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天下》杂志2011年1月25日刊登博文:
“水军”作假使网络投票渐失公信力
作者/苦寒香来
2011年1月1日出版的《博客天下》杂志刊登了李立志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100元可买10000票:网络刷票搅局“感动中国”》。文章揭露的另类“票贩子”让人格外惊讶。苦寒香来不禁对当下流行的各种网络投票活动感到失望。原来只是道听途说过网络投票有虚假成分,但并没有想到会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连近日的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都发文谴责批评“网络刷票”行为,呼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
2010年12月1日,中央电视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网络投票。随即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称:该项网上投票有不正常现象,部分候选人票数短期内“井喷”,并且投票人分布区域过度集中,有行政操纵嫌疑。《羊城晚报》也发布消息称:2010年12月5日18时新浪投票显示,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江西籍的王茂华、谭良才已位列第一,有95.6%的投票来自江西,位列第二的江西籍的曾凯,也有83.2%的投票来自江西。记者陈宝成在新浪微博中推测“江西在动用行政力量刷票,‘水军’开始搅局。”后据调查,江西宜春学院等多家设在宜春的高等院校都接到了宜春市委宣传部的文件通知,要求专门组织学生为江西籍入选央视“感动中国”的候选人投票!12月8日晚,有网友把江西宜春学院校方发出的《关于认真做好王茂华、谭良才和曾凯参选央视“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投票的通知》文件传到了微博上,投票“井喷”背后的事实终于明白了!
除通过上述用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力量进行网络投票以外,还有一种更方便快捷的“刷票”渠道,那就是花钱雇佣专业刷票公司或专业刷票个体在网上完成对特定对象的投票。这些人就被称为网络投票的“水军”。苦寒香来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网络“水军”的出现表现出一种必然的淡定。因为按照“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的供需基本规律,一边是各类候选人对网络高票数的需求,一边是专业刷票人员对金钱的渴望,所以“两个巴掌”一拍就响。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李立志先生在文章中还透露了**投票科技公司的宣传广告内容和投票价格,那是相当的吸引人:“全国各地的万人投票团队,让你在各类评选中轻松领先”、“包名次服务”、“快速增票:每天可以投100万票”、“500元5万票,1000元10万票,投得越多价钱越优惠”。
本来实行网络投票既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更是提升民众参与意识并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但大量网络“水军”的搅局,却使网络投票严重变味,把本来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的参与表达行为扭曲成了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反而失去了民众对网络投票的信任度。或许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只需把它作为一种明知有假的“注水”娱乐消遣而已,包括我苦寒香来在内。
通过对网络投票“水军”现象的分析,苦寒香来得出三个结论:
一是相关活动候选人在成为正式公众人物之前具有明显的地域身份特性。从特定地域人群的感情度、认知度和自豪度来看,候选人所在区域的力量雇佣网络投票的“水军”集中“刷票”行为似乎变得可以理解宽容。
二是带有政治目的和社会目的的行政力量干预网络投票,注入的“水分”降低了投票的公正性。把本是分散的个体化的独立自主的公民意思表达贴上了“行政强迫”的标签。
三是经济利益的直接驱使并采用黑客技术手段操纵,则完全失去了网络投票的公正意义。也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在网络媒介逐渐壮大、网络受众日益增多之后,出现了违背自主表达的被组织的“伪选票”,或是通过权力组织的方式,要求权力管辖范围的人积极投票、选择性投票;或是通过经济购买的方式,花一些钱找专门的机构刷票。人们曾经期待的网络民意,在这种干扰下面临蜕化成‘电子乌托邦'的危险。因此,刷票问题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也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事关民意表达与公众参与的严肃问题。”“必须在技术预防和法律制止之外,培养人们对民意的尊重,以及对公共问题参与的自觉: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民意是需要敬畏的,嘲弄民意者必然要付出代价;同时,参与公共生活应该积极而审慎,不能因懈怠而给刷票留下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