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與台烏異同

(2022-03-15 23:39:13)
标签:

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與

分类: 我見我思

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與台烏異同

【園丁桉】

  俄烏之戰已成為新聞媒體每日必報的重大新聞,以及街談巷議的重要話題,聯合報今天發表周行一教授〈您該理解的俄烏戰爭緣由〉與聯合報副董事長黃年〈大屋頂下/橫看成嶺側成峰 台灣像不像烏克蘭〉可幫我們了解若干事實真相

1.    周行一教授〈您該理解的俄烏戰爭緣由〉

二月廿一日,俄國正式承認烏克蘭東南方與俄國接壤兩個分離主義者占據的頓內次克共和國及盧甘斯克共和國;廿四日俄國開始攻擊烏克蘭,迄今尚無法控制烏克蘭,民眾死傷成千上百,二百多萬人逃離,烏克蘭正形成一個巨大人道災難。

  這次俄烏大戰近因,和烏克蘭與北約愈走愈近直接相關。北約成立目的是對抗蘇聯時期成立的華沙公約,蘇聯解體後,北約繼續存在,對抗對象變成俄國,因此若北約擴張,就會增強對俄國威脅。美國柯林頓總統是第一個提出讓北約開門引進新會員的領導人。一九九四年,北約宣布擴張,並接觸東邊原屬蘇聯的國家,如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後來第一個加入的是德國,二五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也陸續加入,也許是因這些國家離俄國遠,俄國未激烈反對。

  但是喬治亞(位俄國南方)與烏克蘭(位俄國西方)大幅與俄國接壤,他們與北約眉來眼去,俄國感受就大不相同。二四年,親西方喬治亞共和國總統薩卡什維利玫瑰革命後上任,想重新控制原屬喬治亞,在北方與俄國相鄰兩個分離主義地區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以及成為北約會員。

  二八年四月二日,在北約高峰會,美國總統布希大力推銷,要讓喬治亞開始加入北約申請流程,峰會決議北約歡迎烏克蘭與喬治亞想加入北約的願景。俄國總統普亭四月三日北約與俄國雙邊會談中表示,俄國反對北約在波蘭和捷克部署飛彈,且北約擴張被俄國視為國家安全直接威脅。四月十六日俄國迅速行動,正式承認及保護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七月十五日,美國與喬治亞舉行年聯合軍事演習,也有烏克蘭部隊參與,八月,俄國即與喬治亞在外高加索打了「廿一世紀歐洲第一場戰爭」。經過強權間談判後停戰,喬治亞迄今未正式加入北約。

  俄烏戰爭幾乎是俄喬戰爭的翻版。俄喬戰後,普亭維持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獨立、避免喬治亞加入北約、俄國並未受到北約制裁。烏克蘭於一九九二年開始與北約有夥伴關係,九七年建立烏克蘭—北約委員會,二二年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公開表示想成為北約會員國,八年總統安德烈耶維奇訪問美國,布希高調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一年,普亭支持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停止進行加入北約行動;但是一四年,亞努科維奇被烏克蘭示威抗議民眾趕走,俄國立即兼併克里米亞半島。

  二一七年,烏克蘭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心進入北約。二一年,烏克蘭以加入北約為國家安全策略。九月烏克蘭與美國及北約舉行軍事演習,同期間俄國與白俄羅斯也舉行大規模軍演。在普亭要求北約於波蘭等國撤除對俄國造成威脅飛彈,及不將烏克蘭納入北約未果後,俄國於今年二月底開始侵入烏克蘭。

2.    〈大屋頂下/橫看成嶺側成峰 台灣像不像烏克蘭〉

  黃年主張,不能只從外部的國際地緣政治朝烏克蘭裡面看,也應從烏克蘭的內部政治朝外看。試從三個角度,比較台烏異同。

(1)從外向裡看,無疑是俄國侵略烏克蘭。這是台灣多數民意的觀點。烏國被侵

略,自當同情共情。

  但是,若從烏克蘭內部政治向外看,則基輔政府其實是阻擋種族及地域自決獨立運動的當局,既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回歸俄羅斯,又不承認頓巴斯兩州分離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但簽認明斯克協議接受兩州高度自治(可比一國兩制)。

  由是觀之,若從反對獨立運動的視角看烏克蘭,台灣應別有領悟,反而恐應對克里米亞及頓巴斯二州同情共情。且烏國在如此窘迫的內外處境中,尚不容出現獨立分離事件,可想中共會如何面對台獨?

  烏國今日情勢,簡化地說,可說是內部政爭的外部化,「出口轉內銷」,終於招來外患。

  二四年的橙色革命,使「親歐和俄」的路線終結,轉向「脫俄入歐」,並深刻嵌入選舉操作。於是,反俄仇俄的民粹狂飆,逐漸出現「轉型正義」,激進狂熱的街頭運動愈演愈烈,拆紀念碑、推倒銅像,並形成以「去俄羅斯化」為主軸的政治風潮,社會撕裂已不可逆轉。

  俄國的回應是在二一四年製造克里米亞回歸及頓巴斯兩州叛離;這使民間反俄情緒更加激越,政客與民間遂以仇俄恨俄相互綁架,散播納粹化史觀,並將加入歐盟及北約入憲,禁俄羅斯語,又關閉了三家親俄電視台。於是,今日終告攤牌,俄烏開戰,就是這種內因外緣相互激盪的結果。

  照理說,烏克蘭與俄羅斯本為同源的民族(這是和平的本錢),而烏克蘭又為獨立的國家(這是自衛的保障)。烏克蘭應當具有「親歐和俄」的最佳條件。但是,在政客與民間激進力量的相互激盪與相互綁架下,再加上俄國操作,竟使國家分裂(克里米亞),且在頓巴斯發生內戰(雙方互控「種族滅絕」,相殘已歷八年,死亡一萬五千人),如今更使國家淪為血腥戰爭砧板。

  總結而言,主要原因即在烏國的民粹政治深陷「內殺型的轉型正義」而不能自拔所致,這種「內殺型的轉型正義」,主要是撕裂了國家,扭曲了人民對國家生存戰略的理性認知,結果是國家破碎,又招致外敵侵略。

  台烏對照。烏克蘭的「內殺型轉型正義」,與民進黨的「內殺型台獨」堪謂異曲同工。二者皆淪為內部政治鬥爭(內殺)的工具,並因此喪失了對外和平。

(2)澤倫斯基是國族英雄或國難製造者?俄烏戰爭剛爆發,傳出美國欲協助澤

斯基離開基輔,他回答:「我們需要的是彈藥,而不是搭便車。」一句話,為整個情勢落棰定調,澤倫斯基也一夕成為舉世公認的英雄。但是,這只是從外向裡看。

  澤倫斯基未在生死關頭落跑,固然使這場悲劇沒有變成鬧劇,這樣的風骨在任何國族皆值得慶幸與肯定。但是,這完全不能抵消他的政府對這場國難的應負罪責。

  若從裡向外看,澤倫斯基其實正是這場國難的製造者。在他以政治素人於二一九年當選總統前,烏國的內外走勢已漸成形,內部以種族仇恨撕開歷史傷口又大把撒鹽,對外亦以民族仇恨升高「脫俄入歐」。澤倫斯基在這種情勢下以七十三%的高票當選總統(二輪投票),他享受了這樣的「民粹便車」,卻或無心、無力、無智、無能引領烏克蘭脫離這個眼看必然翻車的軌轍,以致演成今日下場。亦即,對內玩火,對外自焚。

  如今回顧,這場國難只是烏克蘭民粹政治災難的「出口轉內銷」,澤倫斯基作為國家領導人,難辭其咎。

  可以這麼說,如今有人視澤倫斯基為英雄,但他其實也是國難製造者。這場國難仍必須從內向外看。

  在此,台灣可以思考的是:台獨是國族英雄?或將是對內玩火、對外自焚的國難製造者?

(3)就國家生存戰略論,如季辛吉所言,烏克蘭為什麼不能「作東西溝通的橋梁」,

而非要「作大國對抗的前沿」?

  主要原因是,烏國朝野以「入約入憲」的民粹政治相互捆綁,作繭自縛,而寄望以歐美的外力支援來維持這個民粹泡沫不致破滅。但當俄羅斯要各方提出烏克蘭不入約的「書面保證」時,已是哀的美敦書。

  面對戰爭攤牌,澤倫斯基在一月間稱,加入北約不是野心而是國安考慮,這是國家主權的表現。但他也說,當下尚非公投入約的適當時機。(看台灣,主張台獨,但不公投,多麼像)

  及至兵燹四起,澤倫斯基說「打了廿七個電話給歐洲領袖,問是否使烏克蘭加入北約,沒人敢回答」,「誰與我們並肩作戰,一個都沒有」。到了戰事延續十餘日後,他又說「我已了解北約不準備接受烏克蘭,烏克蘭也不會下跪乞求」。再隔一日,他又宣示,早已不要求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也願意在烏東兩個親俄地區的地位上「妥協」。至此,烏克蘭不能投降,但已經不能不轉彎。

  以上就是整個「對內玩火/對外自焚/出口轉內銷」的全過程因果鏈。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其實,澤倫斯基早知道入約「只是一場夢」,他曾幾度直言,「反對烏克蘭入約者不僅俄羅斯而已」,即是明知北約諸國也有顧忌,只是三不五時藉題離間烏俄而已。但是,澤倫斯基始終不敢戳破這個民粹泡沫,這場自欺欺人的民粹戲法一直要等到美國宣示「不派兵進入烏克蘭」始告穿幫。

  此戰不論結果如何,或許皆將拖垮俄國;但在此之前,烏克蘭也已成為一隻燒焦的貓腳爪。

  民進黨的台獨路線也是寄託於美國的支援。但美國是否會在關鍵時刻軍事介入,其實是「薛丁格的貓」,屆時打開了盒子才知道。但若島嶼台灣如烏克蘭一般淪為戰場,恐怕連開闢人道走廊的出口都沒有。

  中華民國比烏克蘭更有條件作為「東西溝通的橋梁」,但為什麼台獨非要充當「大國對抗的棋子」?

  民進黨要待何時才說:「台獨只是一場夢。」

  烏國誤以「去俄羅斯化/入約入憲/倚歐美謀抗俄」為國安戰略,致遭國難。蔡政府會不會因「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借殼台獨/倚美謀獨」而玩火自焚?

  烏克蘭的「內殺型轉型正義」與民進黨的「內殺型台獨」,遠觀近看,其實都有一點像,或很像。

啟示錄

1.周教授用事實說明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黃副董從三個角度,比較台烏異同。一者同樣是操弄民粹,妄想挑戰不可能。

2.北約擴張,对俄國造成威協,普丁必須設法制止。

3.领尊者缺乏政治智慧,居戰略关鍵地位者不宜选邊站,最好在中立路線可收左右逢源之利。

4.澤倫斯基演員出身,伶牙俐齒,雄辩滔滔,因为他的错误决策,造国破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这是英雄人物手该做的事吗?真正的英雄是能致国家如盘石之安,而百姓日不知其功,這种人物才是真英雄!

5. 另有消息指出:美軍、俄軍為防止誤判(擦槍走火),已建立電話熱線,就是「我不打你,你不打我」,北約再次強調不出兵,不在烏設立禁飛區,……。俄羅斯逼出了美國、北約的底線,歐洲開始分化。如俄通過談判能拿到所要的(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中立化、承認克里米亞主權),可撤軍了。如烏克蘭不簽「城下之盟」,俄會下狠手,烏繼續挨打、繼續損失,目前,烏軍事基礎設施多被摧毀,下一步會摧毀烏軍工復合體,下場會很慘:戰後幾十年難恢復。美歐的色厲內荏已充分顯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