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爱众生,如同爱你

标签:
秋心心理师情感婚恋佛学 |
分类: 一路风情 |
“老师,爱一个人,跟爱众生没有分别。”
一早起来就看到群里学生的话。
“这句话对,也不对,看你是从狭义还是从空性的角度理解,世俗谛的角度有个人有众生,胜义谛众生同体,无我无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这句话可以是自私自我的堂皇措辞,也或许是智慧的标识。”我说。
那么如何解读?
如果一个人很爱另一个人,为了保护这个人或获得这个人的爱不惜付出一切(包括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或一个人很执着于另一个人的爱,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或因为得不到而毁掉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在五毒包裹之下的执念行为,是苦和轮回的因。如果为了将这种执着合理化、高度化,所以谓之爱一个人,跟爱众生没有分别,这是痴,则愚昧。既是作为人,便有无明之处,那么为爱而执着、痴迷、痛苦,又有什么奇怪的?何必伪装高尚?坦荡一点更可爱。
人生在世,我们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如果我们每遇到一个人,都能诚恳对待、都能慈悲有爱,那么这“爱”每一个人指的是一种在当下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段关系,包括爱情,专注用心地爱,好好地了缘无憾,那么这爱一个人是指我们惜缘的人生态度——投入于生命这场戏,若能过而不留,便是觉。在这里,“一个人”,是一种对象的泛指,而不是一种特指。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十方虚空界,皆是一念真心所变,一即是十,十即是一。世间念自有分别,若已经超脱世间思维,众生同体悲心生。所以在超越二元思维的胜义谛角度,又何来你我他、一个人和众生呢?那么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有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讲“爱一个人,跟爱众生没有分别。”是正确的,也是智慧之语。
前些日子学生在年制中对我说:“老师,我常听别人说一个不会游水的人,换泳池也没有用,我很不接受这样的一句话。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我说:“这句话我文章中说过,我有时也会对学生说,但是是基于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呢?在一段婚姻出现问题,当事人不愿意承担自己责任、不愿意自我成长只顾推卸责任和逃避的时候。一个巴掌拍不响,出现问题定是彼此都有责任,如果一昧只想换‘泳池’,自己不会游泳,那换多少个泳池也没有用。但是这句话不是一句特定的真理,说这句话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要先评估自己会不会游泳——遇到问题,先内省、承担和改变,使自己会‘游泳’了,再去评估‘泳池’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多话说出来都有前述的,断章取义很容易曲解真意。”
世事无绝对,何谓对,何谓错?何谓是?何谓不是?左右皆很好,前后也不错。我愿爱众生,如同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