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的作文教学系列》书籍读后体会
(2014-06-26 10:17:26)
标签:
育儿 |
顾欣:
初识管建刚,是在三年前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上,管老师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那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他对作文教学的独特“管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三月去南昌听课,我有幸又见到管老师,他的作文讲评课和他作的报告《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再次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找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回来后,我认真学习了管老师的《作文训练系统》,反复阅读后,我对管老师的理论研究有了以下体会:
“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老师再来诊断,开药方,给学生的作文治“病”,这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研读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定会无的放矢。作后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之后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
“讲评”课,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批改的时候,要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又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欢迎,学生有心理认同感,觉得同伴行,我努力一下,也行。
3.儿童作文的核心能力是故事力
在管老师的作文理念中,儿童作文的核心能力是故事力——让儿童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一个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小学三到五年级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就能打好“写故事”的功底。六年级,再学写信、写新闻、写读后感,一点也不迟。盯住故事,写上两三年,每个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他认为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儿童作文便能从千头万绪中解脱出来。
吴荣华: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经历”的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如:关注同学、关注班级、关注学校,因为在这里有他们真实生活的体验,有真情实感,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要宽容学生的一些小毛病,一些不成熟的小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去面对。才能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的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怕写不好,要敢于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心里话、敢于亮出自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这样一个个不同的“我”就会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曾菲:管建刚的《作文教学课例》,这本书集中了管建刚老师的16个精彩作文讲评课例,这些与传统作前指导课完全不同的作后讲评课,生动具体地反映了管建刚“先写后教”、“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多改重于多写”、“讲评重于指导”的作文教学思想,从中也可见管建刚的教学智慧和教育情怀。正如管老师所说:每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无不是以教师的巨大付出为代价的。我正在思考,如何能够把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运用到我自己的教学中来?这是一个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个思考是具体的,要符合本班本校的实际的。我明白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金点子。只有当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作文才会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其实作文,也并不那么可怕。
刘红:虽明知阅读与习作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一直以来,我都有些厚阅读薄习作。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会花很多心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却较少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实践如何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在习作这一块天地里,自身倾注的关注不够、欣赏不够,为学生付出的远远不够,真的很惭愧。所以,反思自己的习作教学,批评过往,改进现在与将来……
兰红: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靠几篇大作文和小作文训练是写不好作文的,负责一点的语文老师都要求孩子写日记、周记。看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做法是少写传统的“大、小作文”,改写“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从学生的写作数量和老师的批改数量来讲,并不比任何一位负责的语文老师多。实践中,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自觉自发地写日记,一些同学一年写了一二十万字,那是在兴趣之下的写作,有兴趣,就没负担。坦率地说,教师批阅这种发自心灵的作文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我想经过管老师如此细致的点拨,我对我未来的作文教学之路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吴学英:写作既要积累知识方法,又要学会一定的技巧。学生虽然可以从平时的阅读中悟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并通过模仿的形式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但必竟不够系统,比较零散。管老师在他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作文训练的内容和技巧,有了它,我感觉自己会教作文了。孩子们在写作时也有了方向。
曾小伟:看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相信,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
付翠敏:
读完《管建刚的作文教学课例》心中涌动,一阵阵涟漪不断地冲击着,这种冲动令人难以抑制。 管建刚: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一个让人佩服的小学语文教师,同样也是一个从小怕作文的语文教师。可是他却成为了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我读了他的成长经历自是汗颜不已。 基础差,理论少。总会成为我甘于平庸的借口。管建刚却说:“我们缺少的是属于自己的记录,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你有10个有意思的记录,一定能写出一篇有意思的论文。你有1000个有意思的记录,一定能写出一本有意思的专著来。”这真是一针见血,像我一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做的是教书匠的工作,缺少对工作的点滴记录,更缺乏对教育的深层思考。也许有的时候突然地想到一些东西,也付诸实践了,可是激情一过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看来这就是自己的惰性造成的。“人要拿出点勇气,强迫自己做该做的事。”“懒”这个词常常被我们用来教育学生,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之人呢。与其说缺少理论,不如说缺少面对研究的雄心,缺少记录教育生活的决心,缺少持之以恒的恒心。
俞江妹: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艺术让人感叹。管老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观念是与众不同的。他认为自由作文应占作文教学的主要地位,而训练作文只占辅助地位。他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深刻的反思后由衷地期盼:“但愿作文教学早日从无法适应的应试作文中突围。” 管老师认为:“教师与其在作文技巧上苦思冥想没有成效,还不如改变一下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在构建一个学生愿写乐写的作文空间上,多做点尝试。”作文教学有数不胜数的“妙招”,每个“妙招”的由来都是缘于问题的出现,所以,每个“妙招”中都蕴含着理念的光泽。“让作文成为多彩童年的翅膀,成为悠悠童年的见证,成为快乐童年的怀念。
章雅琪: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我通过作文讲评课上对写的好的习作进行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还通过各种展示优秀习作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管建刚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管老师是依靠“发表”的力量,让学生愿意写、有话说,先是办班级手抄报,后来又出版打印的班级作文报,后来发现学生的劲头明显下降了,为了维护学生写作兴趣,又开始给发表文章的学生颁发“刊用纪念卡”,卡收集到三张就授予“作文新苗”称号;再有三张,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有三张,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专栏”,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想出了“积分活动”、“等级评奖”、“稿费活动”等等。我想,只要愿意做,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办法总是会有的。
管老师告诫我们:课后评讲,老师的功夫要比课前指导深厚。如果老师没有敏锐的语言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老师不会写作,又怎么能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这毛病那毛病呢”?诸如“关联病”、“我想病”、“说病”等等。管老师这方面为我们做了示范,他懂得写文章,懂得学生心理,有强烈的责任心,他知道哪里该管,怎样管,而且“一管到底”,所以他的学生人人会写。
陈萍:纵观管老师的课例,无不透视管老师的非凡的“功力”。他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深入细致。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难看出管老师的付出的艰辛;指导过程游刃有余,恐怕也是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的。
我也在尝试改课前指导为课后评讲。研究教法,平时注意收集积累孩子写作中的好句和带有典型问题的句子,进行评讲,提高我们班孩子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