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学习英语的三大症结

(2013-12-24 08:28:30)
标签:

幼儿英语

分类: 安娜双语教学之路

                                幼儿学习英语的三大症结

 

                                   文/图    安娜

 

              幼儿学习英语的三大症结                      

 

     此贴专门讲述双语幼儿园内学习的状况。

 

     一是知识点无法串联,没有完整的语义概念。

 

     老师从来都是在教教材,而幼儿大部分都是在走主题学习,孩子三年下来,无论从单词的角度还是句型的角度都会了不少,基本和幼儿相关的常识性“知识”都比较牢靠,在这同时还接触了大量的儿歌,童谣,游戏,保持了对英文输入的良好兴趣。 

     问题的症结在于所有的主题没有很好的串联,造成入学后的几个弊端:

     1. 极其容易遗忘:貌似隔了两三个月就“全部”忘光光的感觉,惊叹为:你确实学过吗?

     2. 口语与听力水平相差太大,孩子只限于会听,表达非常欠缺。

     3. 表达只是限于非常中式的问答式句型,没有语音概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那是因为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整体”输入太少了,所谓整体,不是主题式的学习,给几个单词,附带相关的句型和对话,而是把单词,把句型放在特定的表达的语言环境中太少了!

     例如:Does kangaroo have a mother,too?Yes ,A kangaroo has a mother just like me and you!

     这里面的just like you and me(口语说法),就是放在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而来的,而不是所谓的特有的主题,而幼儿园英文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精学”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泛读”输入,孩子的“广度”实在是很难尽如人意。

 

     也有特殊的原因那就是作为教授单位当然是希望孩子回家立刻就能说,而不是大范围的输入,有没有会等三年的时间再看成效?当然,想达到这样的目标,重中之重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家长。 

     这里还要提出的就是中文根基的概念,在讲授jungle animals和farm animals的时候,如果孩子在中文理解上存在障碍,那么英文就是走不动,所以后劲大的孩子全部都是中文优良的孩子。再者孩子对图画的观察也是美语学习的一大要素,我们看原版教材当中那些优秀的绘本作品就知道他的重要含义了。

 

                   幼儿学习英语的三大症结

 

      二。没有有效的多元辅助,导致语言学习的根基不扎实。

     

     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学科来进行,忽视和中文的有效链接和互补,完全进行语言式练习,不考虑孩子3-6岁的八大智能发展。

     如在学习From head to toe的时候有一个动作是Kick your legs,这个动作对于小中班的孩子来说还真的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这里面就涉及到八大智能中的运动智能的发展,单独以做游戏的方式来练习kick your legs这句话就是舍本求末,完全把他当做语言学习看待了。

     而孩子的美劳操作,acitivity sheet的影像记忆,童谣童诗的韵律节奏等无意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促进,只有当语言立足于多元智能的开发的角度来学习的时候才会奠定一生永远不变的根基,否则,遗忘是必然的。

     在孩子小学低阶段,如果一味的在解决遗忘,就是得不偿失了。

 

     再如书写,基本的线条训练,握笔训练基本没有导致小学阶段重新进行训练,很难快速开展相关spelling and writing内容(此内容不是单独的书写训练);再如口头写作训练,其实在大班就可以开展了,这是在为小学做准备,如果小学再开展,不是不行,而是到了小学孩子本应该浸入的美语知识全部被无限延后了,延后不延后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正在接触的美语知识不是他身心正在需求的,我们不是讲究要符合孩子正在发展的“兴趣”学习才事半功倍吗,那么无限滞后,就代表着孩子的兴趣临界点不是刚需。

 

     例如孩子本应该对舌头的酸甜苦辣最感兴趣的五六岁年龄,因为美语知识的障碍而被延后到七八岁,那么他的交集点就不是那么刚刚好,好多时候我们说降级处理就是这个意思。

 

                  幼儿学习英语的三大症结

 

     三。教师发音直接决定孩子儿童时期的语感

    

     教授越小的孩子老师的发音越重要,而老师的发音最重要的还不是你个别发音不准确,而是没有连贯性,没有日常输出的习惯,机械的只是重复着上课的几句话,老师的口语无限拓展是小孩子的最大的福音,这个福音在不在于他有没有repeat,而在于他的良好的输入,也就是所谓的环境。

     如果不能创设这种人为的环境,那么音频式的输入状态就要有,上课两三句,下课byebye的状态是很难完成理想化的双语输入的,所谓浸透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他太无形,没有办法做实效的考核,也许一切凭借着良心干活,这就很难。 

     所以到了六七岁,孩子的发音状态有时候很难改变,唯有加大力气原版音频输入才有机会。

 

     所谓教改,是要跟随孩子的身心发展做出改革,而不是让大家放弃,给予孩子更多的更广的空间,让孩子重回良性的发展轨道这是重点,认为教改就是放弃的言论那是真正没有思想的人总结出来的。

     如果给你一段时间让你休息,那是让你更好的工作,而不是放弃自己。

     所以此篇表述的概念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孩子,而不是否定幼儿学习英语的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