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为何需要同伴?
文/图 安娜
周末,带着子桐去逛商场,一楼大厅正好搞商家活动,而活动为了吸引小孩子,在最后设置了集体绘画的环节,将偌大的画纸贴到地面上,孩子们进入固定的区域随心所欲的画,在二楼的我顺势拍下了这样的照片。

要说这画画,孩子在家坐在桌子上画多好,还省着跪在地上和别人分享着蜡笔。。。但是所有的孩子都热衷这样的场面,为何?
一是因为小孩子都喜欢热闹,人越多,同伴越多,越有创作的热情,同时同伴的创造也能给予孩子自己以启示;二是这本身也是将自己的绘画及创意、成果与他人分享的过程,分享本身也是一种满足。
最重要的我想孩子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伴吧!
这是子桐姐妹俩一起学习letter sound的情景。

这是子桐姐妹和朋友的孩子小豆豆一起学习的场景,当然说是学习,就是在我的带领下做游戏而已。

还有一次,有老师问我,为何孩子喜欢集体听我讲故事,自己在家听妈妈讲故事不是更好?
我的答复是:孩子除了亲子阅读外,同样需要集体阅读的过程。
集体阅读的需求和好处是啥?
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要服从集体阅读的节奏,同样集体阅读对每一个孩子的“考察”都是不一样的,孩子能从别的小朋友的发言中得到不一样的答案,能从老师的引导中得到不一样启发,最重要的是集体阅读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个体阅读不能替代的,与老师和小伙伴的有效互动都是不可多得的阅读收获。
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都不一样,情感体验的交集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再谈到学习,我从来不赞成幼儿学习一对一的策略,小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模仿,而一对一恰恰剥夺了孩子模仿的过程,尤其第二语言的学习,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交流不只是语言,也是思想的交流。
最简单的道理,学习找伴是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同伴有合作,有竞争,有效仿,有差异,这些都是学习必备的要素。幼儿园和培训校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往往一个有着优秀同伴的班级的整体水平要高于散沙一般的班级,所以同伴学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不管哪一个学科,为孩子找到合适的伴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要爱好一样,同样的兴趣往往能促使人成为好友。
其次要技能水平相当,现在不管才艺还是英语,要找到技能相当的(因为孩子起步早晚、接受力都不一样)那可是不容易。孩子一旦水平不一样了,差距就会越拉越大,造成合拍的困难。
而好多培训校的进度蜗牛,也正是因为一个班级内不同的需求。
最后还有其他因素的考量,例如时间一致啊,家长因素等。
但是如果孩子学习的路上都有一个好伴相陪伴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也非常幸运的事情。
愿每个孩子对能找到这种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