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过未来》:追逐未来,却在路上跑丢了自己

(2018-05-17 10:01:41)

《路过未来》:追逐未来,却在路上跑丢了自己

起初对李睿珺导演这部新作的片名是既觉得很厉害又觉得很不解的,《路过未来》,未来在时间彼端,要如何路过呢?仅仅只是路过未来,难道就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吗?这么想着,是不是还有点科幻的意味?

但是在看过电影之后,才明白导演的用意,并不科幻,反倒更加贴近、深入现实。未来确实已经到来,当所有人还沉浸在对未来的或期盼或恐惧或惴惴不安时,有这样一群人,比如耀婷,比如新民,他们已经被生活、现实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不敢奢望一个,哪怕稍近一点的未来!而只能选择做一个未来的过客!

 

《路过未来》在电影结尾处有一长段写意的的影像,也是一个很李睿珺的开放结尾耀婷像是延伸到另外一个空间,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展现了人物另一种状态,干净、美好,没有城市里的那种压抑感,变的空灵,是一种美学上的尝试,这在李睿珺其它影片中是没有过的。沙漠象征着死亡,而背后的祁连山又象征着生机。耀婷说过她时属马的,那匹马随着那个另外的自己,去了一个干净美好的世界。这段也是我最喜欢、感觉最有味道的一段。

 

而影片大部分都是极具现实主义色彩。深圳医院里那些麻木的排队等号的人群,以及影片中无数次出现的城中村大排档,还有耀婷工作的那间看上去还挺科幻感的无菌车间。导演在尽力地贴近当下,贴近现实,把真实的深圳生活还原出来。这与李睿珺此前两部作品《水草丰茂的地方》和《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的甘肃土人情,写意风情不太一样。但是却依然保持着导演对生活的体察,对人物及其生存环境关照的体温感。

 

而这些巨细靡遗展现出的当下、现实生活,尤其是耀婷、新民纠结的在深圳落户,李倩执着的在自己脸上动刀子等等行为,恰恰体现出的是大家对未来的焦虑,这一点既是最代表当下中国的,也是代表未来的荒诞现实。李睿珺做了他最擅长的,对生活,对当下现行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大片横行的时代,这个导演还在细细品味生活、社会,去关注这群人的生存状态,可以说极具勇气。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自己的故乡,选择去城市打拼,20年、30年、甚至是40年,然而成功的只是极少数的人,大部分人更像是电影里的人物。他们难以融入这钢筋水泥图的地方,但又难再适应家乡,尴尬的漂流者。把所有的生活希望,所有的未来都寄托在一套房子上,这确实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影片中,耀婷一家,新民和他的父亲,甚至也包括李倩还有李勤勤饰演的大姐两口子,他们都在努力地生活着。谁知却因为种种原因,活成了深圳的异乡客和家乡的外来人。日久他乡是故乡,未来的期望全都变成了一个房本,在高速的发展之下,每个人都被迫成为了未来的过客,这大概就是李睿珺导演最想借电影表达的一点。

或许,《路过未来》中的每一位过客,都有他们自身的具体原因,比如耀婷一家,因为她的身体状况,家里人把所有的积蓄用在了治疗上,而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这也成为了耀婷心里的一根刺,她迫不及待的想要买套房子,让父母把根扎在城市里。父母的下岗、妹妹在读书,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耀婷一个人身上。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身挑重担的人,而耀婷就是那个人。与其说试药害了她,倒不如说是压力将她压倒。这种追不上时代,跑丢了自己,进而丧失了未来的现象,在当下中国,确实有很多,甚至比比皆是,只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故事,抓住其中诗意和根本的要素,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导演所必须去做的。

导演对当下中国,尤其是普通中国人的一种带有体温的旁观,他用镜头忠实地再现,甚至可说是记录着大家淡淡的喜怒哀乐,甚至生离死别,不加矫饰,也不带着情绪去评判,只是记录,却从中映照出我们每一个观众内心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洁净没有“滤镜”包装的电影,还了世界一个清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