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2012-07-10 04:53:41)
标签:

育儿

分类: 安娜育儿杂谈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文/图  安娜

      玩伴,是送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当女儿和玩伴姐姐痴迷童真世界时,我却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教育上的越来越疏离,也十分庆幸子桐在玩伴姐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一。倾听

      我承认即使像我这样比较有耐心的妈妈,大部分时候也都没有认真倾听子桐的讲话,真的,他说的时候也许我的脑子在想其他的事情,尤其是我的回应经常让子桐不满意,不是南辕北辙,就是“嗯”“啊”之类的象声词,要不然就是命令式的“快点,妈妈要回家做饭了!”而每当子桐说话的时候姐姐都是看着子桐的眼睛,非常安静的听完子桐说话,再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孩童内心的被尊重感就是这样形成吧!

 

      而我也相信孩童也是需要被倾听的,尤其是他的“大悲大喜”,在我们眼里不足为怪,可是对他们来讲就是天大的事情,我们目无表情或者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都会让孩子受伤的心灵得不到抚慰,让兴奋的心情

降落到冰点。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二。平等的交流

       想想我对所说过的话基本都是属于询问式或者命令式,想验证我想知道的东西,想让子桐做我要求的事情,而子桐的姐姐则是经常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来寻求子桐的共鸣,不管是讨论的动画片或者故事的情节,也不

管是说明游戏的目的玩法,或者只是简单的聊天,里面充满的是平等,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的,而这种平等的大量交流有时候甚至我都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三。感兴趣的话题

       话题,每天见到子桐我都感觉自己黔驴技穷,因为我不想问:“你吃了什么?”“你刚才干什么了?”所以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今天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而子桐偶尔的会回顾起一件我并不认为有意思的事情,偶尔会说“我不知道”或者“我忘记了”!然后就是不断的央求我去广场玩,而我则心急火燎的每次催促他“妈妈还没有做饭呢!”孩子的好多好奇心就是在这种催促和被催促间无情的抹杀掉了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而子桐姐姐则不然,他们的见面是把自己憋了一天的话题全部抛出来,甚至二人争着去说一天发生的事情,于我突然明白子桐不是忘记,而是得不到有效的回应,活了三十几年,我有时候真的是忘记了该如何去回应?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而这种回应对于做教育的我来说能更好的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子桐,因为急着去做饭,急着去干家务,急着要去和爸爸商量事情,而对于其他的小朋友我则是期待通过我的回应来获得他们的认同和亲近这就是作为教育者和为人父母的巨大反差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四。一起创设的情境

      这是他们的世界,回到家里就急着关起门来的世界,一会是医生和护士,一会是要生孩子的两个妈妈,一会是超市收银员和购物的,一会是救火员和打电话报警的,一会是白雪公主和狠心的王后,一会是灰姑娘和两个姐姐。。。这些是我们成人能够给予却永远不屑给予的东西,而他们给我安排的角色永远是-配角,配角不止,还要是狠心的坏角色,最后不会有好下场的坏角色。

      也许孩童的时代就需要这种虚幻的世界,有了虚幻的世界,孩子的未来才有希望,孩子的童真才能更长久一些。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五。情感的共鸣

      有了上面那些做奠基,情感顺其自然就形成了,而在孩子喜怒哀乐的大千世界中,互相感受,互相体验,互相牵挂则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共鸣。就像我们成人永远不知道孩子为啥因为一根冰糕就能满眼落泪,因为一张画就能欣喜若狂,因为一句话就能联想一个世界,但是他们懂,他们彼此之间甚至有了秘密,属于他们的共同的二人世界,拆不散,进不去! 而如何建构我们成人和孩子之间牢不可破的亲子关系网不也正式未来十几年我们努力的方向吗?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为每个孩子寻求一个童年的玩伴将是他们一生的幸福,而我们成人也更应该朝着玩伴的标准去努力,多倾听孩子,给予积极合理的响应,多和他们探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那样亲子关系会更加牢固,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年轻!

 

                     从“童年的玩伴”反思成人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