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对言的看法

(2016-09-04 16:09:50)
标签:

孔子对言的看法

论语

分类: 每月一書

孔子对言的看法      

 

【园丁按】

  太多名嘴、政客口不择言,混淆视听,为人所不齿,且看孔子对言的看法

 

定义

  所谓“言”,《说文》曰:“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慎言

  •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孔子主张“慎于言”。也就是说话要谨慎,不能信口开河。因此,孔子反复强调“君子欲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言谈简洁,要行动敏捷。」)“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怕说出来却做不到,是可耻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要真正做到“慎于言”,孔子认为应把握重点 “可以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以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论语子路》篇中,定公问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说,但也差不多。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吗?」说:「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说,但也差不多。有的君主说:『我的乐趣不在于做君主,而在于没人敢违抗我说的话。』如果他的话正确,那很好;如果他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子路问“为政”,孔子有“言不顺则事不成”。

  • 《论语季氏》子曰:“待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言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过失:  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 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该站出来说话的时候而不说,那就是另有盘算不该乱说而胡乱发言,就是瞎搅和! 孔子建议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他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正是此意。

要中规中矩

  • 《论语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是孔子对闵子骞的赞扬,但同样表明了他的态度,即“言必有中”。孔子所谓“中”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言语表达要正确无误,二是抒情表意要准确恰当。

要讲究语言技巧

  • 《论语季氏》记录有孔子父子的一段对话: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在《左传》中提出“言之无文,行之不足”直接表述出他对语言文采的重视。他坚决反对花言巧语,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乱德”。

  • 《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语,也左证了这一观点甚至,为了保证言行一致,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提出了“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观点,也就是先做后说。

言的两面

    孔子主张“不以人废言”,但他同样人为“有德者必有言”。在他看来,“言”是个人思想、行动的表征,一个人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使其言语得当。《论语颜渊》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说话谨慎。”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可以做仁了吗?”孔子说:“凡事做起来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启示录】

言语是一个人的思想、品格的表征,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可恨的是媒体经营者,他们只顾收视率,放任那些名嘴、政客在媒体平台上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这类言行正逐渐摧毁了台湾原有的善良价值,怎不让人对台湾的未来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星云之道
后一篇:热情和干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