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比一比
2023-01-11 22:09:11
标签: 四大文明古國比一比
【園丁按】
中國、埃及、巴比倫與印度,合稱四大文古國,她們的文化,都是與大河流域有關:
1.大河流域
(1)古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
(2)巴比倫文明——兩河流域(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3)印度文明——印度和恒河流域。
2.都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1) 古印度各地區的奴隸制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北印度的兩河(印度河—恒河)平原發展較快,特別是孔雀王朝的中心摩揭陀地區,奴隸制經濟已達到很高水準。在其他地區,特別是周邊地區則較為落後,有的部落還停留在原始社會的狀態。
(2)西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在古王國時期
(約西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奴隸主要來源於戰爭俘虜,多為國家所有,用於採石場、灌溉工程、建築工程、王莊或官營的手工作坊。
3.都有各自的文化體系、法律體系。
(1)巴比倫文明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
(2) 古印度法是印度奴隸制時期法律規範的總稱,既包括婆羅門法和早期佛教法,也包括國王頒發的敕令,法律中公開宣揚社會的不平等,將一切居民的地位和權利、義務用法律形式加以確定,形成一套完整的種群制度。
(3) 古埃及法是指適用於埃及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約西元前3000年至西元前6世紀)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4.都有相關的宗教文化。
5. 都有城市,就是發掘出的遺址中應該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鄉村的對比和差別。作為一個城市要能容納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6. 都有文字,沒有文字的文明很難想像,因為沒有文字的發明,人類的思想文化的積累就不可能存留和傳播。
【啟示錄】
四大文古國,中國猶如鶴立雞群。因為中國的文化的體量龐大,與它同時存世的其他古文化,體量就小得多了。
余秋雨說「即便把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發祥地的面積加在一起,也遠遠比不上中國文化的搖籃黃河流域。
如果把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珠江流域的文化地域都算上,那就比其他古文化地域的面積總和大了幾十倍。
兩千多年前的地理學著作《禹貢》、《山海經》,已經表達了對於文化體量的認知。」
中國文化歷久不衰重要原因是重視教育,《禮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也有孔子興學,將教育推向平民。
中國歷史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有了科舉制度後,只要肯努力,人人有機回晉升貴族,這是其它文明無法比的!
中國曾被列強欺凌,幾乎被打趴在地,但憑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得以浴火重生,讓世人敬畏,見證了卓越文化之功!
四大文明古國比一比
【園丁按】
中國、埃及、巴比倫與印度,合稱四大文古國,她們的文化,都是與大河流域有關:
1.大河流域
(1)古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
(2)巴比倫文明——兩河流域(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3)印度文明——印度和恒河流域。
2.都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1) 古印度各地區的奴隸制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北印度的兩河(印度河—恒河)平原發展較快,特別是孔雀王朝的中心摩揭陀地區,奴隸制經濟已達到很高水準。在其他地區,特別是周邊地區則較為落後,有的部落還停留在原始社會的狀態。
(2)西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在古王國時期 (約西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奴隸主要來源於戰爭俘虜,多為國家所有,用於採石場、灌溉工程、建築工程、王莊或官營的手工作坊。
3.都有各自的文化體系、法律體系。
(1)巴比倫文明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
(2) 古印度法是印度奴隸制時期法律規範的總稱,既包括婆羅門法和早期佛教法,也包括國王頒發的敕令,法律中公開宣揚社會的不平等,將一切居民的地位和權利、義務用法律形式加以確定,形成一套完整的種群制度。
(3) 古埃及法是指適用於埃及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約西元前3000年至西元前6世紀)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4.都有相關的宗教文化。
5. 都有城市,就是發掘出的遺址中應該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鄉村的對比和差別。作為一個城市要能容納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6. 都有文字,沒有文字的文明很難想像,因為沒有文字的發明,人類的思想文化的積累就不可能存留和傳播。
【啟示錄】
四大文古國,中國猶如鶴立雞群。因為中國的文化的體量龐大,與它同時存世的其他古文化,體量就小得多了。
余秋雨說「即便把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發祥地的面積加在一起,也遠遠比不上中國文化的搖籃黃河流域。
如果把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珠江流域的文化地域都算上,那就比其他古文化地域的面積總和大了幾十倍。
兩千多年前的地理學著作《禹貢》、《山海經》,已經表達了對於文化體量的認知。」
中國文化歷久不衰重要原因是重視教育,《禮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也有孔子興學,將教育推向平民。
中國歷史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有了科舉制度後,只要肯努力,人人有機回晉升貴族,這是其它文明無法比的!
中國曾被列強欺凌,幾乎被打趴在地,但憑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得以浴火重生,讓世人敬畏,見證了卓越文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