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2022-11-21 13:42:28
标签: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園丁按】
近讀衣若芬著《蘇軾題話文學研究》,摘取論詩畫部分,並延伸其意,簡介如下:
詩中最爲膾炙人口,引發廣泛討論的是: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1. 無形畫,無聲詩
蘇軾〈韓幹馬〉詩云:
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幹丹青不語詩;此畫此詩今已矣,人間駑驥漫爭驰。」
蘇軾以「無形畫」比喻杜甫的詩,以不語詩」比喻韓幹的畫,可知詩與畫的本質分別建立於言口與形相,也就是說詩歌是以語言文字爲媒材的音律藝術;而繪畫則是以線條色彩構成的造形藝術,這兩種迥異的藝術範疇很早文人就注意到。例如,晉朝陸機曾云:「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
到了宋代,更是大量湧現了許多並舉詩與畫,以突顯二者之特性的文句,如邵雍云:「畫筆善狀物.,長於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於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
邵雍認爲:詩與畫皆有「狀物」的能力,但是所長不同,詩扇狀物之情」,而畫善狀物之形」,這正是其個別獨立存在之要因。
類似這種對於詩畫關係的論述,尤其集中於以蘇軾爲中心的文人作品中,他們喜就「形」與「聲」兩端立言,視詩爲無形畫」、有聲畫」:畫則是「有形詩」、無聲詩」,如:張舜民(英宗治平二年進士,蘇軾謫黃州時與之交往,並有贈詩,後坐元祐黨)云:文者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進士,後坐元祐黨)云:「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
黃庭堅云:「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
釋德洪云:「雪裡壁間枯木枝,東坡戲作無聲詩,書川謫仙亦豪放,酒闌爲吐雲間詞。」
這些文句都顯示詩與畫的關係是宋人所關切的主題,詩畫並提是他們的趨向,以「形」與「聲」知有無等詞彙,形容詩與畫是他們的審美共識。
2. 詩中有畫
所謂「詩中有畫」,可以分爲兩個方面講:一是詩人在創作時借助繪畫的質素,諸如,空間的鋪陳、線條的造型、色彩的烘托、光影的變化來描寫景物,使讀者經由閱讀感受到繪畫的情境,浮現一幅畫面的影象。
例如,王維的作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園丁按】
近讀衣若芬著《蘇軾題話文學研究》,摘取論詩畫部分,並延伸其意,簡介如下:
詩中最爲膾炙人口,引發廣泛討論的是: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1. 無形畫,無聲詩
蘇軾〈韓幹馬〉詩云:
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幹丹青不語詩;此畫此詩今已矣,人間駑驥漫爭驰。」
蘇軾以「無形畫」比喻杜甫的詩,以不語詩」比喻韓幹的畫,可知詩與畫的本質分別建立於言口與形相,也就是說詩歌是以語言文字爲媒材的音律藝術;而繪畫則是以線條色彩構成的造形藝術,這兩種迥異的藝術範疇很早文人就注意到。例如,晉朝陸機曾云:「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
到了宋代,更是大量湧現了許多並舉詩與畫,以突顯二者之特性的文句,如邵雍云:「畫筆善狀物.,長於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於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
邵雍認爲:詩與畫皆有「狀物」的能力,但是所長不同,詩扇狀物之情」,而畫善狀物之形」,這正是其個別獨立存在之要因。
類似這種對於詩畫關係的論述,尤其集中於以蘇軾爲中心的文人作品中,他們喜就「形」與「聲」兩端立言,視詩爲無形畫」、有聲畫」:畫則是「有形詩」、無聲詩」,如:張舜民(英宗治平二年進士,蘇軾謫黃州時與之交往,並有贈詩,後坐元祐黨)云:文者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進士,後坐元祐黨)云:「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
黃庭堅云:「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
釋德洪云:「雪裡壁間枯木枝,東坡戲作無聲詩,書川謫仙亦豪放,酒闌爲吐雲間詞。」
這些文句都顯示詩與畫的關係是宋人所關切的主題,詩畫並提是他們的趨向,以「形」與「聲」知有無等詞彙,形容詩與畫是他們的審美共識。
2. 詩中有畫
所謂「詩中有畫」,可以分爲兩個方面講:一是詩人在創作時借助繪畫的質素,諸如,空間的鋪陳、線條的造型、色彩的烘托、光影的變化來描寫景物,使讀者經由閱讀感受到繪畫的情境,浮現一幅畫面的影象。
例如,王維的作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