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皆修行

标签:
秋心心理师情感婚恋佛学 |
分类: 一路风情 |
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我在修行、我是修行人。认真问他们:“你如何修行?”
“读经、持咒、茹素、打坐啊,我是皈依的佛弟子,我做了XXX万功课了。”
哦,原来这便是修行了。我不禁想起一月份上封闭式国际催眠师课程时,陈老师因为一直在我微信号上,知道我是佛弟子,谈及打坐时首先提问我:“秋心,你怎么看?”
我愣了一下,如实说:“陈老师,我日常甚少打坐。不过,打坐于修行的助力,我倒是可以说说…”
唔,按这样,我甚少从事如上修行人的“标准”行为,我应不是修行人,惭愧惭愧。
认识一位师兄,学佛20多年,佛经读了不少,佛事仪式也知甚多,据说认识不少高僧大德,奈何在诸多师兄面前倚老卖老,架子重的很,听到世间事更是爱憎分明,常吐“侠义”之言,行事也大姐大的很。某天闲谈,她问我她修行的如何?我淡然一笑答:“学佛学佛,不只是学佛陀传下来的经文仪式,应是明白佛理之中传达的空性,在参悟空性的基础上生出离心,知轮回皆苦、世事无常,因之对轮回中的众生生慈悲心,在慈悲心的基础上再修菩提心忘我舍我渡众生。师兄每每听闻世间事便情绪起伏大,执念轻亦或重?师兄每每人前都唯恐自己地位不高,攀比心、分别念可轻?师兄常以大师兄自居指导他人,傲慢之心可灭?若无傲慢心,当知学无止境,何来师兄师弟?若有慈悲心、修为好,一视同仁有慈母情怀,岂是?那么你可调柔?师兄修行可好?当思之。”
此番言论真够尖锐,那么如何体现修为?若真是修行人,当如获至宝,因看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修行的方向,对治之胜于苦苦持咒数十年;若非真修行人,我是要被撕了的。
近日见一朋友,多年未见,谈及自己近年因缘到,遇到修行的契机甚是欢喜,问他如何修行?他说:“我的师父(非出家人,世间所谓修行人)说修行就是修心,皈不皈依不重要,只要有正见,做着救渡世人的事,那就是和佛陀一样是佛了。”
“嗯,那你如何执行你师父的教导?”
“修行关键是修心嘛,所以我觉得我现在修得很好了,贪嗔痴等五毒已经没有了,我觉得我是很有福报的人,现在只想做救渡世人的事。化为行为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要保持高质量,我把我们的高端产品传播出去,这个我认为是在进行法布施;我们的产品虽然贵但是耐用,长远看这是在帮顾客省钱,所以这是在进行财布施;我们的产品与人的健康有关,我认为这是在进行无畏布施。为了宣传我们的产品,我和员工一起到路边派传递,只要能传播我们的产品理论,我认为面子没什么,我觉得我已经没有分别念和傲慢心了…”
呃,如此布施!渡世的结果,产品热卖,世人被渡了,你是最后的大赢家,你这世间师父真是高人,实在是高人——这句话我不敢说,我还想好好活着。
其实我很想认真说一句:因果自承,世间很多可以作为成事的说辞,唯独佛法最好慎重,业报是很重的,应该好好看看《百业经》;要修行、要学佛,要跟具德上师,这很重要。
一师兄一直自言修行多年,对修为胸有成竹,前几天找我诉苦:“唉,随着修行,你说我对名利物欲已经没有所求了,现在就是很怕自己变老,害怕容颜不再被老公嫌弃,所以现在总是费神于驻颜上,花费不少还是效果甚微。”
嗯,人间八苦是什么?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若是人无须老,人道又何来本质的苦?看不透这根本,修为在哪?
一学生说:“老师,我要听您的话,善良、慈悲地处世。”
嗯,先努力善良,再谈慈悲。
是日,看她和送餐员讲电话,因为对方找不到路打电话问她,看她眉头紧皱,满脸嫌弃,嘴里更是很不耐烦,问她:“可曾想过送餐员的不易?跑30分钟,为赚几块钱的送餐费,若是处境好谁愿意这般辛苦?若是认识路谁愿意小心翼翼地问路?还要拼命在计时之内争取不迟到。给你几块钱,你可愿意受这般的气?若是他是你爸爸、或是你弟弟,你可舍得这样相待?这可是善良?这可是慈悲?”

大是大非谁不懂?大灾大难时谁不懂吆喝一声以表良心?可我们的生活终究是由一个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串连起来的,能把那些一件件的小事做好,能以一颗柔和的心善待遇见的每个人,自始至终,那才是善良,那才是慈悲。
对每一件事都负责、用心,是修行。对遇见的人,真诚相待,长辈、领导、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不卑不亢;年轻于自己的、下属、社会地位看起来不高的尊重柔和,给予对方信心和温暖,这才叫修养修为。陪伴时用心陪伴、吃东西时专注吃东西、学习时好好学习……这些都是修行。
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通过修正(三观)、调伏(五毒)自己的心,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成为更良善无染的人。
修行,不仅是持咒念经穿禅服飘飘欲仙,真修行,是力求身、口、意皆清明无染,以入世之身修出世之心,衣食住行皆修行,愿大家,好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