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教你如何做绘本精读【皓皓妈案例分享】

标签:
精读 |
分类: 桐书天地中文绘本专辑 |
这篇绘本精读的作者是南京皓皓的妈妈,黑色的字都是皓皓妈妈的解读,而红色的字体则是安娜的感悟,
有时候能力是被逼迫出来的呵呵,皓皓妈妈在做这个精读前有一点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样的分析,
但是写完一定会是一次成长,在和孩子共同阅读路上的一次巨大的里程碑和改变。
安娜特别喜欢这本绘本,原因有三:
1. 在幼儿时期,尤其是美劳方面,提供合适的资源,尽力保护孩子的创想能力,是每一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学习的地方,而这本绘本恰恰是给父母和老师讲明了孩子的创想能力空间是什么样子的,读过之后你会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的这份情怀。
2. 这本绘本当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随手拈来的,是孩子实际生活当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经历的实践,不管孩子是通过“画”还是通过“玩”都会将所有,所见事物拿来应运,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3. 读过这本绘本之后会带给孩子什么?创作,或者说创造的欲望,这是最可宝贵的,有多少孩子因为这本绘本拿起了小画笔,有多少孩子因为这本绘本而喜欢上了蜡笔创作,有多少孩子因为这本绘本把绘画作品,玩具等元素搭配来完成一个场景,来讲故事。。。
今天,我们来看看日本绘本《蜡笔小黑和神奇的朋友》,先来了解下作者:
中屋美和, 1971年出生于日本琦玉县大宫市。曾担任企业专职设计,后成为自由作者。擅长塑拟人化的角色,只用简单的线条就能表现出丰富的表情。现从事幼儿服装图案的设计工作,同时坚持绘本的创作。
主要作品:《蚕豆大哥》系列 《裁缝小刺猬》《是谁,是谁》《老树干》。
蚕豆大哥也是子桐非常喜欢的作品。
其实我们在做绘本精读的时候为什么一直要谈到作者呢,因为从作者这里您能了解到很多很多的信息。比如当你看淡到《蚕豆大哥》的时候一定在想,哦,原来这是同一个作者啊,怪不得孩子那么喜欢呢,有时候孩子的目光和解读是很敏锐的,他对某一个作家,某一个绘者,尤其是他喜欢的都会情有独钟。
从封面来看,作者画风简单,色彩鲜明,不知道她在画之前如何构思的呢?
封面上的小蜡笔个个开心,还拉未上车的蜡笔一把。小火车头淡定的笑着,蜡笔小黑倒立着笑着画着铁轨...铁轨会通向哪里呢?
内页(这里应该是内封,但是这个很特殊,就是内封就已经是故事的开始了):图上画着一盒蜡笔,其中2只绿色的蜡笔惊讶的探出头来看着出门的小黑,原来小黑开心的散步去了。蜡笔盒上写着蜡笔小朋友,直接拟人化了,还有填写姓名处。
小黑出门遇到谁了?哈哈,是巴士。我们小朋友自己出门会在马路上遇到谁呢?小黑看到巴士,很开心。想看看巴士跑起来的样子。可是没有马路巴士跑不起来。小黑会怎么办呢?
小黑一个跟头翻过去,刷刷画起来铁轨,巴士也神气十足的跑了起来。
小黑,画的越来越开心,巴士也跑的好开心,合作愉快啊!蜡笔小黑的头开始变平。
其实,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离不开蜡笔的,在蜡笔的世界中自由驰骋,不仅仅是蜡笔,更是思想,而我们成人能为孩子创造什么,仅仅是蜡笔吗,还是创想的自由?
蜡笔小黑在纸上已经没有地方画马路了,累坏了,赶快画了个车站,巴士停了下来,大家都可以休息一下了。
经常在公交车站看到很多被爷爷奶奶带着做公交车的小朋友(仅仅是为了坐公交车啊,真的是坐啊,观光啊,看车啊),每个男孩子童年都应该有的记忆吧!
奇怪,昨天还是巴士,今天怎么成了轮船了?小黑觉得很惊讶,觉得太酷了。他想让轮船开起来,轮船说没有大海跑不了。小朋友已经猜到小黑要怎么做了吧?
培养孩子做预测,引导孩子做预测,通过画面,通过语言,这都是作者无形当中想要灌输给孩子的东西,所谓无形胜有形吧。
果然,小黑开始倒立着画起大海来,轮船开足马力行驶了。
小黑画阿画,又把纸画满了,只好赶紧画个港口,让轮船停泊。可以从图上开出来,轮船也很开心。
小朋友猜猜,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蜡笔小黑,回到家里,其他颜色的蜡笔看见小黑的头都磨平了,好奇的问他,每天到底去了哪里?他们听说小黑看见轮船和巴士了,很好奇都想见见。
神奇的旅行,为什么神奇,一定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神奇旅行,更为宝贵的是和所有人分享的神奇。
哈哈小蜡笔们都很开心啊!
小蜡笔竟然看到了高速列车,很想看看列车跑起来的样子,好期待的眼神。
列车紧张的说:不行,不行,太危险!我跑的速度太快,快的会吓到你们!蜡笔们这时候只是急切的想看到列车跑起来的样子,于是,他们行动起来了….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发现已经出现了三种小朋友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具备的生活经验,三种交通工具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并没有具体的表明,不过是渗透在童稚的语言当中的。
彩色的蜡笔小朋友们开始奋力的画绿树红花了,好漂亮啊。
还有海洋,小鱼,房屋。
转眼间,他们画了太阳,云彩,雪人,飞机,小朋友看看还有什么呢,小蜡笔的头有没有变化呢,他们站在画纸前,欣赏着自己辛苦的结果。
他们把画纸拼起来,高速列车看了,忍不住喊起来:哇,太让人兴奋了!
大家在劝说小黑画铁轨,小黑在犹豫。
看到这里,其实我们会发现,这真的孩子生活当中画的画,他们生活中见到的所欲的事物,花,鸟,房子,草丛,太阳,云朵。。。所以说自然界才是孩子真正的欢乐家园。
不知道有没有父母愿意尝试一下将孩子的画拼贴拼贴,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意境和风景啊!
后来小黑不好意思拒绝其他蜡笔小朋友的请求,开始画铁轨,列车也兴奋的开动起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列车越开越快,小黑拼命画着轨道,可以看到画纸上的楼房这些都模糊了,列车开的速度很快啊。
开的太快了,蜡笔们喊着,要撞上小黑了。
蜡笔们惊呆了,列车翻车了。
这是这本绘本的高潮,意外往往就是笔锋一转的事情,却带给小读者跌宕起伏的情感。
到这里我们发现其实在做绘本精读的时候,不用每一页都“翻译”都”讲读“,让我们自己先习惯根据情节分”段“处理一下,文,图,文+图的解读,外带自己的阅读感受,育儿观点,这样做就比较集中式,表达集中式,容易聚焦读者的专注力。
火车善良,宁可自己受伤。
蜡笔们看到列车受伤,互相埋怨起来了。
不知道读者看到这里,是否明白,所谓的绘本的教育功能出来了,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一个道理呢,虽然说的没有那么直白,但是”冲突“本身就是他的教育功能,先呈现案例,再看是如何解决的,解决的方式哪一个是对的。。。
列车在干嘛呢?
列车扭来扭去,变成了一个圆团,原来列车是粘土变得啊
,蜡笔们惊呆了。
除了蜡笔之外,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素材。
蜡笔们都好惭愧啊!
蜡笔们后来发现,原来之前的轮船,巴士都是粘土变得,蜡笔们还互相责怪,现在觉得很不好意思。蜡笔们说了对不起,粘土开心的扭来扭去。
现在,粘土变成了小火车,蜡笔们跳上车厢开心的笑着,小火车缓缓地慢慢地向前开着…
小黑画着铁轨向前行。
冲突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孩子们能悟出一个什么到里呢?
故事讲完了,一场愉快的小”闹剧“就好比孩子一场”惊喜动魄“的旅行,真实与想象之间游走。
下面说说,我和儿子实际看这本书的情况,这也是我头一次看绘本拓展,发现他如此痴迷,不像是读书,而是做游戏,画画。
那时候四月份,他正好喜欢搭积木,于是基本是我引导,他来搭,但当时没有及时拍照,所以图片类似这样吧,他会说铁轨从我们幼儿园这里走。
他在认真的看书中,比如书上先说有巴士,他就画马路,拿来木头的车子当做巴士,轮船没有,就拿其他积木来代替。最喜欢的还是小火车,我家有托马斯。
没有轮船,我瞎叠的纸船,笨妈妈叠的一点不像。不过不妨碍他开心的玩游戏
这是我偷偷拍的,当时觉得孩子真好养啊,一张纸,几根笔,一些积木就打发了。
本来粘土想捏成火车的,可惜妈妈太笨做不出来,他说蜡笔过生日了,直接当生日蛋糕了。原来蜡笔还有当蜡烛的功能。
这里皓皓妈妈做的特别好,结合自己的延伸活动和感受给了这本绘本再一次的生命力。
这本书,在近三个月,成为最受欢迎的书,我觉得可能与我第一次讲故事采用画画,游戏的原因有关,引导得当吧。自夸下。
其次,和本书作者绘画风格,情节有关系,他画风简单,色彩鲜艳,涉及的蜡笔这些都贴近生活,将蜡笔拟人化,小朋友可以接受。书中教育小朋友,要团结友爱,不要为了一些事而互相埋怨。语言对话,贴近生活,易懂。
这段写的是值得很多父母参考的,有时候书评,我们更愿意看到身边的”朋友“的。
有几个小提示:
1. 图片的清晰度还有待加强。
2. 绘本精读一般都有大的主题,比如这个大的主题可以设定为:给孩子一个自由创想的艺术翅膀,然后大主题下可以设定小主题,比如艺术创作的三要素(素材,生活经验,情节想象)等。
3. 可以把自己延伸活动的图片做整合,拼图处理,然后分为几个不同的延伸类型,比如仿创作(自己用蜡笔完成铁轨等创造),这样更加清晰明了,给读者以有效指导。
4. 同主题或者作者同名作品可以再归类介绍一下,比如还有一本配套的姊妹篇,也可以隆重搬上来。
从写精读到拍照(而且在安娜的要求下拍了两次)相信皓皓妈妈费了不少的心血,同时也成长了很多,其实阅读,儿童阅读,亲子共读就是这样,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父母。
让我们为皓皓妈妈的这次尝试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