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長征2號火箭總設計師容易

(2022-06-13 17:47:59)
标签:

長征2號火箭總設計師

分类: 我見我思

長征2號火箭總設計師容易

《新民週刊》2021-06-23曹靜〈長征2號火箭總設計師容易〉,節錄如下:

1.         容易其人

  容易(1978-),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屬馬。當年父親給女兒起名字的時候,希望“小馬吃草容易些”,也希望女兒一生順遂。“最開始其實是容藝,後來才改成了容易。”

  19911997年就讀於恩施市第一中學,因學習成績優異,高中班主任特地為她填詞一首,“慧智蘭心嬌女,皓穹與有機緣”。

  她是老師眼中獨特思維的女孩,每次數學考試,數學成績從來沒有低於120分。高中畢業後,考取國防科技大學航太技術系,之後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83月博士後出站,年僅31歲。

  容易全程參與了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交會對接任務,參與了長征七號火箭的論證與攻關,之後又成為神舟十號任務火箭指揮,後又調任載人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火箭的總設計師。

  2013年,容易擔任神舟十號任務火箭指揮。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2021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2022年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現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總設計師 、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全國婦聯常委。

2.         挑戰自我,嚴謹對待每一次火箭發射

   剛開始作為新人進入航太系統時,容易就擔起故檢逃逸總體技術負責人的重任。這樣的壓力無人能比,也無人能懂,她只能自己克服。她放棄了休息時間,加班加點,不斷探究、找原因,力求做到完美。為何要完美,因為這項工作的要求就是“既不能漏也不能誤”

  容易曾提起,在火箭飛行過程中,大家最不希望發揮作用的,就是故障檢測和逃逸救生兩大系統。但平日裡,大家都必須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項工作,因為一旦需要它們發揮作用,對判斷的正確性和決策的可靠性,其要求是極高的。

  她帶領研製團隊反復試驗驗證,對我國下一代運載火箭的重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在她的主導下,團隊開展了基於構型的差異化運載能力設計餘量精細化研究,彈道、動力、載荷和結構等多專業聯合優化設計,智慧火箭的技術探索,從設計源頭提高了重型運載火箭的任務適應性,並形成了重型運載火箭的總體方案和系列化型譜,取得了以十米箭體結構設計製造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進展。

 剛開始作為新人進入航太系統時,容易就擔起故檢逃逸總體技術負責人的重任。這樣的壓力無人能比,也無人能懂,她只能自己克服。她放棄了休息時間,加班加點,不斷探究、找原因,力求做到完美。為何要完美,因為這項工作的要求就是“既不能漏也不能誤”

容易曾提起,在火箭飛行過程中,大家最不希望發揮作用的,就是故障檢測和逃逸救生兩大系統。但平日裡,大家都必須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項工作,因為一旦需要它們發揮作用,對判斷的正確性和決策的可靠性,其要求是極高的。

3.         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身兼重任廢寢忘食地投身航太事業的容易,也是一位妻子和母親。容易的兒子今年11歲,知道媽媽是造火箭的,特別驕傲。然而大多數時候,容易都不在他身邊,他只能通過手機遠端看看媽媽的樣子。2016年,天宮二號發射的那天正是中秋節,容易執行完任務才能跟兒子視頻。對此,她自豪又無奈地說:“我們在火箭上花的心思,不亞于我們對孩子的關心。”

  談及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容易說:“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也經常加班,可能家庭、孩子也照顧不到,但是一定要讓家庭的每一位元成員都認識到你是非常掛念這個家庭的。比如現在可能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也是一定要飛奔著回家,趕緊回去看看我的孩子,看看我的家裡還有沒有什麼事需要我幹,一定要讓這個家庭的成員知道你對這個家是記掛的,讓他們感受到你對這個家庭的感情。只有這樣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才能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兩不誤。”

4.         榮譽

 曾獲得某系統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6項,受理專利  6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科技論文30餘篇。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成果轉化獎,“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啟示錄】

  立法院長游錫堃接受「台灣海外網」的邀請,以線上視訊方式進行「防衛意志是護台良方-烏俄戰爭的啓示」的專題演講時表示,「早在任行政院長的時候,就知道雲峰飛彈可以打到北京,台灣當然沒有要侵略中國,北京攻打台灣前要先想想,台灣已有攻擊北京的能力,中國不要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他似乎在告訴台灣老百姓,免驚啦,兩岸一但開戰,大陸的損失,必大於台灣。

 果真如此嗎?我們想問的是為什麼我們的各種武器裝備都要花大錢向美國採購?我們有多少雲峰飛彈?我們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嗎?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多少像容易般的尖端科技人才,是國內大學自行培養的?

  身任立法院長重職,輕率發言至此,真是非夷所思!

  他應該知道,前中科院雄三飛彈專案總工程師張誠,退休後變身電視名嘴。中科院院長由國防部長兼任,員工跟公務員一般,按時上下班。

  他一定不知道當年黃孝宗主持中山科學研究院時不少人7—11的上班景況,工廠更是徹夜燈火通明。他只用七年時間,就完成了「天弓飛彈」、「雄風飛彈」、「天劍飛彈」和「IDF戰機」等「三彈一機」的開發,為台灣國防科技,開創奇蹟!

  但他離開後,20多年來,看不到一個能振奮人心的研發成果,游錫堃難道不知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