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游记8/9站——长江三峡:五星邮轮归,曾经沧海难为水4

标签:
长江长江三峡旅行旅游生活 |
分类: 「行走°」 |
7.5 阴雨
每天早上都有早茶和太极拳,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我一次也没参加过,甚至不知道顶层的早晨是什么面貌。
今天的早餐提前了半小时,才发现原来每天的节目不同,用餐时间也不同。
早餐过后,天仍灰蒙蒙的,一改登丰都鬼城那天的阳光灿烂。
昨晚船过闸后没走多远便停靠了,为的是今天上岸去游览国家5A风景区——三峡大坝旅游区。
所在地叫三斗坪镇,位于宜昌市西部,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倒有点像大理白族。
大伙被分好组乘坐大巴前往。昨晚船从桥底穿过,今天车从上面穿过。
安检大楼,由于我们的票已经包括在船票里了,无需再另购票。
正面看船闸,原来不身临其境根本感觉不到其气势。
正在过闸的船只。
闸室下方深色处即是水位的落差。
严格的封闭式、军事化管理。
三峡大坝旅游区包括坛子岭鸟瞰台、船闸观景平台及185园区三部分,最先去的是坛子岭景区。
坛子岭景区是国家首批4A景区,也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于1997年正式开始接待中外游人,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还能观赏双向五级船闸。
乘手扶梯而上。
银版天书。是关于三峡工程的介绍。
坛子果然名副其实。周围是一组大型铜板浮雕。
俯瞰双线五级船闸。
俯瞰截流石。
这块三角四面体的石重达28吨,实际上所用的截流石只是它的1/2。因为它的形状是三维体中稳定性最好的,抛下水后能迅速地插入淤泥中,并且相互锲合,从而很好地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已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象征物。
俯瞰万年江底石。
这块巨石是二期工程修围堰基坑时从基坑里挖出来的,花岗岩质地,重达20多吨,上面留有早期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考察坝址时钻探机的一些钻孔。
“万年江底石”是习惯上的叫法,实际上它距今已有8亿年历史。
它代表着长江古老的过去,凝聚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慢慢成为现实。
俯瞰大坝。
三峡工程模型室里展示的水利枢纽工程模型。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削平了18座山头,克服了世界第一的难度。
设计很科学,有两条道,一边上行,一边下行,互不干扰,节省时间。全长6.4公里,过闸大约要2.5小时。
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船闸的水位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船闸世界纪录。此前,世界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闸也只有68米。
在坛子岭下来去船闸观景平台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雨。天生对天气没有安全感,一向出门都会备伞,但今天忘了带出来,又估摸不透会下多久,只好在旁边叫卖伞的摊档中买了一把,这是我从长江带回来的唯一物品了。
没走几步,雨突然收住了。坐10块钱电屏车至185园区。其实这个收费有点奇怪,因为这应该是包含在门票里了,也有点冤枉,因为走路就一两分钟的距离,并且还有近路,这个坐车虽说没有完全强制,但大家都乐意入瓮了。
现在不是泄洪的时候,平静的江面,与天一色。
观其气势,与其叫大坝,不如叫大霸。
坝顶上是可以通车的,雄伟气势可见一斑。同样是封闭式、军事化管理。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米,坝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2007年三峡大坝景区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回程的时候,雨泼在车窗,把外面的风景渲染得像一幅水彩画。离别在即,连天也知晓。
“凯娜”最后一次在等我了。
船重新航行,继续这趟旅程最后的风景。
棋牌室里,几个小孩在下中国象棋,我驻足了一会,一个中国小女孩用中文问我是不是中国人。
我突然很想试下她的分辨力,但为了防止口音在外国小孩面前露了马脚,只简短答了个“American”,完全忘记了我不应该听得懂她的中文。
不过竟然没能瞒过她,然后听到她继续似自言自语说那个黄色卷发的小男孩上午哭了。
我看过去,他就坐在对面,皮肤很白净,人也文文静静的样子,是我喜欢的那类小孩,很想捏一下它的小脸。
李杰在广播室通知,船即将驶入长江三峡之最后一峡——西陵峡。此乃三峡最险处,礁石林立,浪涛汹涌,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
酒吧外阳台一个老外正拿着相机向船头赶来。眼神忧郁,也许是被大风吹得睁不开,也许是离别在即,心有不舍。
西陵峡的险峻里深藏着一个如诗如画的国家5A风 景区——三峡人家。这也是三峡最美丽的风光,古帆船、乌篷船、紫砂般的吊脚楼等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就像小时候家里贴的风光画一样,以为是丹青手的遐 想,是PS高手的杰作,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世外桃源,真的有如此唯美古朴的山水风光。可惜这不是我们旅程里的内容,因此未能停靠亲自上去感受。
亭台听雨,喝长江水,吃长江鱼,无车马拥堵,无先进科技,又如何呢?生于此长于此,人生最美的风景,不过就是自己的家园。
细心望向山上,虽烟雾弥漫,但很多房子似乎都成了废墟,烟雾也许是有祠堂或庙宇。
大坝工程需要很多人牺牲家园来成全,不愿意移民的人就往高处挪,在山脚集中或半山腰孤零零地诞生了一些白色的新房子,房子上方吊着的是缆车。在科学发展和潮流进化面前传统文化很脆弱。
三峡人家的风光对视觉的冲击,在行船掠过后,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12点半用过午餐后,船抵达了旅程的终点——宜昌新世纪码头。
我们早已收拾妥当,我坐在床上,迟迟等不来旅程结束的通知,却见陆续有人提着行李从走廊经过离开。
我提着行李又放下,突然就不想走了,跑到阳台看看,再跑到洗手间看看,装作在检查自己的物品有没有落下,实际上是再看一眼想把每个角落的样子存进记忆里。
最 后打开衣柜时,又看到救生衣和保险柜,保险柜上提示可以自由设密码,但行程结束离开前要记得打开。这仅仅是一个提醒,并没有强制,那种无处不在的信任让人 觉得并不真实,或者说这艘小小的船上,没有贫穷,没有混乱,没有灾难,无需工作,无需攀比,也无追求,是一个公平、平等的理想社会。
我们常常不喜欢条框束缚,也不喜欢被安排,但这几天就完全是按照维多利亚公司的安排来展开,包括饮食、作息及行动等,并且心甘情愿十分享受这种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的生活。这是一趟奇妙之旅。
离船手续只需要将钥匙和借用的物品交还前台,把有签单的账结清就行了,连查房都不用。
工作人员列队欢送。
这一路来停靠的码头,都很偏僻很简陋,有点想不明白,这是由地势决定,还是因为水路在今天多作为货物运输而无需风景陪衬?
转念一想,也许停靠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路上,一直看不同的风景,经历不同的人和事。
老外团在等待车来接。
回望你一眼,仍旧伟岸而安详,像某年某日的教学楼。
再见,“凯娜”。
【后记】
约3年前曾参加过奖品为歌诗达邮轮票的微博活动,在最后关卡与其失之交臂。
这便是我最初对邮轮的印象。
3年后的今天,在“西游记”行走至泸沽湖继续设计下面路线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想到水路,但此时对国内的水路情况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路线,何况是长江三峡的邮轮了。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查阅了若干资料后,对比过价格和服务,最终确定了“凯娜”。
事实证明,这次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而这趟旅程又是多么值得。
最终,它成为了“西游记”整个旅程的点睛,虽然接下来的武汉不那么顺畅,但因为有它,我也觉得“西游记”也有了Happy Ending.
前3篇请参看下面链接。
——————————————————
【西游记】8/9站——长江三峡:五星邮轮归,曾经沧海难为水1
【西游记】8/9站——长江三峡:五星邮轮归,曾经沧海难为水2
【西游记】8/9站——长江三峡:五星邮轮归,曾经沧海难为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