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解說

2023-01-11 08:20:55
标签: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園丁按】

  我曾將“惟楚有材”解為“只有”,但仍心存疑惑,經上網尋解,整理後並付詠楚二詩如下

“惟楚有材”,出自《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材晉用的典故。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本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説法有考證出自康熙四十八年安陸知府楊綠綬撰寫的《創建陽春書院記》,楊知府認為創建書院的目的,“一以仰古人,一以開後學,欲使肄業其中者,詞擅《陽春》,文賡《白雪》,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文章第一次把“惟楚有材”和“於斯為盛”兩個成語組成一個新的詞組,並賦予了新的意境。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論者稱,關鍵在於對“惟”字的理解。今天,“惟”的解釋,一般為“唯一”,“只有”,但在此處,卻非此義。

  據《辭海》關於“惟”字的第四種釋義為:語首助詞,無義。《論語》:“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所以,上聯的正確解釋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有材”。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祖詠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鬥近,書寄北風遙爲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