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世學彌勒

2022-11-20 10:07:28
标签: 人生處世學彌勒

  相傳五代以前,漢字文化圈的彌勒像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類。分別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製作。菩薩形彌勒像主要表現彌勒在兜率天為諸天神祇說法的情景。菩薩裝束,兩腳交叉而坐或左腳下垂。如來形彌勒,則是彌勒下凡之後,在龍華樹下繼承釋迦如來的救世責任,形象與如來差別不大。

  五代後梁時期在江浙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由於契此和尚圓潤豐滿、滿口堆笑,手持布袋,坦胸露腹,圓寂前,曾留下偈頌: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因此被認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此後彌勒菩薩的塑像就經常被塑成福態常笑、豁達大度的慈愛形像,常被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

  著名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薩的寬廣胸懷和樂觀態度描繪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

  彌勒菩薩亦有詩云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