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弱 我 有 理

标签:
心理师秋心情感婚恋佛学 |
分类: 一路风情 |
春节团拜(一帮人约在一起相互拜年)期间,朋友对我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职场故事:一位老领导几年前招进了一位下属,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比较乖巧,老领导便重点栽培,在他身上像看到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一样,情感上也甚是善待,想着把他培养成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谁知离退休还有两年,年轻人便迫不及待地想上位,并通过不太光明的手段把老领导弄下了台自己易了位。上位后的年轻人春风得意,一改从前嘴脸,拉拢下属示意自己更有才华,对老领导诸多为难说他从前打压自己……
朋友讲述完故事后说:“真是想不到人性如此丑恶,以前虽知他这人阴暗面多,却不知道他连做人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有些看不过眼的同事提点他有风不要使尽,好歹念着老领导曾经的善待,他的辩解里半点也记不起从前的好,说出来的全是他自认为的刻薄,辩不过来了,他竟然说‘他都坐在这位子上这么多年了,家里又那么有钱,早该让出来了,我刚结婚老婆又怀孕了,我需要升职加薪,他就当做好事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有些人因为别人一时的不好,忘记了从前诸多的好;有些人纵使受了别人的不好,仍然念念不忘别人从前的好。从心理学的ABC理念分析,A是一时受了不好;B是认知:前者忘了别人的好,后者记得的是别人的好;C是情绪和行为,很明显,忘了别人好的人生怨,记得别人好的人无恨。认知(内在价值体系)的区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是成长的着力点,改变了你看世界的视角,你的世界便将不同。于是我们说:世界唯心造。
前两天看了一句话:“有恩于人,不可念念不忘;有过于我,不可念念不忘。”我想补充一句:“有恩于我,定要念念不忘。”当别人有过的时候,我们要宽恕和原谅,这是一种胸怀和境界;有恩于人,不要索恩情,因为靠恩情来获得别人的善待是没有意义的,就好比优秀的女子从来不愿意乞求男人的爱情,在强者的眼里心中,每一段关系应该是两厢情愿、两情相悦的,靠道德绑架或乞求来的关系,犹如乞来之食不屑受之。但是施者(施恩于人者)不提倡索取和道德绑架,却不代表着受者可以因此而不懂感恩,别人不索取不提起是别人的德行,你的不懂感恩却是你的德行,别人的德行不代表你的德行——施受发生在同一件事里,事后的反馈却是两个人的事。
之前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帖子,到了春节又会被翻出来,写的是赵丽颖因为封200块红包而被喷小气。看着除了叹息还是叹息,是的,赵丽颖是明星,是收入高,可是人家的资产是自己辛苦赚回来的血汗钱,她有着绝对的支配权,凭什么就因为她是明星她有钱她就得把她的血汗钱拿来洒给并不相关的人?是谁定的潜规则强者一定要无条件照顾弱者并且要按弱者定的标准?你没本事或不愿意辛苦赚钱,然后有本事或愿意辛苦赚钱的人,赚的钱就要和你分?人家是你的谁啊?你父母也未必这样对你啊!
另外是,当你强调别人必须让着你、无条件照顾和包容你的时候,你置自己于何种境界?真正的强者是不屑要人照顾和让的,你看过武林高手比武时愿意要对手让自己几招吗?那么,当你在不停地要求和对别人索取的时候,除了传递你的弱,是不是也在传递认命的信息:我就是这样的弱者(无赖)了。没有人是天生的强,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区别,不过是强者不甘心成为弱者并为之而奋斗,而弱者则甘心成为弱者并把力量转化为适应环境。人活一世,其实选择成为强者或弱者都是一种自我的意愿,最大的问题是,弱者从来不甘心自己只是得到弱者的待遇,因之喂养出无赖心态。
一个人的可怕不是他的愚笨,而是他思维里的毒性,什么人和事都可以理解为他人和社会对他的迫害。人的另一种可怕是把生命里的一切所得都当成理所当然,丧失了感恩之心的人不会得到快乐(你得到应得的怎么会开心)、日久逐渐失去所有善待(谁愿意持续善待不懂珍惜和感恩的人)。
末了朋友叹息着问:“秋心,他还整天标榜他是皈依的佛弟子呢,整天拿着佛珠说持咒修行,怎么这样的品行!”
我笑:“皈依只是一个成为佛弟子的仪式,不代表着这个人就真的是合格的佛弟子、也不代表着修行就好。有些人佛珠不离手、嘴里经咒不停,个性仍然刚硬自我劣根性多,佛珠是佛珠,经咒是经咒,自己是自己。成为佛弟子,不学佛法或不拿佛法来调伏自心,皈依多少年都只是说辞而已。”
德行是一切的根本,世界唯心造。但愿大家活得清明争气,有情有义,靠自己实力来换得一片天地,而不是:我弱我有理——那是无赖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