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娜子桐妈
安娜子桐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325
  • 关注人气:9,0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2015-06-19 16:59:55)
标签:

博友分享

分类: 安娜与幼儿园教育

                                                    孩子初入园六大不宜做法体会

                                                                                                   

                                                                                                         淇淇妈妈



一、主动满足型

 

说到主动满足,我自己就是一个反面案例——孩子没特别要求就给零食吃。

 

在入园之初,我还真没想到给孩子带些零食,因为在家平时不怎么给吃零食,孩子也没想到要吃。但进了幼儿园以后,老师有时候会将一些零食作为奖励给孩子,使孩子对零食也有了一点概念,结果我女儿就会经常跟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吃零食了。出于各种考虑,比如不能太压抑孩子、让孩子在接园时心情比较好等等,所以在接孩子的时候,时不时的会带一些糖果给孩子。结果一段时间后,在送园时孩子就会吩咐我:“妈妈,今天你来接我别忘记带糖啊!”接园时,如果发现没带糖,有时会忘记,有时就会小闹一下。我有点后悔,如果当初一开始就不给,可能现在也没这个困扰了。

 

前段时间就在慢慢戒掉这个习惯,因为吃了糖果也会影响到晚餐。现在每天接的时候主动跟她聊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转移注意力。虽然每天早上还一样会要求下午给她带糖,但接园时因为聊天的关系,经常会忘记要糖这回事了,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一个建议,在入园之初,最好是妈妈爸爸能自己接送,一方面接送时和孩子多聊聊缓解一下入园焦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跟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做好家园配合。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二、紧问不舍型

 

出现这种状况更多的是因为看不到孩子在园情况,家长比较焦虑,担心老师会照顾不周。我是觉得如果家长相信老师就不会出现紧问不舍的情况。

 

因为我是自己去接园,而且是比较晚接的,所以经常会跟老师了解一下孩子一天的表现。其实晚接也有好处,老师相对比较闲了,有时间和家长交流了。如果看到孩子脸上有些疤痕,我一般是会去问老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确实还是不能完整表达,有一些可能都是她的想象。

 

我们从入园到现在也就出现了一次,我问我女儿,她说是自己抓的,而老师说可能是***抓的。因为那时刚入园,孩子比较多,老师确实有顾不到的地方,而且也不是很严重,所以我也没去追究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了。

 

这里顺便讲一下孩子相互之间打闹的问题我是怎么处理的吧。

 

我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所以她有时候会跟我说,“妈妈,今天***打我了。”第一次我会跟她说,“哦,那以后你看到他时候,就跟他说,请你不要打我。如果他还打你,那你就离他远点哦。”如果是第二次,那我会说,“你走开了吗?你跟他说不要打我了吗?”如果是肯定的回答,我会表扬她做得好,然后告诉她其实那小朋友是想跟她玩,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因为她多次跟我反映这个问题,所以我跟她说,如果他还在欺负你,那你可以跟老师说哦。我想一般家长都会教自己的孩子不要攻击别人,这么大的男孩子,有点攻击性也是正常的。

 

我没有去跟老师交涉,因为我觉得这些事情,在教会孩子自己处理方法后,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且我也相信老师如果有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我更愿意相信那个男孩子其实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而不是真的想打人。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三、周末疯玩型

 

入园之初孩子肯定会有一些焦虑的情况。像很多家长一样,我们也会说到过几天就周末了,妈妈带你去哪里玩。结果我女儿很早就知道了星期的概念,每天起床就会问今天星期几,然后会知道周末是不用上幼儿园的,就会说那我们会去哪里玩啊。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承诺给孩子造成的思维定式,孩子像我们跟我们一样,变得也很盼望周末的到来。

 

小班这一年,我家周末活动一般是在家里玩玩具做做手工、小区骑骑车,或者是去公园逛逛,玩一些小的游乐器械,或者去少年宫做一些手工,没有特别疯玩。一方面因为我和爸爸都不是那种会玩爱玩的家长;另一方面,在带出去疯玩几次后,真的发现孩子的心会收不回来,孩子的作息时间会被打乱,所以一般如果真要出去玩,我会排在周六,然后周日调整一天,以便周一孩子更顺利地进入状态。

 

其实在小班的孩子真的不在乎到哪里玩,更在乎的是谁陪着玩。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四、哄着不哭型

 

新到一个环境,孩子肯定会有些焦虑,而哭是最正常的反应。我家就是歇斯底里一阵型的,有时候哭得你真的是欲走不能啊。这时候家长的做法很重要,虽然那时候没看到这个博文,但在其他资料上我有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是用安娜说的这个最正确的办法陪女儿度过了入园焦虑,就是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想离开妈妈,不过妈妈要上班,宝宝上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放心吧。说着容易,但这个过程还是很纠结的,很考验妈妈的定力。

 

我家在正式入园前在早教园读了一个学期,那时候老师在门口迎接,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可以离开。第一天孩子很新奇,没有特别的感觉。                                        

这时还是一脸的茫然。但是过了一天就发现,妈妈是不能陪着的,结果就开始哭,哭了好几天,老师也是建议家长离开,让她们处理,所以每天我就用安娜的这个方法告诉她,不管她是大哭还是怎么样,我就用很平静地语气跟她说。然后坚决转身就走,咋哭也不回头了。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早上基本上能比较平静地跟我说再见了。中间其实还是有波动的,突然会有一段时间早上分离焦虑很严重,送园时会大哭,我很困惑。后来发现是班级里有个新来的小朋友家长一直陪着上课,影响到了孩子。这时候我一方面向老师提出来这个家长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会跟宝宝说明情况,做好安抚。家长其实也要很敏感。

 

有了早教园的经历,还有就是新幼儿园老师的精心准备——在入园之前的家访了解孩子性格特点,拍摄爸爸妈妈的开学一句祝福,让她在正式进入幼儿园后基本上在送园上没有出现过大哭的情况。现在是每天送园会吩咐几句“妈妈,今天一定是你来接我啊!你几点来接我啊?”在得到我回答后,很平静地跟我再见了。可能这也是安全感慢慢在建立的表现吧。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五、送别磨叽型

 

分离焦虑不仅小孩子,大人可能比孩子更严重,所以家长在送别的时候各种安慰可能更多的还是让自己心里好受些。但是这种磨叽真的不可取。

 

特别是在新生入园初期,家长送园尽量在班级里少停留,跟孩子告别以后就离开,就是有哭闹也没关系。因为即使家长停留的时间再长,说的话再多,你还是要离开的,孩子还是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如果一直在那里哄着,其实不光自己的宝宝哄不住,还会影响其他小宝的情绪,更影响到老师的管理,要相信老师会哄好孩子的。

 

我女儿班级开学初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师多次在微信群进行提醒,后来才慢慢有好转。但是那几个孩子的入园过度期就比其他孩子要长得多,甚至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还出现了更大的反复。所以有时候家长的情绪会带给孩子,一定要相信老师会哄好孩子的,这也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了,不必太担心。

 

放一张照片,第一天的入园情况。不管有没有哭闹,在家长走后不久,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安静地开展活动。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看,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厉害很多呢。

 

“不要把孩子放在某个玩耍区域偷偷的走掉,这样不好,容易让孩子有被丢弃的感觉。”安娜的这个提醒很重要,家长一定要在跟孩子说完再见再走,一般老师也会让孩子做这样一个告别,不管是哭还是不哭的。这其实也是培养安全感的一种方法。

 

就前几天,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在门口换鞋子,我就进去把她的小书包放到柜子(其实我跟她打过招呼了,但可能没听到),没几秒钟就听见我女儿在找妈妈大哭的声音,我就赶紧出去抱紧孩子,跟她说,“妈妈不会溜走的,妈妈在走的时候会跟你告别的。”这样她的情绪才好转,告别的时候也没出现哭闹的情绪。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六、家园不一型


家园配合很重要。要注意“5+2=0”现象,就是在幼儿园5天养成的习惯,可能周末2天在家后就会消失。教育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也不能弃幼儿园的作法于不顾。不管是习惯的培养还是一些技能的培养,家长都要配合好学校,为孩子营造好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你真的能看到孩子的进步。

 

比如孩子班里开始光盘行动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尽量让孩子自己吃,现在基本能自己主动进餐;一些简单的脱衣裤、接水刷牙的活也尽量让孩子多干干,在自理能力上,其实孩子比我们像想得要厉害得多,像原来几个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根本不能光盘的,结果现在基本上都能自主进餐了。老师比我们想像的要有办法得多。

晒张图,这是这段时间老师在教孩子自己塞衣服。

 

                      【6月19日】淇淇妈妈关于入园的话题分享

其实安娜博文里还是有很多关于入园的文章,下半年有新园入园的家长都可以好好看看,尽量为孩子顺利入园创造好的家庭氛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