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2011-09-01 07:57: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桐书天地中文绘本专辑

儿歌童谣是所有妈妈最先输入给孩子的,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甚至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哼唱儿歌童谣,那种感觉真是奇妙,而我也自认为儿歌童谣是一个小孩子在幼年时期绝对不可缺少的项目。少了儿歌童谣,就少了童年的那份美感,就少了儿时的那份记忆。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是任何语言不能比拟的,让孩子从小接触而且不间断的接触儿歌童谣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提供给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儿歌童谣带给孩子的美感也是不言而喻的。子桐在这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从来没有间断过儿歌童谣的阅读,而且阅读时间特别固定,都是临睡前的最后一本书,枕着儿歌童谣进入梦乡,梦里都是美美的微笑。 

 

到了三岁多的时候子桐开始梦境式的抒发自己的情怀,那种联想和创造就像仰望苍穹的神秘,美好而奇特。苏斯博士第一辑是国外超级经典之图书,可是却有很多家长觉得不好读,因为那是国外的歌谣,中国人很难读出其中的韵律和那种地道的感觉。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儿歌童谣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呢?看看子桐读过的儿歌书吧!

 

0-1岁 《百岁童谣》《童谣108首》《经典童谣》《快乐儿歌》

 

四套中后三套均购自实体书店,是很平常的几套书。

《百岁童谣》购自当当,是一套太怀旧的童谣了,当时在好孩子亲子阅读可是受到无数妈妈的追捧,全套非常难淘,如今已经再版“重出江湖”,可见经典毕竟是经典。

初次接触的妈妈会觉得不好读,可是里面能学到的知识还真是很多,有一次老爸说最近的天真暖和呀!子桐接着说:五九六九沿坡看柳。。。那可是一岁前的童谣啊!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1-2岁 《彩虹桥上讲故事---彩虹桥上讲故事、青蛙音乐家、火车火车呜呜叫、小猫咪找朋友》、

      《何艳荣儿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小手多灵巧、瞧瞧我有多能干、我上幼儿园》、

      《365夜儿歌》、《我最喜欢的儿歌书》、《宝贝快乐童谣》、《幸福的种子之拍花萝和小吊桥》

 

这个时期是原创图画书阅读的一个爆发时期,同时也是儿歌童谣大量输入的一个最佳时期,每套都是经典之选,直到今天也超级五星推荐。发现这几套书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都是超级大的图片,字也超级大,色彩都比较柔和,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2. 语言都是通俗易懂,非常押韵,朗朗上口。

3. 都是孩子最熟悉的身边的内容,例如猫、狗、爸爸妈妈、桌子椅子、吃饭睡觉等。

4. 都有配合的动作可以加上,手脚口并用,孩子更感兴趣。

 

我最喜欢的儿歌书,这套比较特殊,是超级缩小开本,但是也大爱。也是至今为止我唯一买的两套书,第

一套翻破了; 凡是何艳荣奶奶的书子桐到后来都非常喜欢; 这几套书没有发链接,因为基本都已经绝版了。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2-3 《小果果听说母语全套8本》、《东方宝宝》、《乐乐趣翻翻看儿歌书》、《詹同动物园》

 

这个时期上个年龄段的儿歌童谣书仍在持续阅读中,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最喜欢的不是新书,而是旧书的重复,所以新提供的书籍不多。

小果果是电脑制图,不是很理想,但是里面的儿歌不错;尤其是里面有一本古诗,也算正式开启了子桐的古诗阅读之路;东方宝宝是一套杂志,里面有大量的儿歌童谣,而且配以亲子动作和优美的CD,是一套难得的小宝宝杂志;乐乐趣设计的形式非常好;詹同的这本也是优秀典藏里面的,非常经典。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3-4岁 《可爱动物操》《打开诗的翅膀》《蝴蝶豌豆花》《一园青菜成了精》、《幸福的种子》、

     《只要我长大》、《优秀典藏七--杨永青 东家西家蒸馍馍 儿童学古诗》 

 

       这个时期子桐的儿歌童谣形式变化特别大,有动物模仿诗、台湾童诗、传统民诗、儿童散文诗、儿歌演唱、绕口令等。而子桐对儿歌童谣的兴趣远没有之前那么热衷了,但是妈妈仍然坚持每晚的阅读,就是不想让孩子的生活过早的远离这些经典。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永远伴随孩子的儿歌和童谣!

      下一个阶段开始儿童诗的阅读,最近准备的一套是亲近母语日有所诵一年级,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年级的教材,都是最经典的最短小的儿童诗。

 

      前一篇文章说科普书是越出越好,所以不必囤书,但是这个儿歌童谣书,还是老版的经典啊!纵观子桐儿歌童谣的读书历程,因为表达能力不好,叽里呱啦的背诵儿歌的时候并不多,最开始是妈妈说前面,子桐说结尾的词汇,后来是妈妈说上句,子桐说下句。到了三岁半左右开始有儿歌的输出,一是学校里学来的儿歌输出表达很好,二是开始自己作“诗”。另外子桐古诗的阅读孩还很欠缺,其实孩子应该从小多接触古诗,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总之这几年的儿歌童谣阅读对孩子内在的修养和文学奠基还是很有帮助的。

 

                        母语的魅力无穷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