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莉莉菲
莉莉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35
  • 关注人气:8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西游记9/9站——武汉:请到这里来看海

(2013-11-12 15:57:26)
标签:

旅行

武汉

长江大桥

武汉大学

黄鹤楼

分类: 「行走°」

 

是不是过程足够美好,就可以不在乎是否Happy Ending。武汉的天气明明烂得一塌糊涂,却因为长江三峡的曾经沧海,这最后一站,也不觉得有多遗憾。

曾经因为一个人而对一座城市有好感,但当你真正走进她时,却发现,那里的一切都跟他无关,而他,也早已成为你记忆里的碎片。你不过是在为年少未成形的梦找个出口而已。

——题记

邮轮停靠宜昌市新世纪码头后,我们提着行李恋恋不舍地上岸。

连接码头的,只有一条逆山而上的水泥路,有类似机场大巴的车络绎不绝往市区拉客。因为价格不低,一般只有老外或旅游团才乘坐。像我们这样自助的散客,早已做好了下一步的路线安排,知道上面不远处就有个始发的巴士站,10路车可直达市区。

在等待车开的时候,旁边有一对说广州话的母子,儿子和我们不相上下的年纪,上车后坐在我们后面,儿子仍一路在埋怨着什么。我几次想回头搭讪,无奈脸皮薄,最终看向窗外的风景取而代之。

10路车未能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火车东站,在途中转9路车时,夏天的雨,说来就来,两人分别撑着伞挪着笨重的行李,站在雨流成河的站牌前接受宜昌风雨的洗礼,而后面那对母子并没有下来。
 

 

宜 昌是个三四线城市,却有着一个极其不相衬的火车站,表现在建筑上气势雄伟如机场,吃客量阵容可媲美广州火车站,还使用特别先进的售票机器。此前走过的西南 城市,网上订好票后,机器只是出票功能,而宜昌这个因为操作的复杂性,买票的人又因为不熟悉,或所选择的车已无票,而反反复复的返回重选等等,让自助售票 变得无比漫长。

朋友跟在队伍长龙里,半天不前挪一步,我站在后面疑惑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真的无法相信,这些客流是水路的输送量,一个码头几艘邮轮就能作这么大的贡献。

数了过往的57个美女后,我发现她们的皮肤都很白,然而再养眼的风景在如此漫长的等待后,人也开始变得烦躁。

拿到票后,要爬上二楼入闸。不可思议的是竟然上下两层都同样人满为患。

出来快20天,坐过飞机、大巴、五星邮轮、火车甚至骑自行车。观察了一下,还是火车最有文化了。

比如一上车还没开呢,也不管是不是用餐时间,很多人就自动自觉的掏出珍藏已久的杯面去排队接热水了,或者马不停蹄的嗑完瓜子啃完凤爪后还买昂贵却难吃的快餐吃两口后又当垃圾扔掉。

以上这些都可以视为无聊找嘴皮子动动,但眼前一美女的杯面舍弃了上火车而直接留在候车厅了,正站在过道中旁若无人地吃得津津有味。还有更客气一点的,那边穿着整齐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推着手推车兜售水果。原来火车文化是完全可以“上岸”的。

用座无虚席都无法恰当形容这个地方,我和行李也只能在过道中等待,幸好离入闸时间不远了。

在人脸反复挪动重合中,我看到了那对广州母子,他们不知道在哪个站转过来了。

也看到了同在邮轮上的外宾,正茫然又无聊地瞪着眼睛四处看,大概也为这密集的人群无所适从吧。

 

从宜昌到武汉这段路程中,反复的雨,泼在玻璃窗上,一会变成了横向的河流,一会又变成了不知道要游向哪里的蝌蚪。树林、河流及玉米地在快速掠去,而雨水好像要把这停留片刻的记忆也抹掉。

 

从汉口火车站出来,接着进地铁,入站设了安检,这是继成都后我见到的第二个地铁设安检的城市。更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有条线是粉红色的,让人一下子就觉得这是个女性化的城市,广州这么多线路也从未有一条如此粉嫩的颜色。

大雨滂沱又淅淅沥沥,漂完长江后有种“曾经沧海”的疲乏感,对湿漉的地面和行走的人,突然对现代都市开始兴致缺缺,一瞬间就决定,该回家了,武汉就作为此次旅程的终点,后天途经长沙,也不必停留了。

读书期间,常常收到男生的表白信,或听到谁谁谁暗恋我的流言,我都无动于衷。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青春都给狗吃了么?竟然没有好好谈一场轰天动地的恋爱。

大一那年,当时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我暗恋着一个酷酷的Q友,但他告诉我说已有女朋友了,你还小,要好好读书。然后把我删除了。

我竟然在床上蒙着被子,狠狠地哭了一场,连死党都劝不住,越劝哭得越厉害,肝肠寸断的感觉。

从此以后,我记住了武汉大学,我想去看看这个他成长的地方。

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经忘记了眼泪抹在被子上的温热,也遗失了肝肠寸断的心情,这段插曲的细节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模糊不清,甚至想不起照片中他长什么模样,但是要去武大这个念头一直存在着。

 

休息了一夜,养足了精神,而武汉的雨,就这样滂沱不知疲累地持续了一夜,据说还是夏季来最大的。最讨厌湿脚,但已经订了明天回广州的高铁,只好冒着雨去武大。

中午吃的是著名的热干面,不管在店里吃还是打包,这里都流行用一次性碗筷,看了街上好几家的做法都如此。面不错,连我这个讨厌吃面的人都喜欢这份重口味。

雨中看到武大牌坊的时候我心里完全没有准备,曾经心心想念的地方,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眼前,没有气势的门楼,也没有人来人往的林荫道,更没有飘落的樱花。

 

然而,正门遇上修路,在泥泞的小路里转了半天,手机地图也无法准确定位武大的其他入口位置,兜兜转转,也不知道转的是哪里。

已经放暑假了,校园内几乎看不到什么学生,偶尔有家长带着来看学校的,想起当年报考志愿的种种,应该是考上了才来看学校的吧,真心为他们高兴。

武大的历史痕迹,在风雨中更显萧索,长长的青藤,悬挂在青色琉璃瓦上,斑驳陆离。

樱园里绿油油一片,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一只白色的猫,我一叫,它便惊恐地边回头边跑了。

更加想念我的虎子,它终于不再藏起来,敢与弟弟亲近的时候,我明天却要去把它接回来了,它会不会以为又被弟弟抛弃了。

 

从武大的凌波门出来便是东湖,水天一色中,白茫茫一片,看不清远山和河堤,感觉灰沉的天空要压倒一切。

校门口是个小斜坡,铁闸门处有条下水道,正冒出来“泉水”,过路人把一脚泥泞伸上去洗掉,然后水继续流到马路上,飞驰的汽车轧过后,向路边复溅来。

轧 不断的水流源源不断地送往马路对面的东湖,混着垃圾漂浮在水面上,风吹浪打,发出细微的声音,我也随着凉风偶尔瑟缩一下,而那对泡在围起来的露天泳池的中 年男女,女人穿着有点过时了的花花绿绿的连体泳衣,两人互相嬉戏,完全不畏水的温凉也不管周围的垃圾和路人的眼睛,恩爱得像校园热恋的小情侣。

 

在 很有水泥风格的深灰色巴士站等车逛市区,双层巴士与普通巴士交替着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很久才迎来我要坐的车,或许这个漫长的等待,正是让我重新给那个碎片 般的武大梦一个定义。原来很多年前,它早就不在我的行囊里,或许本来就不是真的爱,仅仅是一份深深的却又转瞬即逝的喜欢而已。

雨后的市容清新如洗,有过一个场景,突然有错觉,以为是广州的黄埔大道。然而在我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都未曾这样随意坐上一路巴士漫游,一来怕是太过矫情,二来有太多的事情挤满脑海里无法放松。

巴士驶过江水茫茫的长江大桥,穿过如广州上下九般的骑楼。

有故事的城市,沧桑感总是那么相似。

又想起那年在厦门的骑楼里穿街过巷,一路换衣服随拍到厦门大学,不知倦怠。

要不是雨天,我还是很愿意来慢慢走走武汉的这些街道,读读相似环境里的不同故事。

让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荡涤后,心便久久无法收回来,原来人在纷繁中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一旦安静下来,再回复纷繁就无所适从。

热闹纷繁的汉正街就在涌涌的人潮中,被我们逃也似的擦肩而过。

 

去极负盛名的精武路买鸭脖。吃了很多年非原产地的,今天终于有机会得以亲自体验一下正宗的了,想着就一路流口水。

在解放大道走半天也没看到似样的精武路的入口,地图导航却莫名其妙地导向旁边的工地,在挂满枯萎鲜花并留有“武汉城管”的微博号的工地墙外反复走了几个来回,迫不得已最后只好进工地,左拐右拐,最后问了个大爷才得知此路已消失。

细看工地已长满了草,那已经是多久前的信息了呀?朋友的信息太落后了。

精武路于武汉,应该代表着历史代表着一种文化吧,竟然就这么消失了。

广州每当有着文化沉淀的地点搬迁,总会引来很多怨声载道和惋惜痛心,虽然与精武路未曾谋面,也仅仅是来武汉后才知道它,也觉得遗憾。

才注意到解放大道的另一边是林林总总的鸭脖店,我们猜想应是精武路搬过去了。

选人多的店光顾总是没错的,以前在广州吃的鸭脖分微辣、中辣和超辣,在这里只有辣一种。

新鲜的比真空包的便宜一半,当然也比广州的便宜了一半,考虑到可以放酒店冰箱,明天回程时间也不长,就买了新鲜的。

在路上就忍不住啃了起来,辣得舌头疼,也觉得很幸福。

 

找 车去黄鹤楼,武汉的巴士站牌是我见过的最值得称赞的,同一条路上不同的站,会标的很清楚,比如解放大道新华路、解放大道中山公园。不像广州,比如天河北路 分别跟龙口西路和龙口东路交界,但后两者的站直接就叫龙口西站和龙口东站,让不熟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两个站分别是在这两条路中间还是在天河北路上,若写 成天河北路龙口西站和天河北路龙口东站就很清楚了。

巴士又一次穿过氤氲的长江大桥,直奔黄鹤楼而去。

眼看着黄鹤楼掩映于树木的郁郁葱葱中,却被立交桥横在眼前,问了路人,要从桥底爬很高的阶梯穿过。

傍晚已经关门,只能远远看一眼。故人西去楼仍在,夕阳西下风景仍在。

 

趁天色未晚,去看看著名的长江大桥。

黄鹤楼在大桥的东岸,沿着马路往西走到引桥的时候,突然听到一辆行走着的电车发出“咔嚓”一声响,我以为电线短路条件反射地一缩想往回走,只见司机马上冲下来,猴子般利落地从车屁股的梯子三下五除二就爬上了车顶。才看明白,原来是电车的电杆脱轨了。

司机上去后又急匆匆下来,跑回车内取什么东西,再爬上去,轻车熟路地接上了,足见这种事情对他而言是多么的司空见惯。

旁边有“长江大桥禁止随意变更车道”的提示,但因为这个小插曲,本来畅通的马路已经开始有点小堵起来。

此时“砰”一声左边的一辆面包与小轿车铆上了,电车司机却轻松回车扬长而去,淡定到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整个过程不过就两三分钟,却留下了好奇害死猫的两辆车在等待着保险公司来处理。

这座桥上有很宽大的岗亭,内有武警站岗。桥分为上下两层设计,下面一层是京广铁路,承载着南北的故事。

暮色渐浓,灯火淹没于氤氲中。有人在下面游泳,有人在上面谈感情。

想从岗亭台阶下去穿对面马路回去,却看到升降机电梯竟然收费,还是头一次遇到公共场所收电梯费,便原路折回,才注意到上面墙上贴着一张黄底黑字的告示:乘电梯下桥2/人次,或前行520到黄鹤楼下楼梯可至商业区。

这种收费每天会有多少人愿意支付?这种行为或许是仅仅增加了一个无聊的工作岗位而已,它跟公厕的意义还不一样,后者是人们被迫却又必须心甘情愿地支付的,何况现在都早不收费了。

 

 

在黄鹤楼沉浸在夜色中并亮起了轮廓灯的时候,我们选择就近在高架桥底下的一间小面馆进餐。

店面没什么特别,内里装潢也有些残旧,桌子是沿着墙摆成一圈,并配套着在墙上装有一圈镜子,镜子上方贴了很多彩色的留言贴和某些媒体的报道,若隐若现的透着文艺气息,在闹市中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店内几乎没有客人,厨房有个大窗口,两个男老板在里面忙着,戴眼镜那个有点腼腆。

通过第一印象,我猜他们去过丽江,因为到处都能看到“阿安酸奶”的影子。

一交谈果然证实,眼镜哥更加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说话比较温和,笑起来有个小虎牙,神韵竟然有点像大学时的一个女同学。

在闲聊的过程中,我们点的东西迟迟没上。旁边有个女孩背对着我坐着,似乎在写着留言。

都市里想保持一方净土过慢生活,可以通过文化氛围体现,但是如果等餐的速度太慢,无疑会让客人不耐烦。

我拍完照,收起相机,细看墙上张贴的东西,有一张照片集上写着“湖北电视台、新闻360及舌尖上的幸福专题报道”,而在这堆花花绿绿下面,有张黑白打印纸上写着有免费WIFI。于是我问眼镜哥有没有微博,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没有空发。

我顺便点了隔壁店的烧烤,眼镜哥端餐上来时,烧烤也送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吃羊肉泡膜,不懂得品鉴,只觉得味道和兰州拉面馆的东西差不多。

离开的时候,我指了指墙上的留言贴,对眼镜哥说,既然你注重这些留言,又有免费WIFI,何不做做微博营销,让口碑来带动你的销售。当然,还有一句价格有点高我没有说出来。

他还是那样淡淡的腼腆的笑容,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表达,即使没听懂,又有何关系呢?

 

翌日上午,连绵的雨和成河的雨后积水让我对武汉的好感消失怠尽。

退了房后,预留了足够时间去武汉站,因为高铁在偏远的地方。由于昨天没逛成东湖,今天想坐着大巴慢悠悠的从东湖穿过去。

等了半天,所有路线的车都反复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才等到我要坐的,雨天兼拥挤,行李又笨重,越发让人烦躁不堪,偏偏到处积水,大巴欲步不前,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央求司机临时开门,跑到对面去拦车。

时间又过去半天才拦到车,司机态度还不太好,一听说要去火车站,就说积水去不了,我说那你到那附近也行吧,他马上恶恶地反问那我怎么回来?

后来听说我们要去武汉站才说可以去,估计他开始以为是武昌站还是哪个站了。在知道我们赶时间后,还问我们几点的票,上二环后开得很快,并承认说没有红灯一定来得及。至此,一颗心才算放下来。

武汉站很雄伟气派,新的火车站风格都比较潮流,可惜我们没空欣赏,提前行李小跑去取票,取到票后就开始检票了,回想途中哪怕再耽误5分钟,这趟车我们恐怕就赶不上了。

 

终于要告别这片令人抓狂的白茫茫,300时速的列车飞驰在阳光灿烂下归心似箭,车内听到亲切的广州话,乘务的服装跟空姐一样端庄。

回归的时刻有点恍如隔世,如何调整回到正常生活上来,如何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

旅行像是换气扇换气的过程,逃离常规向往新鲜,却改变不了浑浊的本质,扇停了还得各归各位。

从广州南站出来转进地铁,熟悉的风格熟悉的口音,有点陌生却又似从未离开过。

回到市场门口又遇到那两只熟悉的猫,离我的虎更近了,心情却也更矛盾,如弟弟所说,它好不容易在观察弟弟几天后相信他是好人并接受他的照顾了,会不会以为他又不要自己了呢。

站在房间窗口能看到浅蓝天空白云悠悠过,能见度高到竟然能看清小蛮腰的结构。

这个又多雨又拥挤文化又参差不齐的城市却不用住酒店,不用反复卸下行李收拾行李日夜兼程。这大概就是家的感觉吧。走了这一遭更明白,熟悉的才是最好的。

西游记,到此终于肯划下圆满的句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