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為科學的一些争議

(2014-02-09 18:05:55)
标签:

行为科学

孔子

老子

道家

儒家

文化

分类: Social

行為科學的一些在争议
February 9th 2014
Yau Philip
今天和一幫子有子女的朋友們吃飯,席中父母親都房儿女成長的煩惱,大多數家長十分认“同行為科學”, 蒙台梭利教育法佔了主流,除了對小孩教育,夫妻之間的相處很多的女士都喜用行為科學的教導……

美國這方面的專家也做過同的測試,一個人在特定環境能夠影響小孩的生活(生長)行為,從而去控制他們的生活行徑,成龍成蟲據說是完全以特定的環境去引導出來的……

突然間一個母親泪流滿面……她看過無数的兒女教育書籍,自身也是有很好教育背景的大学士,她曾经巧妙的運用了很多西方“行為科學”去影響女儿考上了很好的小學……家人中女兒最親密的朋友就是自己……很是完美……但问题来了,前幾天女兒就被抓進了精神病院……

 

還沒来得及解釋為這一切是怎麼會發生的特侯……另一個毋親跳了出來……我的兒子已管理得很好,但我同样運用“行為科學”在丈夫身上就出问题了,歷經五年的時間除了行動還影響了丈夫不斷對儒释道的認識……但相反丈夫在深入了解了仁義理智的道理後非但沒有比以前更加愛我,反而鐵了心腸要和我離婚……最近还要偷偷賣掉從來沒想過要賣出住了十幾年的老房子……而據她了解丈夫也不是有了其他外遇…………

 

這行為科學到底是福是禍呢?

 

我最後跳出來道出了一些自己的愚見。

 

行為科學講到底是利用特定環境和行為從而去影響對方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行為科學利用了很大程度心理戰術,老子,孫子,鬼谷子, 蒙台梭利等都是些影響行為的工具,问題是他們是能保證成功吗?

 

不能! 因為這行為的本身就存在问题

1. 不真誠

2. 不真實

 

 

儒家講求仁義前提是真誠,道家反對講仁義因為講求仁義的本身太多太多機會會讓人掉進虛偽的行列…………

 

現今世上有多少人满口仁義或以不争但求達到其自身的目的(争)。不争之争---天道电视剧

 

而行為科學本身就是以假象去達到預期的效果(雖然很多時候是善意的)

 

老子講求德(比仁義更高的要求)但有前提,就是無心(真實的持而恒之的去做),孔孟講有心的仁義因為他們自信自身的真誠修養是有可能做到不虚假…………但我們知道人性有多少可達到孔孟儒家的真正善的境界?連孔子本身也怀疑……

 

子曰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除了堯舜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有恆者,斯可矣。……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抑為之不厭
孔子连自己也不算進 聖仁之辈 

 

講回上面的例子,聰明的女兒是否知道了想控撑她的人的意欲從而“以虛待虛”……直到双方的期待冲突……引發後來的一幕…………

 

原來讓他學儒道目的是希望對方可以對妻子兒女好點,……可怕的是卻送出了二面無法收回的镜子

 

儒家是面自身的鏡子……行有不得着皆反救諸已。。。。

 

道家是面照世人的鏡子,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形而上學令學者很清楚世上無形而不变的定理,這是個很可怕的武器……妻子的一舉一動讓此明鏡看透背後的"目的"正是螳螂捕蟬 異鵲在後……

 

正確的方法可能是對待兒女或丈夫,凡事以真誠與真實的心(䁱之以理,當然這有個前題,自身的修養,相比之下難度比較以行為科學去改變他人的做法大得多(因為多了个自身修養與真誠)……但结果可能大有不同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心即理也

 

最近看到很多文學家都有寫大儒王陽明……他在曰本被封為聖人而也可能影響了後日本幾百年的歷史有机会希望可對此多作些了解。。。他对心与理的有很好的表述

 

再次感謝,有興趣討論文學哲理的朋友們请电郵

Yauphilip@hotmail.com 賜教

共勉

Philip Yau

Sent from Samsung Mobil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