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业力,如何生出慈悲心?

(2018-08-16 13:30:32)
标签:

秋心

佛学

心理师

情感

婚恋

分类: 一路风情

【慈悲心】能看到轮回皆苦、人生本苦,自己身受其苦,因之推己及人,懂得生出感同身受、怜悯他人之心,便是慈悲心。知众生苦,方懂怜悯众生,慈悲心也。

“老师,我觉得我很难生出慈悲心,学佛之前是因为自我,凡事以自己需求为出发点,很少关注和体谅别人;学佛之后是因知因果不虚,众生所受皆是业力所致,觉得没什么好怜悯的。怎么办?”

自我之下悲悯之心难生,很正常,若要出离轮回之道却须修为出真正的慈悲心,生不出,自是修为不到家,但如何是好?再深入一些看事物的本质就好。

因果不虚,是指有因必有果,业力牵引之下,播下的种子若不干预必有成熟的一天,世人虽多数不懂当中道理、不知道自己此生的故事皆是自己曾经写下的剧本,但是知道佛理的人是知道的,所以看着世人的故事便知都是自编的,难以埋怨,纵是受苦也是自作自受。但是是不是因为明白众生在业力之下皆是自作自受,便无须怜悯呢?非也。

你有一个漂亮的包包,朋友看着很喜欢,于是到你家玩时趁你不注意“顺”走了——不问自取是为偷;师长问你一件事,你出于种种目的不说出实情,存心欺瞒是为骗。作为智商正常、有辨识能力的成年人,应知偷东西、骗人是不道德、品行不端的行为,知而为之是为恶,这些行为应受到惩罚,也须受到惩罚才知因果、恶有代价将来不可再犯。理性而言,这些都不值得怜悯,面对恶的行为,慈悲心需生的有智慧方不误人误己。

一个幼儿,看到小伙伴有漂亮的玩具,很喜欢不舍得放手拿回了家,要教导,却不至于上升到恶;一个年幼的孩子偷吃了东西,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地责备,孩子看着妈妈生气的脸庞很害怕所以否认自己偷吃了东西,虽是欺骗动机却相对单纯、且因不知道欺骗的性质而可认真引导,但无须定罪。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不知而犯是为过,知而为之是为恶,纵使同样是犯错,性质也不尽然相同。

知业力,如何生出慈悲心?

人们总以为自己或人类的智慧高超,殊不知六道中般若智慧未开启的众生,纵使智慧再超群,也不过是带着局限的思维,时时种着轮回的因——你认为的智慧,是你以为的高超;人之所以在轮回中浮沉,就是超脱不了轮回因的身口意。人从出生开始便被传播、植种沾满五毒的价值体系,不停地培养自己贪、嗔、痴、慢、疑,若没有福报接近善知识或缺乏智慧了悟大智慧,那么又如何深信因果不虚、所受皆自作?又如何懂得因为因果不虚所受皆自作而谨慎自己此生的每个身口意?无明生无明,无明生愚痴,愚痴之人,在智慧的层次与孩童有何异?

若明如上之理,便知无明的很多人,虽然所受皆自作,但是大家是轮回中的众生,不正也是因为无明不懂才造作、才一再步及轮回吗?不懂、不知、混沌之中犯错,犹如孩童犯错,要教导、要帮助,也要有怜悯之心,生起耐心犹如对犯错的孩子——因无明而不知世间八法造作多是错、多是在编写轮回的剧本,是不是很可怜?

若知业力因果便内心僵硬缺乏同理心,何尝不是一种傲慢?难道在这人道的你就会比别人更高明?修行不是助长五毒习气,而是受过苦,知众生苦;知无明之下愚痴非本意而生帮扶之心,修行到家,应是心越来越柔软温柔,众生同体悲心生。

愿大家满满温柔,满满慈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