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宏观观察1】2013:一个可能的转折点

(2013-01-09 21:42: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宏观观察

2013:一个可能的转折点

                                             艾经纬/

元旦期间,雪袭南方,全国平均气温低于往年。这似乎是2013年不同寻常的开始。

至于国际金融形势,2013年亦可能不同寻常。13日,美联储公布了去年12月利率决策会议的会谈纪要,金融市场为之震惊,开门红被其一笔抹煞。

在这份会议纪要中,多名联储官员认为美联储应该有能力在201312月之前停止资产采购。简而言之,美联储可能在2013年底退出QE

这太出乎意料啦!毕竟去年12FOMC会议推出了QE4。但从保持货币政策中性与伯南克的任期来说,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格林斯潘跌落神坛应该是第一个任期即将结束的伯南克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其实从QE3开始,一些分析就认为美联储已经在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或者进行表内的结构调节,但这几个月看来,总量上并无显著变化,结构上略有变化。

市场担心的是1994年的故事重演,当时美联储在相当长的一段期间的宽松政策后,出人意料的紧缩摧毁了固定收益市场。

那么,美联储会从2013年开始加息吗?从去年12月推出QE4的两个量化目标来看,加息尚需时日。之前,尽管美联储调降失业率预期,但在2015年之前基本不会低于6.5%,而通胀预期也未超过2%的区间,即0-0.25%超低利率政策将至少维持到2015年中。

虽然加息尚未临近,但QE退出或是其他收缩行为都将改写2008年以来的全球货币宽松局势。美国国债收益率与美元基准利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长期资产的折现率。从这40多年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市场短期美元利率上升2%,都会有长期债券熊市,股票熊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尤其新兴市场的灾难,这无关阴谋论,只是资金的逐利后果而已。

还有两点,一是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14年美国液体燃料净进口将跌至25年最低,一些机构预计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二是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如果在石油美元的基础上,美元再寻求粮食作为锚,那么,美元霸主地位只会更强。

所以,2013年是个可能的转折点。

虽说市场对美联储会议纪要反应很大,但市场正有对风险麻痹的势态,当然也许真的是系统性风险在落幕。近来市场波动率大大降低,而欧元与日元的表现似乎也说明系统性风险在弱化。

但笔者以为当下的低市场波动率可能是这几年来对风险的厌倦产生的麻痹,当多数人预期2013年比较乐观时(因为2012年比预期的要好),那么风险可能正在降临。

新年前夕困扰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终于在最后一刻尘埃落定,恰如笔者之前所言的“认认真真走过场”,但债务减赤将结伴而至了。

11,美国众议院通过旨在避免财政悬崖的新协议——中产阶级税收减免永久化,只对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增税,“自动减赤机制”延后两月启动。即是债务上限触顶之忧将在3月到来。

可以预料的是债务上限风波依旧会是“认认真真走过场”,但评级机构肯定会兴风作浪,金融市场必将同样为之动荡,可以参照的是20118月美国债务上限风波,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哀鸿遍野,一度以为“金融再危机”。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的重复。3月的美国债务上限风波很可能因为诺奖得主保克鲁格曼的“掺和”而更加复杂,其可能成为美国新财长。但按照克鲁格曼此前对美国债务的观点看,不啻于让美国耍流氓。

市场波动性降低,一部分原因是2012年的欧猪国国债收益率降至了敏感线下方,但这恐怕是虚假的繁荣。新年伊始,西班牙被爆出,该国悄悄地大规模使用社保储备基金持续购入本国国债,目前社保储备基金持有的西债占比已从2008年的55%升至90%。而类似行为的还有意大利和法国。

当这一长期财源即将枯竭,当欧洲央行的LTRO需要偿还时,欧洲难道不是在裸泳吗?

至于日本,随着安倍2.0时代的开启,日本将推出约12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最后的武士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也无奈与政府合作,用激化通胀的手段来走出20多年的通缩与衰退的阴影。而这种手段在可能推涨黄金的同时也会触发日本国债市场的崩盘。同时,日本还将购买ESM和欧元区主权债,以削弱日元。

这可以形象的比喻要给垂死的病人用猛药了,市场的反应是近期日元坚决贬值,也许笔者去年11月所写的《日元崩溃的临界点?》正趋于现实。

日元贬值,一衣带水的中国可以坐壁上观吗?不,只要想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日元贬值直接引发的就会大抵明白的。难道中国还要再强撑“人民币不贬值”?

2013年之于中国,也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一年。天气乍暖还寒,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中国资产市场的前景的根源在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能否充分释放。

再强调一遍,2013年,一个可能的转折点。(作者为本报编辑,微博:http://weibo.com/aijingwe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