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必须说的是,在当下荧屏上,各种仙侠魔幻,青春偶像充斥的市场里,能有《小别离》这样一部清流般的剧,本身就已经很难得。而且尽管为了观众,为了收视率着想,《小别离》不可避免的还是加入了更多家长里短,插科打诨的部分,但是关于教育,关于代际沟通,以及送孩子出国念书这件正蔚然成风的当下事件,还是给予了剧集更加现实,更加厚重的部分。在这其中,海清的表演,特别是在强势的外表之下,偶尔从眼光之中流露出的慈爱,以及目送孩子,预见到未来别离的复杂情绪,尤见功底,也赋予这部剧更多深沉而扎实的情感。
或许是年纪渐长,也早就经历过从青春期的叛逆,到渐渐理解,甚至感伤于母子亲情,人间离别的苦痛,所以我越来越能理解,那些关于家庭之间的琐碎小事间,转换一下不同的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心境。所以,在看《小别离》时,更多的会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在这部剧里,恰如当下中国社会现状,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海清饰演的母亲文洁正是如此。在单位拼事业,拼业绩,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了同事私下说的“杀手里昂”,同理之,在家庭里,也是如此要求女儿朵朵,希望她能出人头地,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多年来中国式教育的根子,也是中国社会最简单有效的上行路线。从当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到如今中产家庭想尽办法移民或是把孩子送出国去读书,都是同理。这方面的戏份,海清自然是驾轻就熟,只要短发利落的造型一出现,那种先天的气场就已经足够。
但是难的,同时也是海清改变了的部分,是她开始更加细腻地处理角色,从必须要撑着的强势外表之下,文洁也有的软弱,哀怨和忧愁。龙应台先生在《目送》里说过,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当然不会那么早懂得,他们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不回看,更无从得知母亲的殷切期望,强忍心中难舍送走孩子的期望。而已为人母的海清,显然已经懂得回望,所以她才能演出文洁这部分被掩盖的脆弱,也恰恰是这部分柔软的离愁别绪,才使得文洁这个人物,也使得海清的表演更有深度,更富于层次感,也迥然有异于当下荧屏上众多的偶像和小鲜肉们。
诚然,父母给予子女爱的时候不需要回馈,但他们需要的是子女心中对于这种愁绪的了解、体谅。正如该片的故事核心所表达的那样,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是海清的一双眼睛,让这份愁绪有了现实映照。
�*�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