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绘本/分级/桥梁书阅读比例!
文/图
安娜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绝对,但是很多博友询问,我就把自己的经验讲一讲!
不管是绘本,分级还是桥梁书都是英文读物,只不过表现形式有区别而已,孩子都应该去涉猎,但是可能阶
段不同,或者同一阶段主次不同而已。
如果硬要用百分比来评量的话,基本如下:
为啥这样分配呢?
孩子三岁之前,以认知为主,尤其是以认知,感受身边常态的事物为主,另外就是和孩子身心发育相匹配的主题,如情感主题happy &
sad等,而这些在绘本当中体现的更为完美,更为淋漓尽致;
上了小中班的孩子阅读范围就开始扩大了,这时候他的中文水平开始飞速发展,而英文开始逐步拉开和中文的认知差距,所以可以用一些分级读物来弥补或者加速他的单词量,认知范围,为继续阅读同水平的绘本打好语言的基础,同时这个时期的分级读物也会帮助孩子打开英文阅读的门,但是仍然以优质的绘本为主。
大班的孩子开始出现喜欢的绘本读不懂,读得懂的嫌低幼这样一个状态,所以优质的分级又开始加大了一些比重,而这个比重也是为孩子过度到桥梁书做准备,如安娜一直提到的幽默风趣的《牛津阅读树》,同时在大班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用“10本里面有1本“桥梁书这样的比例来为孩子提供这种资源,因为作为父母有时候并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要过度到桥梁书,所以提前准备资源是必要的。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绘本和桥梁之间有了一个完美的衔接阶段,就是当我们看不懂太高深的绘本的时候,可以用桥梁书来减少父母认为的”分级没有营养
”的这样一个弊端。
目前小一的子桐基本上按照这个比例在阅读着。。。
综合上述:

绘本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也值得保存,值得品味,分级是快餐,可以追求量,追求广度的范围,桥梁书
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和中文阅读其实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很多父母在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都
非常怀疑孩子是否有进入到英文桥梁书的阶段,其实只要你功夫到家了,孩子都是自然而然的就过度了,而且
好多桥梁书是看着文字多,但是文字不生僻,句型简单,重复性强,没有什么所谓的人生内涵,都是孩子日常
发生的小事情,有的幽默,有的风趣,很能吸引孩子。
绘本是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的,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用分级做奠基,等到大一点的时候用桥梁过渡到文字上来,基本就是这样的侧重点。
不特意去营造孩子的喜好,都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其实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故事的喜爱程度,或者图书的喜爱程度来选择,而非什么绘本,分级,所以父母不用过度紧张,是不是我绘本读多了,我分级读少了,如果干脆不读绘本,或者不读分级也没啥。
绘本要注意语言的难度,选择精华给孩子读,要不然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主题不理解,字词生僻什么的,分级的就是要避免枯燥,不用为了积累语言硬性规定孩子要一天读完几本分级,即使是分级也当做阅读材料给孩子看就行了。
桥梁书这个等我专门再写个专题,给大家参考一下好了。
总之,不管读什么,在小的时候就注重一个量,大了之后注重一个质就好了,只要是阅读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