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和绘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文:安娜 图:网络
英文启蒙,阅读为重,听力为先,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理念。
那么在阅读的资源选择问题上,到底分级和绘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个思路捋顺清楚了,才能更合理的为孩子提供资源,对于培训school而言也才能更好的精泛结合。
小童(0-2岁)起步可以从绘本入手,用最简单的翻翻书,发声书等激发孩子的兴趣,把它当做玩具一样引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对这种语言文化的东西有所感知。
那么分级到底适不适合这样的小宝呢?并不适合。
因为分级是按照语言的进阶来设定的,以语言进阶为主要的设计意图,尽量体现其艺术性的一种文学编排方式,而这么小的孩子最主要的感知艺术气息,感受其文学价值,趣味价值。
中童(3-4岁)起步就可以两种同时选择了,但是要以绘本为主(并且要简单的绘本,可见曾经的推介)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中文已经开始逐步强势,为了更好的吸引孩子的兴趣,就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做奠基,否则在语言上就无法吸引孩子对故事的深入阅读,但是分级本身的趣味性又没有绘本强,所以必须二者同时进行,用绘本吸引兴趣,用分级奠定基础,二者互相促进。
这个时期适合孩子的分级还是很多的,尤其最近一两年引进分级喷发的市场状态,好书越来越多。
适合这么大的分级:
如《培生幼儿英语分级》的预备级和基础级。

这两个级别很适合三四岁的幼儿,第一是他的开本比较小,小册子比较薄,适合小孩子手里拿放,第二是他的故事体现最基本的认知,没大有什么高深的内容,第三是他的语言有重复有进阶,对孩子循序渐进阅读来讲没有难度。
再如国外的海尼曼Gk,这个三四岁开始阅读也可以了,不过最好从里面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例如有的科普,虽然语言简单,但是孩子中文的知识点还没有接触过,例如home,小鸟的home是nest这样,英文就不得而知,虽然语言孩子已经掌握,但是理解不了。不过最好的方式就是中英文资源同步选择,不是说知识点要一样,而是说知识水平差不多的资源在一段大的时期可以同时提供,这样对知识掌握,视野开拓来讲都是全面进行的,有益无害。
大童起步(5-6岁)就可以二者并驾齐驱了,但是资源选择上要注意使用的方式,就是不能把分级当做任务来进行,要善于发现分级当中的童趣,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来提供。
如《培生儿童》版本里面的童话故事,五六岁的孩子一般对于童话故事是比较青睐的,例如经典的小红帽,灰姑娘这些,即使是英文选择语言有点难,但也因为之前有过很好的中文基础,所以会听(看图)的津津有味。
再如小橡树的《幼儿英语分级》里的幽默机智勇敢的小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很好的“懂得”了。
那么这个时期因为孩子的绘本开始进阶了,从最初的玩具书,简单书,到这个时期的有深度的绘本,必须用分级的语言做奠基了,而为了让孩子保持持续的兴趣,还必须保证分级的趣味性。
如《牛津阅读树》就是趣味性和语言进阶完美结合的优质分级。
如虽然为了小学生语言学习而设计的《攀登英语》也有一些很好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小读本。
那么说来说去分级和绘本到底啥关系,就是不可或缺,随时替补,随时跟进的关系。
小童不能把分级当做绘本来阅读,这样失去了第二语言阅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中童不能把分级当做任务来学习,认为分级要像语言学习那样来认真自主阅读,来学习单词句型,那样会导致因为分级的存在而失去了阅读的内涵。
大童也不能把绘本完全扔掉,认为分级简单,单纯的阅读分级,完全忽视第二语言的阅读的艺术性和文学素养的养成。
所以把分级看的太重,或者把绘本看的太重都是不可取的资源选择。
把分级看的太重,容易造成孩子语言进阶没有营养,只是中式语言掌握比较快,但是艺术营养性不够。
如原版绘本DOT,整篇读没有什么单词,但是艺术价值很高,对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有艺术涂鸦等延伸互动运用比较好。

如把绘本看的太重,没有啥基础直接就开始绘本学习,孩子语言能力会发展的没有系统,到头来还是会遇到大的瓶颈,如汪培珽书单即使一级也并不适合两三岁孩子的身心发展。
资源选择任重而道远,宗旨是为了孩子快乐阅读而做的准备,无论怎样都不能舍本求末,快乐阅读资源选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