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幸受邀参加光景映画千日原创电影发布会,从头到尾了解了黄炜哲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对电影的理解。在黄先生的演讲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温暖”,这是他对电影的理解,大概也是一部真正好电影最需要具备的素质,由此可见光景映画对电影的执著,虽然在整个发布会上,没有公布任何一项明确的电影项目,但是历时千日,网罗了诸如黄英、陈淑贤、刘浩良,甚至庄澄、张志光、郑文政这样的业界翘楚,以及完全尊重创作者,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创作,尊重电影的故事性,相信光景映画出品,一定会是未来华语影坛重要的一环。
所谓电影的温度,这是一个很通感的说法。首先必须具备的当然是从普通人的生活出发,最终又能回归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同身受,由衷地觉得信服。早几年曾经有过一个说法叫“接地气”,这大概是一部电影能够温暖人所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其次,坚持正向的价值观,正如本次签约光景映画,并且已经完成故事创作的香港著名编剧陈淑贤女士,她编剧的《桃姐》就是这种能够温暖人的电影典范。
在黄先生的演讲中,他举了一个自身的例子,当他年少轻狂,遭遇重大变故时,因为一部《当幸福来敲门》救了他一命,让他重拾信心,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开始确定要从事电影,要拍摄有温度电影的初衷,并且坚持到现在。这种理念和坚定,大概也是打动那么多业界大咖的关键,同样也将会是未来,光景映画出品电影会受到观众喜爱的关键。
除了有温度的理念,坚持原创,狠抓一剧之本的工作方式,也是让人对光景映画充满信心的关键。在如今浮躁的华语影坛,所有人都在大干快上,抓住所谓的IP,就仓促上马,粗糙的故事,简单的大数据、网络段子、小鲜肉等各种元素的拼贴。也导致2016年大潮退去之后,华语电影票房一路下滑。
光景映画其实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成立,并且秘而不宣地开始展开工作,凭借黄炜哲先生的韧劲和人格魅力,打动了黄英、陈淑贤、刘浩良等众多香港业界知名编剧,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作品,加入光景映画千日原创电影行动之中。而在三年之后的这场发布会,虽然未曾公布任何一项具体电影计划,但是据说几位大咖的剧本早已经数易其稿,最终确认,即将启动。这种沉稳踏实的作风,也让人不由得开始期待,光景映画出品的电影作品,能够早日上映,与观众见面。
除了与业界大咖的合作之外,光景映画在发掘、培育中国电影新生力量方面也不遗余力。在发布会上,宋林国、王湛两位新生代电影人的作品计划也已经列入日程。相信,在光景映画的环境之下,除了两位年轻电影人之外,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新锐势力涌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