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名将与其时代----壹

(2017-08-16 11:05:20)
今天我起个头吧。

我认为历史上名将的结局大多并不太好,甚至于有的根本没有善终,所以我在研究古代军事思想时提到这个部分时理解了鬼谷子为何终生不出山门,战国时代吴起在魏国遭到嫉妒跑到楚国带兵,他为楚国拓地千里后变更楚国之法而最终被杀,白起为秦国统一东方六国作出了杰出的军事贡献,他南灭强楚,东威魏韩,在上党攻灭赵国军队四十多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却难免杜邮之祸,落了个自杀的下场。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难以被重用的冯唐,终生不封侯的李广,南北朝时期死于对手制造的流言的檀道济,斛律光之类数不胜数,历史一再证明,无论有多么出众的本领,都比不上皇宫里的阴谋之剑锋利,战场上能侥幸闪过对手的明枪,很可能难逃自己人在身后射来的暗箭。宋朝就有一堆这样的名将和事例。


宋仁宗时南方的侬智高发动叛乱,宋朝的几路平叛大军都打的不太顺利,最后宋朝派出了他们最擅长打野战的军事将领武襄公狄青,他巧出归仁铺,暗下昆仑关,指挥军队在昆仑关附近一举打败叛军主力,他在出征前反对向南方蛮族借兵,在取得胜利后一路进攻,直到完全取得胜利,狄青早年曾犯过罪,他是在当时的西北抵御西夏时被发现有军事才能的,发现他的才能的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有军事眼光的思想家,他为了让狄青更有军事头脑与军事指挥艺术,他劝狄青认真阅读古代中国的兵家著作,还送他一部《春秋左传》让他认真阅读,狄青擅长于打硬仗,同时还能适可而止,西夏人对他十分畏惧,而在侬智高叛乱前后范仲淹去世,狄青在取得讨伐侬智高胜利后因为自己出身于武将并且没有任何读书人背景,这一下子成为了朝堂上那些个文臣们团伙攻击的对象,其实有宋一代朝廷上的派系矛盾十分厉害,只看看范仲淹庆历新政前后的激烈争斗就可以知道这一点,宋朝的军队内部更是派系十分复杂,军队派系之间的不和在昆仑关战场上也有所体现,比如在前线不太听狄青指挥的那些将领难道不正好是宋军内部有派系的明证吗?各派将领都想把可能得到的战功捞到自己手里,而这一点如果在战前就很明显很容易导致整个战争的失败,因为整个军队的不和最容易导致整个战争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不协调,造成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的失败结局。对此狄青有的办法也只是抬出皇帝的圣旨统一指挥整个战争取得胜利。战场上是胜利了,前线没事后狄青把许多功劳让给几个文臣和武将,他深知北宋朝廷的潜规则,他让出了战功那些文臣们还不放过他,说他自视功高有不臣之心之类的话十分盛行,他在一堆谣言中痛苦生存,哎,战场上的敌人无论如何打不败他,但是朝堂上的所谓自己人基本上能要了他的命,我年轻时曾在听豫剧地方戏《穆桂英挂帅》时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如果不幸做了大将,根本不值得去为了朝廷去争取胜利,因为即使胜利了自己的脑袋就算不被敌人砍掉,也会在回来后被内廷的奸臣给搞的很惨,狄青不是最后一个,也不是最早的一个。


下面我们说说岳飞时时候军队的派系,南宋开国之初的军队派系比任何时期都明显突出,因为北宋亡国后建立的南宋实际上就是北宋亡国后各种军阀派系支持下的政权,岳飞,韩世忠,张俊,张浚,杨沂中,刘光世,包括他们之前的宗泽,张所这些人都是一路军事力量,宋高宗赵构利用这些将领之间的矛盾巧妙周旋平衡他们的力量,同时利用文臣制衡武臣,用所谓主和与主战之分让文臣和武将又相互制约,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犬牙交错,有人可能不同意我说的军事派系之说,其实如果你去读读南宋初期四川的吴氏兄弟和后来的一些军事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四川实际上在当时是一些军事力量的独立王国,南宋政权通过不断掺沙子的办法才消解了四川的军阀体系,记得张浚曾向高宗提出建议认为只有稳定川峡才能稳定江南半壁政权,而当时川蜀地区的军事力量并不太听南宋中央政权的话,我好像记得当时四川军事集团内部的曲端与吴玠的矛盾,曲端后来被解除军政权力送大理寺查办,岳飞在这样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政权中身居高位本身就很危险,他的想法与政治上那种纵横交错的态势大相径庭,宋高宗送给他钱他散钱以给士卒在宋高宗看来是收买人心,宋高宗给他美女他不要实际上让高宗担心他有非分之想,在当时许多将领大肆敛财的情况下他也不收高宗给他的土地财帛,还时不时劝高宗立个比较年幼的赵氏宗室为太子,同时他还跟许多将领不和,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实际上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危险,所谓名将不过是帝王的鹰犬,如果发现不好用就有被杀的危险,所以我读历史上许多名将的传记后都持一种悲观的看法,我这些年一直对这些能打仗的将领的事儿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南宋到了宋孝宗的时候朝中几乎没有啥像样的名将了,对金国的态势始终都处于防御态势。正因为南宋军队内部派系重重所以岳飞被杀在宋高宗年间不是大事一件,同时也因为南宋军事领导层的混乱,所以南宋一直被称为弱宋与偏安,是历史上最屈辱的时代之一,这个时代在南宋几位大词人那雄浑悲愤的词作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古代的时候名将虽然不少,但是他们在面对军队内部派系的时候也是十分痛苦与无奈的,宋之后的元就灭亡于元末派系之争,而明朝中后期的问题也是一样的病,戚继光与俞大猷,谭纶他们与赵文华,胡宗宪这些人就不太相同,明朝越到末期面临的军事战略形势与后方的朝廷形势就越复杂,那时将领不得不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鸡蛋是朝廷中专权的宦官与文臣之间的力量博弈,二是边关外的敌人,三是不同军事派系之间的纠葛。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当了将军的士兵恐怕活不好,戚继光晚年是在忧惧失常中去世的,而他也是狄青一样的人,外敌打不败他,他输给了不断倾轧的内部争斗。

最后感叹一句,遭遇不幸的将领远不止这几个,甚至于还有叛乱的将领的祸害也多的是,如果细细写来,人们会发现那部历史不止是血写成的,也是泪哭成的,人生本来是梦,这梦里却上演了太多的悲剧,那泪汇成了黄河与长江中的浪花,向漫长的沧桑哭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