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娜
图:子桐
子桐出生的时候我已经从事教育行业九年,无论从专业还是理念的角度来说都完全有能力在家里实施早教内容,可是我还是果断的为子桐选择了去早教中心,直到现在也有好多人问我,在早教中心的收获几何,孩子值得去吗?
先来说所我个人的几个观点
一。教育最好不要出现对立的态度。
如坚决不能去早教中心或者疯狂迷恋早教课程都不是可取的心态,崇尚散养,让孩子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和
坚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奔波兴趣班都是不科学的教育态度,其实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才是我们的首选。
在孩子0-6岁的时候,我深知家庭教育有多重要,但是我依然不排斥,甚至很重视早期教育的潜能开发,回
顾子桐那些被早教的岁月,我依然是庆幸的,觉得是值得的。
二。早教课程毕竟是专业的早期教育开发课程,对外行的我们家长而言还是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对早教的认知心态
好多妈妈认为早教可以在家里做,完全不用花那么多的钱出去上课,其实任何一种课程
都需要理念的指导,专业做早教的是有课程的研发的,小朋友到每个年龄段应该掌握哪种技能,这种技能
不是要全部教授给孩子,而是要告诉家长这个阶段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进行这样的
操练。
如子桐一岁多的时候我并没有让他使用胶棒,有一次早教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小朋友用胶棒涂抹贴东西,我才
发现原来一岁四个月的子桐用胶棒用的那么好,继而开始了我们疯狂的“胶棒之旅”。
三。早教不可攀比,要家长做到合理的规划才能达到物有所值。
早教中心惹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性价比的问题,高昂的学费让很多同样重视早教的妈妈望而却步,所
以家长千万不能以上不上早教中心来衡量自己的面子问题,觉得上了的都是条件好的,这种心态不可取。其
实只有家长做好合理的规划才能为孩子二三年的早教中心的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也真正能达到物有所值。

再来说说早教课程给孩子带来什么
一。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和小朋友在一起生活、玩耍和交流的机会。
有人会说这个机会在家里找找小朋友串串门玩一玩也就创造了,但是课堂上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会有一定
的规则需要遵守,如学会等待,学会事情有先后,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在有效制约下孩子的规则意识就
会更强一些,这个更强是来自于孩子对集体规则的自觉遵守,而不是妈妈的强烈要求,同时孩子的人际智
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增加了良好亲子互动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机会专门为妈妈和孩子架起亲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例如和妈妈肢体的接触,共同完成一项任
务,妈妈的动作语言指导。。。都无形当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养成的一些常规对孩子入园后的适应很有帮助,例如会有一些课后活动要求宝宝和妈妈一起做,孩子就会很
有意识问妈妈做了没有,老师会当着妈妈和孩子的面进行奖励,孩子就会很自豪。
三。各项技能得到良好提升。
大运动的一些训练对妈妈的指导意义非常强。因为有专业的教案与器械进行指导和锻炼,让妈妈在家庭中也
能相应的进行延伸,例如在羊角球上面滚,钻山洞,脚踩感统教具,踩爬结合,竹竿操等,印象都非常深
刻,而且像竹竿操不仅仅要求妈妈和孩子的协调性,也非常考验和另外一组家庭的配合协作。
音乐环节,小孩子的韵律节奏因为都是专业的音乐老师进行启蒙和开发,以游戏式的活动来促进孩子的
音乐智能发展,也是受益良多。。。
四。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更多,认知世界的角度更加宽广。
一是因为上课孩子每周都有一个固定的群体交流的机会;二是早教中心定期都会搞一些大型活动,如春游,
生日party,运动会等,这样可以给幼小的孩子创造一个群体活动的空间。

接下来说说妈妈的收获吧
一。了解了同龄小朋友的特质及各项发展技能,与自己的宝宝做以比较后,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
势,制定更适合孩子的培养目标与规划。
如通过上早教中心发现子桐在操作的时候经常看别的小朋友,而不关注自己的操作内容,直到后来入园也会
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于是妈妈开始有意识在子桐玩耍的时候不去打扰他,逐步培养她的专注力。
二。学会了很多游戏方法,尤其接触了一些在家庭中无法实施的团体合作和实验类的游戏。
如思维课程上的实验课,子桐最感兴趣了,每次注意力都特别集中,并且自己回家里也不停的捣鼓;还有一
些音乐游戏中的合作环节,需要好多个家庭一起来完成,妈妈了解之后也拓宽了自己在家进行教育内容的宽
度和广度。
三。结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不仅是孩子之间,妈妈之间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说说选择早教中心的几点感触
一。坚持不懈,不问收获,寻找快乐的亲子时光
任何一种课程都需要不断的坚持才能见到成效,孩子那么小的情况下坚持的都是妈妈们,而一旦坚
持下来,孩子的收获就是无形的,但是不要舍本求末,一定要求孩子学会什么,重要的是在这个过
程中我们得到了有效的育儿指导,收获了美好的亲子时光。
二。课上不干涉,课后多引导
课上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要给孩子主动思考的空间,保持孩子尝试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千万不要
什么事情都是妈妈代劳,但是为了孩子吸收的效果更好,在家庭中可以多做一些延伸活动。
三。做孩子的榜样
公共场所遵守社会公德,上课遵守学校的纪律,认真完成老师的安排。。。身教胜于言教,做好孩
子的榜样,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四。为孩子做成长记录
孩子前三年的成长是一天一个变化,为孩子记下成长记录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