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第一段这句话“这一夜好像特别长。”有没有觉得这个句子看似普通,但是意味深长?
紧接着“威尔伯肚子空空的,可是心满满的,都是心事。一个人肚子空空,心事重重,总是睡不好觉的。”这两句话就把威尔伯那种饥肠辘辘,又心事重重的样子都描写出来了。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很多时候只能说,心情不好,睡不着。下次,我们就可以尝试这种写法了。
这幅图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心理描写。注意到了吗,虽然是心理描写,但是整段文字并没有出现一个“想”字。这样写有没有觉得立马上了一个档次呢?同样的还有,我们在写语言描写的时候也可以整段话不出现“说”这个字。


这两幅图主要是在描写谷仓里非常安静。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来体现“安静”这个特点的?
这两幅图主要是在描写谷仓里非常安静。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来体现“安静”这个特点的?作者通过描写羊、母鹅、牛、马、坦普尔顿的表现,来体现整个谷仓此时都是安静的。再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描写“安静”的?
很多时候我们只会说“此时四周非常安静”,就没了。要么就是“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到。”下次再写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这种写法。尤其是这段话里这些动物平时都是非常爱动,爱叫的,此时连他们都安静得不动,更是体现了谷仓的安静。
在看这句话“微光透进一扇小窗子。星星一颗接一颗消失。”这句话是在描写早上天一点点亮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有没有觉得这句话描写很简单,很普通,但是却很有诗意,很有美感?这比我们平时写的,天亮了,效果是不是要多得多?我们还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去写黄昏时的景象。

“那些羊厌恶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句话如果我们去掉“厌恶”,再读一读是不是发现效果马上不一样了?加上“厌恶”这个词,这个句子马上就带了感情色彩,我们透过这个“厌恶”就能想象到羊那种一脸嫌弃的样子。
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在动作描写前适当加上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比如,他欣喜地拉着我的手。

这段话是在描写威尔伯第一次看到夏洛的样子。平时我们在写作文也经常需要对人、景物、动物、物品进行描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很好写,但是想写得出彩,吸引人却不容易。为什么呢?
比如一说写人物,很多小朋友就开始全面地描写这个人长什么样,恨不得从头到脚一一描写。再比如写一处景物,可能想写的景太多,介绍不过来。很多小朋友一会儿介绍这儿,一会儿又是那儿,看得人头晕。那我们可以怎么去写呢?
这一段的写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开头先总说看到了那么好心好意地对它说话的东西。接着是一个大全景“门口上端张着一个大蜘蛛网”,然后镜头再拉近,“从网顶头朝下吊着的是只灰色大蜘蛛。”然后镜头继续拉近“它有一颗橡皮糖大小,八条腿。”最后是一个特写,镜头聚焦在“它正在向威尔伯挥动其中一条腿,友好地打着招呼呢。”
有没有发现这一组画面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先是全景,中景,近景,最后来一个特写。
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画面就有层次看,读起来更有意思。不知道大家平时看新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新闻的画面也经常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拼接的。试想一下如果都是一种画面,大家是不是看得久了就觉得很疲劳,不感兴趣。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这种写法。
比如我们想写一个人物,我们可以先来个整体的介绍,然后再介绍头部,脸部,最后聚焦在眼睛上。
我们写景的时候,可以先来一个大的画面,眼前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然后接着描写某一棵树是怎样的挺拔,再把镜头拉近,聚焦在树枝上,最后可以给某一片树叶来一个特写,详细描写。这样一组画面的描写,我们不仅能够把这处景描写得很详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不会再担心作文没话说了。

先看第一段的前半部分,这些都是母鹅的心理描写。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心理描写的时候,都是一“想”到底——某某想……然后一整段都是想的内容。
仔细观察这一部分也很有特点。“母鹅听到了它们的这番对话,在那里咯咯暗笑:“生活里有许多事威尔伯还不懂,”这句换前面加上了提示语,同时没有出现“想”字,而是把“想”字放在后面——“它想”
然后后面又开始了一轮心理描写。这样读下来,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
“母鹅挺起点身子,把身子底下那些蛋拨开点。”有没有发现短短一句话就详细描写出了鹅的动作,画面感十足。平时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少会关注到这样细小的动作描写,因而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很空。
即使是体验过的东西,但是因为都是大的,空的描写,读者读完也会觉得我们是编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多观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里才会多一些细节描写。
第二段话,威尔伯有了新的朋友——夏洛,因而心情大好。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环境描写立刻不一样了。“微风给它送来红花草的香气——他的围栏外面芬芳天地的香气。”我们读了故事,知道威尔伯住的地方各种动物都有,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肯定不好闻。
但是这会儿威尔伯因为有了新朋友,心情好。所以他闻到的气味都觉得是香的。是不是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环境描写来表达我们的心情。

这段话是对夏天的一个描写,很特别,也很有意思。平时我们写夏天的时候就是夏天来了,天气很热,知了在树上有气无力地叫着。除了这些,就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描写夏天。
再比如一说春天,很多小朋友就会写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花开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这段的写法呢?相信这样去写,我们的四季也变得鲜活、有趣起来。
这一段是在写鸟,但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一段是不是立马就很生动?也有话说了?不然我们只能干巴巴地写——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

这段话是对威尔伯的语言描写。
大家注意一下这句话的结构,先是威尔伯说的话,接着是提示语,最后又是威尔伯说的话。
这种语言描写的方式在我们的课文里很常见。可惜的是,我们小朋友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也很少去运用。
再看看这个提示语也很有意思。这个提示语加上了威尔伯的动作,画面感立马就出来了。
在这儿啊提醒大家一下,平时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把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穿插在一起使用。比如:他神情严肃地对我说;他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对我说;他皱了皱眉头,心想。
这样组合在一起使用是不是画面感更强?更吸引人?
再看这段话的后部分威尔伯说的话,连续用了两个问号,这样可以表现出威尔伯担心、着急的心情。

再看看这段话。
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昨天我讲了我们可以用环境描写来开头。
那这段话又是一种新的开头方式:一开始先交代什么时间,谁,干什么。这种开头的形式可以用在我们写事的文章里,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再点题。这样就把一件事娓娓道来,叙述清楚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儿。对于大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细细体会,以后在看书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意识地去注意到一些有意思、有特点的句子。这样一遍看下来,收获就很多。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呢,家长就可以先学习,再单独进行引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