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分享第四季第09期】《学会爱自己》

标签:
教育 |
分类: 桐书天地中文绘本专辑 |
“学会爱自己”出版第三辑了!
分享嘉宾:青岛出版社 刘老师
“学会爱自己”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是《不要随便摸我》,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防止性侵犯、学会自我保护等等。由此开始,基于“帮孩子应对成长中的烦恼,教孩子学会爱自己”这个主旨,我们先后出版了三辑(共14本)。
刚刚出版的第三辑,我们希望通过故事传达给孩子们的,就是封面上写的那两句——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善待自己。
先来个七本书的大合照
《不要随便对待自己》——学会善待自己,做对自己负责的人!
《不要随便顺从别人》——面对哪些情况时,你可以大声说“不”呢?
《不要随便保守秘密》——不是所有的秘密都要保守,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不要随便放纵自己》——如果你对喜欢的东西总想拥有更多,该怎样学会控制自己?
《不要随便排挤别人》——如果受到了排挤,你该怎样重新融入呢?
《不要随便否定自己》——如果跟别人不一样,你能充满自信地做自己吗?
看到这些书名,你是不是很想让自己的孩子读读呢?作为孩子的妈妈,之所以选择这些主题的图书进行出版,也参照了自己孩子的成长需要。
如果一定要择其一二的话,我想把《不要随便对待自己》和《不要随便排挤别人》这两本书重点介绍一下。
先来说说《不要随便对待自己》这本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孩子在内心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识,或者不懂得应该怎样爱自己,做父母的会觉得很心疼,也会更加操心。这本书就是引导孩子懂得爱自己、做对自己负责的人。
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很了解我自己。
我了解自己的身体,
懂得好好照顾它——
指甲长了会修剪,
头发乱了会梳理,
我会保护好身体——
过马路时小心车辆,
下坡时不快速奔跑,
不爬上较高的地方,
不去有危险的场所。
腿疼是告诉我应该坐下来休息一下,
打哈欠和打瞌睡是催促我快去睡觉,
流鼻涕是提醒我应该穿得暖和一些。
我也能听懂心灵说的话——
有时候说:“这样不行!”
有时候说:“你要忍耐!”
有时候说:“你真棒啊!”
我有各种各样的心情——
生气的时候会心中充满怒火,
伤心的时候会默默流下眼泪,
害怕的时候会瑟瑟发抖,
开心的时候会哈哈大笑。
我在学习调节自己的心情,
因为我是自己的主人。
害怕的时候,
我会深呼吸,会吹口哨,
有时也会打开房子里所有的灯。
这样,我就不再那么害怕了。
开心的时候,
我会大声歌唱,
会不停地跳舞。
我喜欢快乐的自己。
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会正确刷牙,会吹口哨,
还会做其他很多事情。
其中,我最擅长的
是把乱糟糟的物品整理好。
经常忘记关厕所的灯,
总是不小心弄断铅笔芯,
还有其他很多事情。
其中,我最不擅长的
是做手工。
有人侵犯我的身体时,我会大声说:“不行!”
有人伤害我的心灵时,我会大声说:“不要这样!”
有人乱动我的物品时,我会大声说:“不能这样做!”
对我来说,身体、心灵、物品都是非常珍贵的,
我要好好保护它们,
做好自己的主人!
“主人”,
是有责任心的人,
是懂得珍惜、照顾自己的人,
是像飞翔的小鸟和粗壮的大树一样慢慢成长的人。
以上是书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既谈到对身体的爱护和对情绪的认识及调节,也涉及正面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非常积极地看待自己。
孩子对自己有个恰当的认识,有什么意义呢?借用一段话: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将来能否驾驭自己的人生,和他未成年期的自我评价有相当大的关系。让一个孩子有良好的自我评价,实质上相当于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的一切行为都会潜意识地朝着这个暗示前进。
再来看看作者们是怎么说的——
希望世界上的所有小朋友都能明白“做对自己负责的人,不要随便对待自己”这句话的含意,能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文字作者
这本书是送给那些性格内向、有很多梦想的孩子的。希望读过这本书的孩子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懂得善待自己。——图画作者
这本书很好地表达了“学会爱自己”的主旨,引导孩子认识到:做自己的主人,就要好好地爱护自己、照顾自己,不随便对待自己。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们:孩子们不是“完美” 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要平心静气地等待他们长大。
再来聊聊《不要随便排挤别人》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图画书。我想,这个话题也是很多家长关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不是“受气包”,也不是“小霸王”,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可是,这种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果孩子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起床了,汤姆!”妈妈说,“该去学校了。”
可是汤姆一点儿都不想去,因为同学约翰内斯总是叫他“胆小鬼”“笨蛋”“傻瓜”。有一次,约翰内斯还把汤姆的面包丢进了垃圾桶,并说:“你已经够胖了!”虽然汤姆根本就不胖,可是看到这一幕的几个小朋友还是笑了。
昨天做操的时候,约翰内斯故意伸出脚绊倒了汤姆。周围的小朋友都笑了,包括卢卡斯——他可是汤姆最好的朋友!
所以,汤姆现在一点儿也不想去学校。
汤姆慢吞吞地从被窝里爬出来,一步步地挪进洗手间。他洗洗脸、梳梳头,然后用漱口杯玩起水来。
妈妈说:“你得抓紧时间,我们快要迟到了。”
“我不想去上学。”汤姆嘟囔着。
“为什么呢?是不是跟小朋友吵架了?”妈妈问。
汤姆摇摇头。他不想跟妈妈说约翰内斯的事情——妈妈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
上学的路上,汤姆一直紧握着妈妈的手,这让妈妈觉得更奇怪了:汤姆以前从不这样!
走进教室,汤姆突然哭了起来:“我想回家……”
“汤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妈妈担心地问。
汤姆刚要开口,却看到约翰内斯走了进来,他吓得默默地摇了摇头。
妈妈叹了口气,说:“好吧,那我先走了。”
约翰内斯跑到玩具角,跟费音和阿力一起说笑起来。
“他们一定又在笑话我。”汤姆心想。
“汤姆,怎么不去跟小朋友一起玩?如果你遇到了麻烦,可以随时告诉我,知道吗?”妮娜老师说。妮娜老师总是这么亲切,汤姆特别喜欢她。
汤姆走向正在绘画桌前画画的保罗和卢卡斯。
但是,保罗对汤姆说:“我们俩不想和你一起玩。”
汤姆非常伤心,感觉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你不应该这么做!”他听到卢卡斯对保罗说。
“你难道要惹约翰内斯不高兴?”保罗小声说。
汤姆的心怦怦直跳,他感觉糟糕透了:“现在,连卢卡斯也不接纳我了,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
汤姆走进游戏室,可是,妮乐和米娅一看到他,立刻躲开了。
汤姆沮丧地爬上了攀登架。这时,约翰内斯走了进来,他大喊着:“给我闪开!”一下子把汤姆推了下去。
汤姆重重地摔了下来。米娅和约翰内斯大笑起来,妮乐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
汤姆从垫子上爬起来,冲到了门口。他想离开这里,马上!但是,门被锁上了。
“你怎么哭了?是因为约翰内斯吗?”卢卡斯问。
汤姆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悄悄告诉卢卡斯:“约翰内斯把我从攀登架上推了下来,摔得我好痛。”
“不能再这样了!我们去告诉妮娜老师吧!”说完,卢卡斯站了起来。
“不!如果约翰内斯知道我们告状了,他肯定会非常生气,情况会变得更糟糕的。”
“不会的。”说着,卢卡斯跑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妮娜老师来了,她对汤姆说:“当一个人遇到麻烦时,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就应该向他人寻求帮助。卢卡斯对我说你需要帮助,你能说一下是怎么回事吗?”汤姆说:“约翰内斯总是排挤我,其他人也不愿意跟我玩,还常嘲笑我或者假装没有看到我被欺负。”
卢卡斯的脸红了,因为他也嘲笑过汤姆。他轻声对妮娜老师说:“因为我们都害怕约翰内斯。”妮娜老师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
妮娜老师把大家叫到一起,通过“边缘人”的游戏让每个小朋友都感受到受到排挤、不被接受的痛苦。
这本书的最后,教育专家给家长们写了一些建议:
对孩子们来说,父母是重要的倾诉对象。如果你的孩子突然不愿意去上学;晚上常常感到害怕,睡不好;带去学校的东西常常无缘无故地丢失或遭到破坏;对你说他喜欢激怒同学……出现这些情况时,毫无疑问,欺负与排挤的现象一定存在。
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非常重要的是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还可以找孩子的老师谈谈,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被欺负和受排挤的孩子,要注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指导和帮助他们去积极应对所面对的问题。
对于欺负和排挤行为的实施者,父母和老师要教他们学会正确地扮演“领导者”角色,学会合作以及遵守规则。
父母可以采取的具体做法有:
● 重视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承认和接受各种特别的、陌生的感受,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 以身示范,让孩子感情移入,学会在群体生活中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感受。
● 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成为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
● 发现并赞赏孩子取得的成绩、孩子自身的优点和潜藏的能量,与孩子一同分享他的成功经历,让他即使身处困境中也充满勇气。
● 让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以及重要的事情,增强他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