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2015-12-03 09:54:38)
标签:

绘本

分类: 桐书天地中文绘本专辑
当绘本遇上写作
                                                                                           ——换个角度玩绘本

分享时间:2015年11月27日下午2:00-3:00

分享嘉宾:小学教研主任 赵育慷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孩子上了小学,拼妈时代就来了。从学拼音开始,孩子们就戴上了紧箍咒,妈妈们就拿上了金箍棒,恨不得每个爹妈和孩子都成为三头六臂的孙悟空,把识字、朗读、阅读、写字甚至写作都统统拿下。

语文学习就像是取经路上的小妖小怪,收了一个又冒出来一个,又像打地鼠,家长和孩子遇到的困难层出不穷。识字量上去了,写字又成了难题,好不容易自主阅读不成问题了,写作文又遇到了困难。而语文的学习是隐性的,不是读一本书就可以迅速提升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时间战术,生生拖垮了妈妈们。

尤其是上了三年级,开始正经写作文了,好多家长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写作这个话题。

现在很多学校,在一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或者每天写日记。我个人是很反对的。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写字量都达不到自主表达的程度,这个时候让原本没有主动表达欲望,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写作的孩子被动去表达,反而适得其反。当然,有的学校鼓励孩子说,让家长记录。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是,这对家长的要求非常高,那些不懂孩子,不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家长,会把这件事当做一个任务,当做一种负担。于是,孩子的写作欲望就过早的被抹杀了。

写作欲望其实是每个人出生后都具有的原始欲望。牙牙学语的孩童,通过生活认识了苹果,当他再次见到苹果的时候会说:果果、果果、宝宝吃。其实这就是表达。原始社会的人,在集体劳作的时候的呼号:耶乎……耶乎……耶乎耶乎耶乎……其实这也是表达。当我们把人类的口语表达用文字表现出来,就是写作。所以,写作像说话一样的自然。关键在哪里?关键是孩子表达的欲望已经被“写作”两个字吓住了。家长和老师的正襟危坐,规范要求,让孩子们觉得写作是一件特别难的事。而且,教科书上的题目和考试中的看图写话,让那些平时妙语连珠的孩子,到了该书面表达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写起了。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所以,我们家长在引导孩子书面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点:

一、保护孩子想象的翅膀

二、保护孩子表达的欲望

三、给孩子下锅的米

四、给孩子展示的舞台

这四点很容易理解。但是要真正做到,就必须借助我们大家最热爱的绘本。绘本真的是作家画家带给孩子们最棒的礼物。绘本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绘本的能量无限大。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后,用读绘本打开孩子的视野,拉近亲子之间的情感,甚至有很多家长说,因为读绘本孩子的识字量、词汇量都超于普通孩子。这是当然的。还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如果利用好了绘本,孩子会变成一个热爱写作的作家。

接下来,我用一个绘本故事,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如何用一本绘本,做到以上四点。

这个绘本故事的名字叫《这不是我的帽子》。

课堂精读绘本与在家和孩子亲子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阅读目标都是不同的。因为各位都是家长,我会按照我给我女儿读这本书的过程,跟各位分享,各位家长暂时就来当孩子吧。

我有个习惯,喜欢一本绘本,就会把这个作者的其他绘本也买来读个痛快。乔恩克拉森真是一个充满了幽默感的作家,他的画风简单新潮,融合了电脑动画的好多元素。初次拿到《这不是我的帽子》这本书,看着黑漆漆的画风,觉得有一股阴暗,但是读完,被小鱼的任性和大鱼的沉着给逗得哈哈大笑。跟女儿一起读这本书的时候,激发出了很多的火花。再后来,在班里给孩子讲,到绘本馆给家长和孩子讲,还到其他小学给这些不同方言和习惯的孩子们讲,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这本书。读得越多,越被乔恩克拉森的智慧所迷倒。包括他的《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也是充满了幽默和腹黑。乔恩克拉森是当代新秀,2013年他的《这不是我的帽子》和《穿毛衣的小镇》同时分获凯迪克金奖和银奖。所以,在读绘本之前,我会给女儿介绍介绍这个作者。

一、我们从保护想象力开始。

1、我习惯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运用“推演法”。

梅子涵教授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中也特别推崇在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使用推演法。尤其绘本,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是可以预测的。而这种预测结局或者猜测情节的过程,以及猜对或者猜不对的过程,是孩子们发挥想象的过程,也是他们感受乐趣的过程。

图像 (38)


    好了,宝贝们,我们先来看封面。通过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

 一条带着帽子的小鱼。

那么问题来了,小鱼头顶上的帽子是不是它的呢?为什么?如果不是它的,你猜猜,这顶帽子从哪里来?

现在是大家发挥想象的时间了。

2、 让我们一起读这个绘本。

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

我从一条大鱼那儿偷来的。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睡觉。

他可能睡很久都不会醒。

就算他醒了,可能也不会发现帽子不见了。

就算他发现帽子不见了,可能也不知道是我拿走的。

就算他猜到是我,他也不知道我去哪里了。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读到这里,我会再翻一遍这五页。你会发现乔恩克拉森运用了动画电影中的手法,每一幅画面,就像动画片里最关键的那一帧,大鱼眼睛的变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尤其当画面和文字配合起来,就是一部幽默动画片。小鱼的任性和自以为是,跃然纸上。它觉得自己偷了大鱼的东西大鱼不知道。抱着侥幸的心理。其实,小鱼就是孩子,我们小的时候是否也有过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的经历?我们不能说它就是道德败坏,不能说它就是小偷。其实这就是小时候的我们,我们都会在小时候有个是非观念形成的模糊阶段。之前我给部分家长读这个绘本故事,很多家长问我:这样的绘本怎么能给孩子读呢?孩子本来不懂得偷,读完就知道什么是偷了。那么我就要反问这些家长:你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你的价值观在哪里?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传递的是你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这个故事不是作者的了,是你和孩子的。你对小鱼的态度,你对大鱼的态度,会渗透在你读故事的语言里,也会表达在你的情绪里。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读这五幅图的时候,就要让孩子的表达欲望得到满足了。大部分孩子都会发现大鱼眼睛的秘密。那么,不妨和孩子玩玩这个游戏:大人读小鱼的文字,小朋友说说大鱼在想什么。

我们来试验一下。

第二幅图:他可能睡很久都不会醒。大鱼:

第三幅图:就算他醒了,也不会发现帽子不见了。大鱼:

第四幅图:就算他发现帽子不见了,也不知道是我拿走的。大鱼:

第五幅图:就算他猜到是我,他也不知道我去哪里了。大鱼: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如果家长表现得好,会和孩子笑趴在床上。注意:我说的是家长表现得好。讲故事没有那么简单的,孩子有时候会不买你的账。所以,跟孩子玩绘本你要好好备课,一个表达不好,孩子就没有情绪了。没有了情绪就玩不下去,就成了说教了。

让我们继续故事。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要去哪里。我要去一个水草长得又大又高又密的地方。在哪里什么也看不清。没有人会找到我。

 

已经有人看到我啦。不过,他说他不会告诉任何人我去哪里了。

    这两幅图其实隐藏了两个小细节。小鱼和小螃蟹达成了协议: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藏在这里。但是小螃蟹很明显,出卖了小鱼,把他的藏身地告诉了大鱼。就这两幅图,展示出了一个可以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大家可以看看我在一堂公开课上跟孩子对话的实录。

师:小鱼偷了东西想怎么样?

生:它想躲起来,不让大鱼找到。板书:躲 

师:这时候,配角小螃蟹出现了。

小鱼和小螃蟹做了一个约定,小螃蟹答应小鱼不告诉别人它藏在水草里。可是,作者没有写,小鱼怎么跟小螃蟹说的。你们知道小鱼怎么说服的小螃蟹吗?现在我就是小螃蟹。

生:如果你不告诉别人的话,我就给你虾米吃。

师:哈,你在贿赂我。

生:小螃蟹,你好,如果你不告诉别人就是我偷了大鱼的帽子的话,我就给你虾米吃。

师:可是偷别人的帽子是不对的,我不想答应你。

生:你要是不告诉别人,我就给你介绍一个女螃蟹。

(众笑)

师:哇,这个条件好诱人呀!你也在贿赂我。可是我还是不想答应你。

生:你要是告诉别人我就找人来打你一顿。

师:天哪,你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是小螃蟹我不畏强暴,不怕你威胁。

生:小螃蟹,你别告诉别人我藏在这里,求求你了,我特别喜欢这顶帽子,我觉得我戴着这顶帽子特别合适,大鱼戴着太小了。

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你因为太喜欢了,所以就拿走了对吗?

生:对。

师:不管怎么样,小螃蟹好像答应了小鱼,不告诉别人,但是事实上,小螃蟹告诉别人小鱼藏在哪里了吗?

生:它没有遵守诺言,因为它用手指向了小鱼藏身的地方。

师:那小螃蟹为什么又告诉了大鱼这个秘密呢?大鱼又是怎么说服小螃蟹的?现在,你们是大鱼,我是小螃蟹。

1:小螃蟹你好,你有没有见过一只戴帽子的小鱼?

师:啊,我得想一想,你要找他干什么?

1:我要找我的帽子,它偷走了我的帽子。师:哦,我跟小鱼说好了,不能告诉别人它在哪里。

1:你要是不告诉我,我就吃了你!

师:哇!好可怕呀!你有点暴力,我要躲开你。

2:小螃蟹,你好,请问你有没有见过一只戴帽子的小鱼?它偷走了我的帽子。

师:既然小鱼那么喜欢你的帽子,你就送给她呗。

2:不行!那是我最珍惜的帽子。

师:哦,看来这个帽子还是有来历的呢,是怎么来的?

2:捡的。

(众笑)

师:哦,捡来的呀,捡来的还那么宝贝呢?有没有别的可能呢?

3:那是我妈妈亲手给我织的帽子,虽然很小,但是很珍贵。

师:说得好,怪不得你一定要拿回来,我会告诉你小鱼藏在哪里的。

4: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给我的帽子。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时候还是很小只的一条鱼,没想到现在我长这么大了。

(大笑)

师:你还给大鱼戴小帽子找了个合适的理由。真好。

5:这是天上的星星掉下来成的帽子,太珍贵了,所以不能给它。

师:哇,那是宝贝呀!所以大鱼一定要拿回自己的帽子。

    “角色扮演法”也是妈妈在跟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最应该常用的方法。使用角色扮演的时候,孩子会入情入境,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作了。他们需要投入到故事情节中,要有缜密的逻辑,强烈表达的欲望,才能够完成这个创作。以上实录是在课堂进行的,课堂上孩子比较多,思维火花的碰撞就比较激烈,精彩的发言就会很多。但是如果在家里,孩子的想象力可能不那么容易打开,而且可能会只想到一点。不管怎么样,一点两点都可以。关键看讲故事的人怎么引导。我在跟我女儿读到这里的时候,她就很固执地认为:小鱼偷帽子不对,但是小螃蟹既然答应了小鱼就不应该告诉大鱼他藏在水草里,所以我女儿觉得小螃蟹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这跟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是,小螃蟹一开始答应了小鱼,但是后来听到大鱼的解释之后也觉得小鱼不对,所以才变卦了的。大家一定还有别的理解。绘本就是这样,不只是有一种可能。乔恩克拉森没有在这里有过多的文字,就是要告诉我们,这本书、这个故事是你们的,你们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

 

最精彩的是最后三页。

作者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三幅图画。大大的留白。作者并不是懒惰。他的留白就是给了孩子写作的米。这就是我要用这本绘本跟大家说的第三点:给孩子写作的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聪明孩子没有素材也写不出东西。这本绘本就给了孩子无情无尽的大米。

  QQ图片20151126155220 QQ图片20151126155231

 

这大大的留白我们仔细看就会看懂了。最后,大鱼拿回了帽子。但是怎么拿回来的?小鱼呢?这就需要大家发挥想象力了。

请大家把最后这三页编一个故事吧。

看看我的孩子们是怎么编的:

 

1:小鱼不会被大鱼吃了吧?

师:你想这样吗?

1:我不想。如果小鱼被大鱼吃了的话,那小鱼就不是主角了,大鱼就成主角了。

师:你说得有道理。

2:我觉得是大鱼自己编了一顶帽子,跟小鱼换回来了。

师:你这个结局我很喜欢,比大鱼吃掉小鱼拿回帽子要好。

3:我觉得应该是小鱼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跟大鱼说了一声对不起,把帽子还给大鱼了。不然,大鱼戴着帽子从水草里出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容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看到了大鱼的笑容。

4:小鱼在海草里躲着的时候,不小心被水草缠住了。大鱼追进去发现了之后,就帮小鱼剪开了水草,救了小鱼。小鱼很感激大鱼,就把帽子还给大鱼了。

师:你瞧,你在结尾安排了一个温馨的故事。

5:大鱼游进水草,假装成一块大石头,小鱼游过来,把帽子摘下来,放在石头上休息,大鱼刚好就把帽子拿走了。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大家一定还有更多奇妙的结局,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象。最后,大鱼拿回了帽子。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在别的地方上课,还有的孩子说:大鱼揍了小鱼一顿,抢回来了帽子。还有的孩子说,大鱼和小鱼商量好了,今天你戴,明天我戴。

    孩子的世界永远不是我们成人可以想象的。我们的思维都禁锢住了。但是我们还可以保护孩子想象的翅膀。

 

    如果大家觉得这本绘本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你就太小瞧我了。我还跟我女儿玩了这样一个游戏:

换主角。

    如果我们把这本书的文字去掉,让大鱼变成第一人称“我”,故事会怎么样?题目就需要改。改什么题目好呢?

    如果我们把这本书的文字去掉,让小螃蟹变成第一人称“我”,故事又会怎么样?怎么改题目?

 

    那么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写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续编结尾。第二个故事:以大鱼的视角去讲故事《谁偷了我的帽子》。第三个故事:以小螃蟹的视角去讲故事,《一个关于帽子的秘密》。

 

 

    这本绘本,你可以和你带孩子玩整整一天。如果是一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家长就负责用电脑记录孩子说的话,你们可以一起来整理。如果是三到五年级的孩子,就让他写出来吧。这样我们又说到了第四个话题:给孩子展示的舞台。把你孩子的作品各种贴。微信、空间、论坛,甚至录下来发个小荔枝。网络那么发达,把你的孩子的作品放到网路上让亲朋好友各种夸和赞。自信就建立起来了。兴趣就有了。下次你不让他写他都要求着你写了。

【群分享】《绘本阅读与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