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悼亡诗:葛生

标签:
诗经葛生悼亡诗情感文化 |
分类: 历史纵横(原创) |
中国最早的悼亡诗:葛生
文/乌有先生
《诗经·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藤缠绕着荆树,
蔹草蔓延在山野。
我的爱人葬于此,
谁与她相伴?只有她自己。
葛藤缠绕着枣树,
蔹草遍布这荒野。
我的爱人葬于此,
谁与她相依?只有她自己。
角枕颜色光灿灿,
锦被鲜艳亮闪闪。
我的爱人葬于此,
谁与她同眠?只有她自己。
夏日长长,冬夜漫漫。
待我百岁之后,再与你相会。
冬夜漫漫,夏日长长。
待我百岁之后,再与你同眠。
《诗经》中的这首《葛生》是中国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一首悼亡诗。
描写的是一位男子在一片荒野中埋葬了爱人,那儿生长着葛藤、枣树、荆树,还有四处蔓延的蔹草。他站在荒野中久久不愿离去,爱人在冰冷的墓穴里孤零零的躺着,不再有人相伴,而自己何尝不是孤零零的独处,不再有人和他相依,漂亮的角枕,鲜艳的棉被还残留爱人的气息,昨日的欢声笑语涌现脑海,葛藤缠绕荆树、枣树,就像他们亲密相拥之景。虽近在咫尺,却生死相隔,不禁令人哀伤悲痛。
生者对亡者的不绝哀思,深切眷念,在诗中表现无遗,他们的这份爱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刻骨铭心,斯人已逝,此情长存,读之让人唏嘘不已。
睹物思人,这种情怀最伤感,没有人愿意与所爱的人分开,可最无情、最残酷在于:一切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必须面对和接受这个冷酷的现实,必须坚强的活下去,心灵负荷着沉重的悲痛与思念,可是,那些情感激荡起伏,又让人无法控制住,化为泪水倾泻而出。
有的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别离就永不再相见。可很多时候,我们心不在焉,只有当失去时,才会真切的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亲情、爱情、友情的难得,时光的无情,为当初自己的过错而懊悔,为自己的不细心而自责,遗憾因此而生。我们应该珍惜眼前人,感谢每份情,多点付出,少点埋怨,真诚的去热爱生活。
《葛生》不仅仅是悼亡故人,还有着古人对生命的探索,对人生本质的审视与认知。悼念之际,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死亡虽是人的最终归宿,但死亡之外还有那无价的、令人感动的情与爱,与青山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