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宝的绘本《宝宝创意大发现》
文/图
安娜
关于小宝的绘本精读其实是最难做的,因为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太大,共性太少,所以如何给父母讲述小宝的绘本精读一直是我考虑的主题,不过还是有无尽的趣味吸引我今天来讲述这两本书,也是尽情回顾一下我和子桐美好的低幼亲子时光。
提到小宝的书,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重量级的低幼童书作家-五味太郎,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视角和绘画风格在低幼童书界独树一帜,惹得无数的小宝甚至大宝为之痴迷,如我家六岁的子桐一样钟情于这套创意大发现。
五味太郎,日本童书界的泰斗级人物,曾经出版了脍炙人口的《小金鱼逃走了》《黄色的是蝴蝶》《巴士到站了》《小牛的春天》《看,脱光光了》《从窗外送来的礼物》等。
本套丛书是宝宝启蒙首选读物
视觉发现+阅读启蒙+认知启蒙+数数书!
低幼绘本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是认知,通过美好的图画书,不同的表达形式来对生活有所感知,通过他们的五感去看,听,闻,尝,触摸这个世界,所以如何将认知的技能和趣味性结合到一起,就是低幼童书的主要创作目的。
而这两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个完美结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宝宝创意大发现》。
首先来看看封面:

一本叫做《藏在谁那儿了?》另外一本叫做《是谁吃掉的?》
先来看主题,一本主要是“藏”,藏猫猫是一两岁宝宝最喜欢的事情了吧,如今六岁的子桐藏起来的时候,你问他,藏好了吗,他还会大声说,藏好了,就在仓库呢!
一两岁的宝宝更是,在脸上搭个手帕藏起来就乐的不行了,天真充满童趣,所以一个藏字,就已经紧紧抓住了主题和立意。
而另一本主要是“吃”更是一两岁宝宝的大爱了吧,味觉逐步发育的同时,吃不仅仅代表着真正的吃,也代表着用味觉去感知这个世界。
所以作者是抓住了一两岁宝宝的主要两个特点来深入创作图画书的。
提问式的名字也首先激发了孩子阅读的欲望。
接着我们看封面,都是一群小动物,动物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因为在他们眼里,动物世界是最美好的,最单纯的。
画风上,你看都用格子形状作为基底,对于小宝来说,他们对色块的感知,远远比线条来的直观。
都有哪些动物呢?能看到吗?
再来看扉页:

扉页十分有意思,第一本是乌鸦喝水,用的是杯子,而且上面写着milk牛奶。
第二本是扑克牌上面有一只蝴蝶。
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两页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在哪里,注意观察啊!
正文开始了!

樱桃是谁吃掉的?原来在大象的尾巴上。
手套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在大公鸡的鸡冠上。
看一下每一页的底色,都是纯色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多的关注力集中在动物上面,以更好的发现细节,到底那个东西哪里去了?
而动物大部分也都是纯色或者相近色的,为了降低寻找的难度。

草莓是谁吃掉的?原来在小狮子的鼻子上。
牙刷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变成了大鳄鱼的牙齿。
其实我们想想,作者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某件东西为什么会被那个动物吃掉,为什么会变成某个动物的身体部位,原来他们是有相似的地方的,例如鳄鱼的牙齿,和牙刷是不是有那么几分相似呢?
公鸡的鸡冠是不是和手套有一些类似呢?
一会继续读书的时候注意一下,还真是那么回事情呢!
所以,把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不经意的联想到一起,正式低幼宝宝具有的超级天才能力,而五味太郎却在成年时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创作出完全符合孩子的童趣,不可不称之为大家之作啊。

荷包蛋是谁吃掉的,原来变成了奶牛的身体花纹。
袜子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变成了浣熊的大尾巴。
其实认知不是枯燥的。
例如奶牛花纹的认知,斑马花纹的认知,动物身上的图案认知,就是两岁左右早期教育开发当中重要的一项认知内容,这里在寻找“荷包蛋”的同时,我们也能从此学到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在进行自由涂鸦的时候孩子就有了第一步的感知。
下面同样的道理,浣熊的尾巴到底是大,还是小,是带有刺刺的,还是毛茸茸的?都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解读,一本小小认知书,可以有大大无限发挥。

甜甜圈是谁吃掉的?原来变成了鱼的尾巴。
蜡烛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变成了长颈鹿的触角。

我们两页一起来看啊!
最左边都是基本的认知内容,帽子和葡萄,甜甜圈和蜡烛,生活用品和吃的,右边是什么呢,五只小鸟一摸一样,但是有一只小鸟的头上戴着左边的那顶帽子,所以让宝宝去寻找帽子在谁的头上?
这叫细节的观察,小宝一岁半到两岁半之间,细节观察,就是对细微事物观察的能力远远的超过成人,有时候我们真的比不过宝宝呢!
那葡萄呢,则在其中一只小猫的眼睛上。
作者的趣味性和观察力就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小猫和小鸟都是一样的大小和排列方式,这也和我们国内好多益智题型不一样,国内的好多都是从一摸一样的当中寻找某一个不同,而五位太郎笔下的小猫看到了吗,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里面有关于小动物也是需要认知的内容。

糖果是谁吃掉的?原来变成了小鸟的尾巴。
吸铁石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变成了小螃蟹的触角。

讲到这里,说明,是否需要提示小宝答案呢?当然是不需要的,即使宝宝没有发现 ,也没关系,一本书最重要的体会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知道答案。
那么如果宝宝迫不及待的翻阅,不按照你的节奏走呢,也不要着急,他是很感兴趣,急于知道后面是什么,一起都顺其自然好了。
这一页是滑板车跑到了乌龟的下面,香肠变成了蜻蜓的身体。
除了让孩子认知,细节观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开启孩子的无限创意。
滑板车还可以变成什么?
香肠还可以变成什么?
所以谁说大童就不能读低幼的书?
我们大童可以自己当做识字材料,可以自己创意画画,可以当做英文阅读材料,用处可多呢。


三明治是谁吃掉的?原来变成了小蛇的身体。
棋子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变成了鲨鱼的鳍。

牛奶是谁喝掉的?原来是其中的一只乌鸦,你看他的肚子和脚都变白了。
牛奶乌鸦,记得开始时候的那张封面了吗?乌鸦站在奶杯子上喝奶。
铅笔藏在谁那儿了?原来变成了大螳螂的身子。
这几幅图让我们共同来解读。
低幼宝宝可以有什么样的认知概念。
1.教会孩子局部和整体。
不管是动物,还是物品也好,让孩子知道局部和整体的概念,这是益智题型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还没有做过的妈妈和宝宝多买一些益智书来练习一下。
2.教会孩子抓住动物主要特征。
太小的孩子只会抓住其中一种特征,这就足够了,将来在美劳方面对孩子帮助也很大。
例如小蛇的身体是弯弯曲曲的,就是涂鸦当中的典型技巧。
3.教会孩子找不同。
找不同有很多技巧,有属性不同,有大小不同,有颜色不同,有特征不同,这些技巧都要在不断的练习当中教会孩子。
4.教会孩子联想。
由其中的某件东西可以联想到另一件东西,这很关键.

如果你想加大图画书认知的广度,那么你也一定能从书中得到不少心得和体会。
方糖是谁吃掉的?
小蚂蚁为什么喜欢吃放糖?小蚂蚁为什么成群结对的同行?
小蚂蚁要到哪里去?下雨天的时候小蚂蚁有什么特殊活动?
扑克牌藏在谁那儿了?想起来封面那页蝴蝶站在扑克牌上的图案了吗?
蝴蝶的花纹是对称的吗?蝴蝶的图案都有什么样子的?
蝴蝶是昆虫吗?蝴蝶采花蜜吗?
所以当一个知识被无限拓展的时候,知识链就出来了,某一本优质的图画书,能作为引领,带着父母和宝宝一起开启思维的大门。

到最后,作者从动物世界还是走向了“人”的世界,将宝宝带回了“人”的生活中。
冰激凌是谁吃掉了?原来变成了小男孩的头发。
叉子和勺子藏在谁那了?原来变成了小女孩的辫子。
这里形象生动的通过绘图表现了男女孩显著的外形特征。
为什么会转回来到“人”这里呢?因为两三岁的宝宝都是通过自己的自然属性来判断自己到底是男还是女?
他们都会根据头发的长短来判断自己到底是男孩,
还是女孩,所以这里所有的来个回归和总结,那么阅读本书的你,宝宝,到底是男,还是女呢?

这一页可能大家看不清楚,是绘本前后的环衬。
其实上面都是这本书要讲的小动物的线描图,涵盖里书里面所有的小动物,是对本书的一页汇总。
好的图画书连环衬都是细节多多。

这里介绍了作者写这本绘本的初衷。

看看封底,和封面一样,也是一些小动物的集合,如果你看了封面和封底同时打开的情景,就一目了然了,看下图。

这是封面和封底同时打开的场景,就是本书所有阐述的所有的小动物的汇总,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尤其是第一幅图,更有意思,奶牛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是合二为一了!
那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两本书主要的认知内容吧!
有动物,有水果,有物品,有数量,有配对,有不同。。。
低幼书,是开启幼儿图画书之旅的源泉,并且一直伴随着孩子的六年成长过程,可以说在图画书之旅中功不可没,即使到了三四岁依然不要错过低幼书的阅读,甚至到了五六岁,如果有条件也要为孩子收入一些经典低幼书,让孩子的视野因为童书而得到开阔。
小宝读书,是最不见成效,也是最见成效的。
当宝宝某天指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件物品或者某个动物哇哇叫的时候,可能他想起来了某本图画书中的细节。
当宝宝某天自由涂鸦时画出了奶牛身上的云朵花纹,可能想起来某本图画书的表达方式。
当宝宝某天突然说出了一句话,竟然能在某本图画书中找到原型。
当宝宝抱着《宝宝创意大发现》突然又去书架上找到《小金鱼逃走了》的时候,证明他已经知道了这些都是五味太郎的作品。
你看,阅读就是这么无形,这么有趣,这么有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