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你是我的眉笔刀

(2015-12-24 09:58:14)
标签:

情感

文艺

情怀

闺蜜

异性

分类: 「随笔°」
「文字°」你是我的眉笔刀

左边一杯刚煮好的卡布奇诺,香味萦绕,右边一盏燃烧了一半的薰衣草蜡烛香薰,同样香味萦绕。

临屏而书,写了两封信,一封英文的,给Stefan;另一封中文的,给JH。皆是圣诞与新年的问候祝福。

网络时代,写信已经变成爱马仕,我写的这两封信,是Email

所以我给这两位收信者一个共同的名字——邮友。

这些年我生活中的社交几乎为零,这个“几乎”是指与弟弟等家人的聚餐。

但是我有一位快两年的邮友JH,现在又多了一位认识不久的Stefan

 

1、笑容像爷爷的Stefan

Stefan是我们去瑞士旅行期间租住的公寓的房东,土著,50岁,有一儿一女,或工作或上学,他做着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和妻子分开在不同的城市,周末才相聚,这公寓由他自己负责打理。

他个人形象是光头,蓝眼睛,戴眼镜,高鼻梁,白皮肤,牙齿整齐,笑容明亮,就像英语培训班的广告里大使的形象,来接我们的时候就觉得很亲切。后来回家看到爷爷的笑容,突然醒悟这世间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亲切感啊。

从交谈中得知他喜好研究,知识面甚广,也许是职业形成的个人修养,举止温文尔雅,谦逊随和,满足了我对西方绅士风度的所有幻想。

短短的相处时光,我们聊不完的话题总建立在餐桌上,在一顿顿中西合璧的晚餐中,无论是通透的红酒、嫩滑的椰浆焗南瓜、红艳的米肠炒豆角,还是蒜蓉炒生菜,更甚至是一盘煮得过烂的意粉,都是新鲜美味的佳肴。

而在食物的满足中,话题又从旅行延伸到电影、明星,甚至各种政治问题。

我们虽然租住的是一间房,但实际自由活动的空间是两层楼,房子里的任何设备我们都可以随便用,我更是把一个欧式无烟厨房用成了中式,一瓶才开封不久的橄榄油很快就消失了一半,平底锅爆炒出来的油烟更是四散逃窜。

有一次在做晚餐的时候,我装模作样问他是否介意我把厨房弄得这么多油烟,他说不介意,真诚又肯定。

他也有调皮的一面,比如在我们做饭的时候,会拿相机出来拍我们,我想这也是因为正如他所说的,我们是第一个邀请他共晚餐的客人,所以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

在天气好的时候他主动开车送我们上山,甚至看到我穿着尖头鞋而去给我找来妻子的运动鞋,似乎我们不去看那样的风景就可惜了。

天气不好的时候,他又顺路开车送我们去另一个镇,似乎我们若不去便成了他的罪过,直到现在我都在怀疑他是不是专程送我们去的。

离别的时候我以为就是这场友谊的终止,虽然我也眷恋也渴望过这份友谊能持续,但毕竟迎来送往,再如何特别,我们也不过是他公寓里的一趟过客,很快就会在他的记忆中渐行渐远。

但是在瑞士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他来信告诉我并附上了照片,那是在我身陷黑暗的一段日子里,一幅冰冷的雪带来的却是一份被惦记的温暖。

所以,从此我就又多了一位邮友,在离别时我曾经对他说过下次我要是来瑞士还会来看你的客套话,因为我认为我是不会再去瑞士的,但是此刻,我很想说,这些日子,我还真是越来越怀念这个全世界物价最高却又是风景最漂亮人民最友好的小国家和这位把我们当朋友的房东。

 

2、昨日重现——JH仿若年少时的笔友

我曾经写过一篇成都的游记,按我当时的写作风格,就是太过诚实,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比如我用“从大理、丽江走来,这些有限的人工景观已经没法入眼,当然,也没看出宽窄的意趣之处。”这样的陈词来概括我眼中的宽窄巷,我还根本体会不到地铁卡上印着的“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的主题思想。

游记评论中都在怦击我不应该去这些生活旮旯,而应该去那些游人无数的都江堰、青城山等风景名胜,但是有一个人,他说:生活在成都,想看看外地游客对她的解读,巧读了你的游记,你对宽窄巷子的评说,我极其赞同,你崇尚天工自然。我也对把小巷的几家门面PS一下,就糊弄公众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自此对你的游记来了兴趣,通读了个遍,发现了笔者竟是一个有文才、有主见、可人的邻家小妹,也就有了我的异性笔友,幸甚。

你在成都这么短时间,能留下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游记,怎能说是泛泛而谈呢,又不是写成都的专题论文,论文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呀。唐玄奘的西域记偏重于佛学角度,徐霞客的游记对地形地貌的描写明显多于人文,各有所好,都极至的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你如实的写出了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别为个别井蛙见识人的妄评影响了心情。

这个人就是JH

他最先开始跟我交流摄影,我当时用的还是佳能500D机身加小痰盂头,然后又讨论器材与后期的重要性。

因为PS是我每天不离手的工具,所以我一直认为好的器材和好的后期才是一张成功或漂亮的片不可或缺的因素。光有好器材也只是毛坯;光有好后期也只是肤浅的表面,就像墙表经不住岁月的灰沙。

JH谈到:专业摄影尤其是商用的,要宣传商品(包括风景),就要有好的创意和器材,好的拍摄和好的后期才能完毕一张成功或漂亮的片子,如你所说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真还没见到一张没经过后期的漂亮广告片片。再,新闻摄影更偏重于拍摄,但时间允许的话也会PS一下,让片片主题更突出更美。所以专业摄影者,两门必修。

其实我充其量也只是照片中的主角,也就是说我是被摄者而不是摄影者,关于摄影的内容都只是在瞎扯而已。

但是在他眼中,我很快就由风姿绰约有文才的可人的邻家小妹晋升为有主见、有抱负并且为之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的奇女子。尽管我说我只是喜欢随手拍随手记而已,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神奇,他也一再鼓励我坚持下去,绝不放弃,很可能这些会成为我将来大作的素材。

其实中学时期还没电子邮件这玩意,那时流行交笔友,所谓笔友就是通过笔写出来的友谊,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写,我当时就有这么个笔友,他是同班同学的同学,只是不在一个城市,通过同学搭线就这样做成了笔友。

那时大家都很单纯也很认真,每封信的字都写得特别端正,一点也不马虎,我记得他还附过自己亲手做的干树叶和蝴蝶标本卡片给我,是过塑成照片那样的,这些东西现在还在家里的抽屉里保存着。

当时往来的信件中不刻意去探问对方的私隐,只聊学习和生活锁事,那时的友谊是纯净而清高的,因为不沾染世俗的尘埃。

这些个性一直延续到今天转移到了JH身上。

所以他说,开启邮箱看到你的来信那是很高兴的,“蓬门今始为君开”,这邮箱只有你一个“客户”,每天都会几次打开它,即使明知里面常常会是空空如也。现在我看天气预报多了一个关心的城市——广州,那里有了一个我时刻牵挂着的人。

因为职业习惯,颈椎痛已经成为我能逐渐忽略的陋习,他反倒比我更牵挂着,俨然一个健身教练在指导着我:在电脑前工作一小时就站起来一会儿,做做扩胸运动和颈项部后伸运动,伸一下懒腰,打几个哈欠是很有必要的,你可试试。要知伸懒腰、打哈欠古时认为不上台面的这两个简单动作,科学却认为是十分有利于电脑族的。

锻炼如与睡眠冲突,绝对先服从睡眠,如晚上没睡好,甚至失眠了,第二天就该暂停锻炼。只要能坚持一个星期有四五次你那种强度的晨运就足够了,锻炼是为了精力更充沛,不要刻意折磨自己,也别老想着多跑一步就能多消耗点热量再瘦点,你的体态够完美的了。

有一次我随口地说了句要找个时间去“叹早茶”这样的粤语,说的时候我也没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没想到他倒认真起来了:第一眼读到你文中的“叹”字,还以为你打错了字,想到你严谨的文风不太可能吧,于是翻字典也没结果,就百度了一下没想到大有文章,原来平时常听说的广东人爱喝的早茶竟有这么深奥和丰富的内涵,不像这里喝茶就是清茶一杯,又给我补上了一堂民风常识课啦。茶楼的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还有“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真有道理。想来聪明的你就是有心用这个“叹”字来推我去学习的吧,哈哈开个玩笑。

我的新车在落地两个月就被严重追尾,大梁、后桥等骨干受损要换,正当我心疼又无助时,他把神都请上了:数个偶然凑成了一个必然,虽然也许就是宿命的劫数,难逃此一劫,但你最后逢凶化吉,这就是你的造化。我都要帮你念佛了,南無阿弥陀佛!上帝保佑,中外的神明都请上了。对了,阿弥陀佛也是外国的,道家诸神才是本土的,成都的青羊宫、老子的道场、青城山供的是张天师,都是道家的显赫人物,我也仅知道这几位道家名人的大号而已,噢,还有位元始天尊,封神演义中看到的,可能是他们中的领导了吧?

他念的时候应该很虔诚,但是我看着却笑了出来,可是笑着笑着看到下文泪就出来了。

他说:你的车已停在那里了,车前面又没东西顶住,后面撞上来,你的车可能会被撞得向前挪动好几米,如果你车晚刹数秒,紧贴着前面的车龙停住,后面这一撞,这两头一挤,那后果……真不敢想象。

你的车帮你挡了“子弹”,保护你毫发无损,可算是共患难过了的,等修好后,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光彩夺目的,现在4S店的修理技术那叫一个棒,根本看不出任何修理痕迹的,你还是会喜欢她的,可能你内心会比以前更喜欢她了,更有感情了,患难出真情。何况谁的爱车没修过几回。

从去年初到今天,快两年的时间里,30多封信记载着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摄影到楼下嘈杂的工地,从购车到乔迁新居,从去欧洲旅行到照顾生病的爷爷,我们在共同感受着生活赋予的欢欣与失意。

有时觉得很遥远,因为未曾谋面亦了解不深,有时又觉得触手可及,因为你说了,有人在认真听,你不需要去关心年龄、工作及情感等更多私隐的问题,你只需要想说就说。

我们常常有某些小情绪,但往往不愿跟家人说,因为怕他们担心;也不愿跟身边的朋友说,因为怕别人耻笑或幸灾乐祸;甚至就连身边最亲密的人,也不愿意说,因为距离太近找不着焦点。

所以需要找一个这样的异性“闺蜜”作为出口,他不知道你的过去,也左右不了你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他在期盼着你的来信,哪怕信中你只是闲话家常,只是想跟他告状给猫买了个窝它却死活不肯进去,他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你也期盼他的回信,哪怕你明明知道他根本也提出不了如何让猫进窝的决策。

这种保持着神秘的疏离感,让你不必小心翼翼去设防,也不必隔段时间就要通电话或上门拜访,它是一种很真实又很虚幻的存在,像是藏在你化妆箱角落的一只眉笔刀,只有在笔芯钝的时候才需要把它请出来。眉笔不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你要是化妆,一个妆容到最后就差这点睛一笔的勾勒,就能让你眉清目秀神采奕奕,这只刀自然就是功臣。

很多小情绪我喜欢记录在微博,但关于是否要把微博号告诉JH这件事情我却考虑了一年,因为这无疑是了解更多我的状况的最好途径,但我又担心收信那种翘首以盼会随之消失。

我试着从写信和微博中找平衡点,总算理清,微博侧重记录,是面向自己和大众的;而写信是倾诉,是侧重向一个人的。所以我觉得二者并不相悖。当我想明白了这点时,终于在7月最后一天的那封信末写下了我的微博号,还傲娇地说,已经告诉你了,至于关不关注就是你的事啦。

JH马上就关注了我的微博号,尽管他的第一条唯一的一条实际内容的微博就是转发了我的,他说:拥有“而写信是倾诉,是侧重向你一人的”这样的待遇感觉真爽。我一直看重与你的书信往来,我也偏爱书信的,定会好好的珍惜,很希望能常读到你的文字。我给你的每封信中的每句话语,都是真挚而真实的,给你写信的那认真劲儿,与你儿时给笔友一笔一划地写信的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我又怕耽误你太多时间。

而我觉得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不缺,唯独缺少一些倾诉的机会,因为在这个人人自扫门前雪的社会,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生计生活奔忙,找到这样倾诉的窗口是难能可贵。

去年我已经入手了5D3,今年也带着它去了欧洲,拍了无数漂亮的风景,却始终觉得没有一张满意的自己,但布拉格查理大桥的那张唯一无墨镜正面照,他却开始称我为女神:誉你为女神,从外表到你的内心,是完全相称的,外貌不用说,你戴不戴太阳镜一样都是美美的,你对长辈的孝顺、和睦弟妹们,真是乖乖女,人见人爱。

虽然这个词不是第一次被称呼,但是在你所熟悉的人眼中保持着美好并有所进步,这的确令人高兴。

好长时间我们已经没有交流过摄影,但是他却在5月给我发来了偶然看到的月季;6月发来了自家房间窗台开了花的芦荟;11月发来了成都已是芳菲尽的芙蓉花;12月发来了我最爱的“黄金甲”银杏。又一年4月发来了郊县樱花节的樱花;7月发来了有特殊意义的荷花;12月即前几天又发来了“黄金甲”。

花都开得好好的,人也仿若在少年。

而我们之间似乎只有一封封信的联系,却有无尽的惦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