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诗三首》之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011-12-16 09:14:47)
标签:
罗堂前平畴动词拟古(其七)诗三首 |
分类: 课文教学 |
《诗三首》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是:
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⑶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⑷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⑸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教师教学用书上提供的参考答案是: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因为设问的缘故,这个参考答案只是例解性的,而没有逐题详解,而且就连例解也不符合“炼字”题的答题“规范”,很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根本无法知其所以然,特逐题解释整理如下,以资参考。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字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遮蔽”的意思,这本是人的动作,“榆柳荫后檐”运用拟人手法,好像“榆柳”们主动自觉地把荫凉“遮蔽”在“后檐”上似的,这就把无生命意识的树荫这一自然现象写得情意绵绵,让人读起来非常亲切。“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也有同样的比拟意味。“荫”“罗”两字,不仅下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翼”名词用作动词,扇动翅膀,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使得那“新苗”像那小鸟儿扇动着翅膀一样活泼可爱,把禾苗鲜活的生命描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扇”是人的动作行为,这里用来写风,一个“扇”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显得春风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显得人情物态的极为融洽。
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万里无云,显得何等澄澈;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地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贮”字是“藏、留”的意思。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把清幽凉爽的树荫写得具体可感。
这两句是说当前树林茂盛,虽在仲夏,仍很阴凉。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交”就是“通”的意思,交会,互通有无,本是远风吹拂平畴,诗人却偏不这样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仿佛平畴与远风在某个特定的时节里相交,一个“交”字使得整句生意盎然,写出了一种飞扬灵动之感,堪称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