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花——牡丹

标签:
唐代国花牡丹诗人帝王文化 |
分类: 大唐摭拾(原创) |
大唐国花——牡丹
文/乌有先生
牡丹,花团锦绣,象征富贵,被国人誉为“花王”。唐人则称其为“金钱花”,有唐才子来鹏主《金钱花》诗云:“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应是得钱人。”
近几年,国内经常搞国花评选,这派说是梅花,那派说是兰花,另一派又咬定非荷花不选,各派互不相让,唇枪舌剑,最终像场闹剧,落得个不欢而散,评选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中国的国花,至今仍无定论。
话说这牡丹,究竟是原生物还是舶来品,已无从溯源,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秦汉时期已有记载,中国最早的医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牡丹的记述:牡丹,味辛寒。主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最初牡丹并不太受人关注,默默无闻隐于空谷,唐之前鲜有颂咏,在隋朝文士们的集子当中,还没有关于牡丹的歌和诗。
到了唐朝,牡丹在百花之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开始傲立群芳之首,它以独特的个性,迷人的芬芳,绚丽的色彩,骄傲的形态征服了唐人,帝王的钟爱,美人的抚赏,诗人的吟诵,让它从此名扬海内外。
在唐代,长安、洛阳两大皇城遍种牡丹,皆因皇帝爱牡丹。
唐高宗经常在御苑宴请大臣,有一次牡丹正艳,便命百官以牡丹为题赋诗,当时上官昭容一联为绝丽,所谓“势如连璧友,心若臭兰人”者,正是颂牡丹之诗,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
武则天曾写有一首诗《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后来演变为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冬月将游后苑,但花期未到,百花尚未开放,武则天便写这首诗敕令百花开放。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当然故事是虚构的,但这是人们对牡丹的偏爱,才有此传说。
玄宗也爱牡丹,据李睿《松窗杂录》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李龟年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
“花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美人、君王、诗仙共为牡丹而醉。
唐文宗也是个牡丹迷,《杜阳杂编》载:上(唐文宗)於内殿前看牡丹,翹足憑欄,忽吟舒元輿《牡丹賦》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語,合者如咽。」吟罷,方省元輿詞,不覺嘆息良久,泣下沾臆。
又有一次,唐文宗在春暮之际在内殿赏牡丹,就问大臣修己:“当今京城吟颂牡丹诗中,那个最佳?”修己答道:“我听说公卿间从吟颂中书舍人李正封的诗”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上聞之,嗟賞移時。(出《松窗杂录》)。
士大夫也爱牡丹。
《南楚新闻》:唐宰相张浚,常与朝士于万寿寺阅牡丹而饮。
《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宣室志》:陈郡谢翱者,尝举进士,好为七字诗。其先寓居长安升道里,所居庭中多牡丹。
文人骚客,老百姓,甚至医师,亦对牡丹爱之有加。每年四月,是牡丹盛开之时,在长安、洛阳的皇宫、御苑和城郊,都开满了牡丹,人们纷纷骑马携酒,结伴同行,去赏牡丹,白居易曾在其诗中描绘当时的景象“都是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在这二十天的花期内,赏花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可见,春赏牡丹,已成为唐人的风尚。
牡丹还变成了商品,种花、卖花成了当时的一种职业,上面就提到过“一本有直数万者”,牡丹花价格还不菲呢,唐人张又新《牡丹》诗:“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李商隐《牡丹》诗:“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等
柳宗元的《龙城录》就有这么一则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亦不能知其术。上皇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余两,内人皆呼为花师,亦幻世之绝艺也。
这个宋单父真是厉害,居然能培植出上千种不同色样的牡丹,可能连现在借助高科技的植物学家都自叹弗如。
在药王孙思藐著的《千金要方》中,就有数十个药方采用牡丹和牡丹皮作为药剂,其中又以妇方最多。这说明,牡丹在当时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酉阳杂俎》还记载了一些关于牡丹的奇闻逸事:
则一:唐开元末年,裴士淹是郎官,奉命出使幽冀,回来的路上,走到汾州众香寺,得到白牡丹一棵。他把它栽在长兴自己的私地里。天宝年间,这棵白牡丹成为天下的奇赏。当时的名士,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
则二:长安的兴唐寺,有一棵牡丹,唐元和年间,开花两千一百朵。花的颜色,有正晕的,有倒晕的,浅红深紫,什么色都有,唯独没有深红,又没有花叶间没有抹心的。花是重瓣花。有的花面直径达七八寸。
则三:韩愈有一个远房的侄子,轻狂粗率,经常惹事生非,韩愈便责备他说:“在市场店铺经营小买卖这类下贱行业,能求得吃穿,还算有一技之长。你的所作所为到了这种地步,你到底能干什么呢?”侄子就说:“我有一种技艺,正恨叔叔不知道呢!”于是他指着阶前的牡丹说:“叔叔你要这牡丹青紫赤黄开什么样的花,只要你说出来就行!”韩愈很惊奇,就给他弄来所需的东西,让他试验一次。于是他就用帘子之类的东西把牡丹丛全都遮蔽起来,不让人看见,挖掘牡丹的四面,直挖到根,宽窄可以坐下一个人,用一些轻粉朱红之类的东西,一早一晚治那牡丹的根。一共治了七天,就把坑埋上。他向叔叔报告说,最晚一个月就行。当时正是初冬。那棵牡丹本来开紫色花。等到花开时一看,变成黄的红的了,每一朵都有一联诗,字迹分明,是紫色的。那诗就是韩愈出关时所作的诗中的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个字。韩愈非常惊异。他那侄子便辞归江淮了,一直不愿意当官。
再看下面的唐诗,就足可证明牡丹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 唐 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牡丹 唐 徐夤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
大唐国花,牡丹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