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期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2017-08-16 19:36:39)
标签:
365 |
2017暑期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沂南卧龙学校东校区初中部
本次研修,我分别观摩了田红霞老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张丽园老师的《杨修之死》,孟芸老师的《雪》,路辉老师的《皇帝的新装》。纵观这四堂课,她们的课堂风格不同,但都带给孩子们很多收获,同时也带给我很多启发。下面仅就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一些粗浅的分析点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谅解,同时仅以此就教于大家,并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一、整体状况
四位老师个人素质较高,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情景设计力求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并力所能及地走向生活实际,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学习任务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多数较好甚至很好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从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特色
1、田红霞老师的课从整体着眼,以问题驱动,在教学时直接把探究重心确定在了课文的最后几段,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学生集体活动效果好,效率高,增强了小组合作氛围,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2、张丽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沿着“真知。——真知?——真知!”的顺序,一步步梳理文章思路,概括人物形象,再探讨人物死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概括来讲,亮点有三: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自主探究比较深入,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3、孟芸老师的课找到了深文浅教长文短教的有效途径,从浅显的容易把握的地方入手,引导学生首先是分析了“冬花雪野”图。从这一处优美的景物描写着手,为深入文本的学习创设情境。然后分析了“塑雪罗汉”的这个场面描写,进一步地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紧接着又从文章的情感逻辑线索入手,讨论了作者在文中写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运用的铺垫、比衬的手法,并引导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探寻下去,弄清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关注小组活动,也更加倾向于学生个体学习。
4、路辉老师的课紧紧抓住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构思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合作中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这样既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各段情节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在怎样一种环境中产生的,这就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了文本。
三、教学建议
1、能在课下、课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敢于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才能腾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读课文,让朗朗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2、注意通过预设的主问题导引和课堂随机生成的次问题的及时追问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3、让教学评价语言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的多样性,让教学评价语言如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一束火炬,照亮学生的未来,如一颗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四、观课反思
一直以来,“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性目标曾经深入每一个语文人之心。然而,随着种种打着创新旗号的难辨真伪优劣的语文教学改革甚嚣尘上,加之中高考指挥棒强大威力,语文教学在改革中迷茫,在创新中迷失,课堂之上难见激情四溢的说,难闻陶醉身心的读,少有抒怀写意的写,常见眼神迷离的听——课堂只是一堆鸡零狗碎分析,课文只是一篇关乎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没有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能力的训练而一味的强调创新紧扣考纲紧跟考试,只会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四位老师的课堂上关于“读”、“写”能力的训练落实似有缺如或部分缺如,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略显肤浅或不够深入,或许就可以算是一点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