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小技巧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安娜中英文读书会 |
新学期,黄老师和大家聊聊开学语文学习的一些小Tips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如果每天没有计划,一天很快就过完了。就比如我们工作的时候,突然想查找一个东西,于是拿起手机就开始刷微信,给人点赞,或者就开始浏览网页之类的。忙乎一阵子,突然想起来自己原来想查资料的。可是,这会儿半小时已经过去了。
假期看起来大把的时间,有没有觉得比上学的时候效率还低呢?这就是没有计划,走着走着就没有方向了
所以,我们还是要带着孩子做一个计划,形成习惯,坚持下来。比如每天除了完成作业,是不是要预习,复习?看课外书,整理错题?积累古诗词……
每天花几分钟,坚持下来就会收获多多。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开学的时候是最容易执行新计划的时候。新学期,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沉淀,其实内心也有很多想法,也期待开学有大的进步,那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开始不要太苛刻,多鼓励,给孩子信心,不然孩子满满的挫败感,就破罐破摔了。我们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慢慢提高要求,增加压力。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这个群里汇聚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这一点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越往高年级走,题目越偏向理解能力的考察。
那我们怎么利用好课本,把握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呢?
新学期,大家一定要督促孩子认真预习课文,每篇课文朗读读五遍,然后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深入的理解,在书上写上批注,是在预习这个环节,就要先自己去体会理解。
很多人都觉得语文课就是上课老师讲重点,记下笔记记一记就是了
那这样一篇课文学完只是记住了要点,应付考试,对孩子能力的提升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这就又回到我们的精读课来说,我们为什么要精读一本书?不就是希望在精读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吗?
一篇课文我们在读完也要先学着自己去体会,理解,我们可以透过一些词语,或者句子去理解文字背后深层次的意思。这样,就算我们不记得老师讲的笔记,我们靠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也可以解决。
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给孩子买那些教材解析的书,孩子会形成依赖,不愿意动脑子
我们预习完课文,可以尝试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法。
这样一点点积累,孩子收获的是能力。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预习的时候,都理解了,上课会不会不听讲呢?
不会的,上课老师首先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课文,就比如说概括主要内容,不同的孩子,概括出来的可以是不一样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上课的时候可以看自己概括的,跟老师,同学概括的有什么不一样?自己可以怎样取长补短?
比如一些词语,句子的体会,不同的孩子体会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可能不一样。
上课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碰撞,学习的过程。
孩子主要是学习分析,理解课文的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这样孩子的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一开始可能有难度,家长可以自己先练习一下,然后引导孩子,然后慢慢放手,鼓励他们自己去体会。哪怕一开始体会几处,这也是孩子自己的收获。
如果说预习只是停留在字词上,越到高年级,课文越难,很多孩子基本就是听天书。
预习到位,孩子进步很大。尤其是有些家长说老师只是让记笔记,那自己在家预习的时候,自己学着体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弥补。
好,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