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人那么多,何须那么多辩解

(2018-02-23 14:51:50)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情感

分类: 一路风情

天生特别怕冷,初到德国时却在休息站被雪糕吸引,冰天雪地里和着雪景上了一张雪糕的图片,自嘲心理师离开自己的地盘便开始“变态”。一位读者看了留言,提醒我甜食属于滋腻食物,伤脾,言下之意是最好少吃或不吃。我笑:“偶尔为之,人不能时时一板一眼,生活会缺趣味。”对于健康饮食我一向是注重的,平时要护着嗓子几乎不吃零食,知道她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善意我是接受的,但是在我看来,偶尔的率性和自我放纵也是一种情趣,人如果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生活得多无趣。

她许是一时兴起,也是真的关心我,继续给我留言,说看我常喝咖啡,咖啡对女人来说不是好东西,会使骨质梳松、老化得更快,最后补充说:“虽跟老师素未谋面,但觉得老师的个性是比较强的,也比较爱面子,所以一直不敢实话实说。”言下之意是今天终于鼓起了勇气。前面看得我背上冒冷汗(幸好手里不是拿着咖啡),后面看了不禁莞尔,于是给她回复:“哈哈,我平时喝茶多。咖啡好或不好众说纷纭,凡事不过度、不过量则可,过了好东西也不见得好。不过善意收到,谢谢提醒,面子是什么我想想。”

符合客观事实、相对正确的建议是要听的;有主见和个性强听不进意见是两回事。但按她看我文章多年对我的了解却是如此,看着这番回复,她许是会想:老师果然个性强又好面子。嗯,小花同学泡的咖啡我还是要继续喝的。

 

 

几年前,一跟我成长多年、很是崇拜我的妹妹有一天小心翼翼地提醒我:“姐,我看你的脸相,肝估计不太好。”她学过营养学,一向注重养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且知她非常敬重我喜欢我,所以听她那样说,我愣了一下,问她我的脸怎么了?她说我的脸颊不饱满,我一听哭笑不得,我吃多点长点肉就饱满了——我的身体我还是清楚的,每年体检,且家族也没有什么遗传病因。后来和中医的老专家闲谈时提起这件事,她懒得答我这个问题,只是朝我翻白眼,那白眼里的内容是:你竟然也会被这样的话忽悠。

因为那是一位我可以毫无顾忌指导的妹妹,所以我记得当时我是严厉地批评了她:“当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出于负责也要非常慎重),或对一件事情没把握只知皮毛的时候,切记不要随便给别人贴标签或乱卖弄,你点评别人是为了展示自己知识渊博懂得很多,但小心心理素质不强的人因为你的乱点评而患上‘疑病症’。”

世界之大、知识之深非肤浅的我们能衡量,万物相生相克奇妙无穷,莫说脸相,就食物的好劣也各有看法。知我喜茶,前些日子课间时间一位学生给我发了一篇喝普洱茶无益的文章,另一在场的学生是茶商,马上给我发了一篇另一立场专家的文章,看得我哭笑不得。

喝茶好不好?爱喝的人可以说出一百种好处,不爱喝的人可以说出一百种坏处,不爱喝的人活着,爱喝的一样活着,你说听谁的?不爱咖啡的人说喝咖啡坏处多,世上千千万万人为咖啡着迷和正名(在很多国家咖啡是再普通不过的饮品),立场不同的大家也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谁能给出一种百分百正确、权威的说法?世上很多所谓的权威,不过是立场的代名词。所以纵使自己真的是一行之专也不宜武断地给建议指导别人的生活,更何况只是闲暇看几本书或看几篇文章得出的对事物的结论。

这样的事件生活中应该并不缺乏,施者(有这种性格习惯的人)需要思考:为了显示自己懂得很多而随意点评别人,善意是好的,但事实上行为涉及情商却需思量。心理咨询师有一项工作原则:不求不助。既是指只有来访者自己有自救自助的欲望,咨询师提供的帮助才能事半功倍(一个躺在地上不想起来的人,你把TA拉起来,一松手还是会躺回去),个案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也是指不经别人请求便指点和帮助别人,有可能对别人是一种冒犯,因为指点别人的人往往把自己放在更高的姿态——我懂,你不懂,我教你。

记得去年朋友带她好友来见我,因为对方遇到较大的问题她已经无力开解,看着我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处理了问题解了对方心结,相识十年的她愕然地看着我:“你竟然懂得这些,为什么知道我在学也不指点我?”我笑:“我们每次相见都是聊生活事宜,你问过我这些问题吗?”很多学生都以为我的亲人、朋友定是很幸福,因为有我这样的朋友,其实这是错误的思维,因为越是亲近的人越是难以相互指导(信服度不够),也因为聪明的人都知道不要随便指点别人以免冒犯,所以在生活中与亲朋相处,我也和大家与亲朋相处并无差异。

 

对于受者:当你知道自己是谁时,你不需要通过别人和世界知道自己是谁。前些日子封闭式催眠课程时,坐在我身后的一位男同学是位中年男人,上课第一天便知他个性甚强,有着多数中年男人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极限,后来证明果然是,他一直认为自己学得很好,并强调没有同学能催眠得了他(当你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当你不信任同学并持挑衅心态认为被催眠是被征服的时候,催眠如何发生)。我纯粹是去打酱油把证弄回来的,老师教的我早已经掌握并操作多年,所以基本上不参与练习,但坐在我前面来自美国的一位同学发现我与别的同学不同之后,捉着我给她催眠了三次,有一次因为时间不充裕又进入了催眠状态不宜匆促结束,只能被老师和所有同学围观着进行。暴露了自己的第二天,那位男同学在练习环节‘邀请’我:“大家都催眠不了我,你给我催催呗,我给你当练习。”

我笑着拒绝:“啊,我催眠不了你的。”

珊珊后来疑惑地问我:“不可能啊,你为什么要说你催不了他?”

我笑:“催眠得了他也不能证明我很厉害,不催眠他也不能证明我不厉害。世界那么大,世人那么多,我们又何必向每个人证明自己?只有不自信的人激将法才产生得了作用,当你知道自己是谁时,你不需要别人和世界告诉你你是谁。”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有时也需要一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冷傲。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有限的才智里却不自知(自知者是真正的智者),然后企图标榜自己的鲜明立场显示自己的智慧超群,却从而一再证明自己的不智(虽是工作所需,但事实上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都需要更谦卑、更柔和地与这个世界温柔共处。至于面子为何物,当一个人有面子时不需强调面子,当一个人没有面子时,强悍的姿态和凌利的措辞也捍卫不了面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皆空,修行人若是执着于面子,我执甚强时何谓修行?有则是无,无则是有,不以为意,容人、垫人自信,何尝不是慈悲,一笑便将万相生—— 一片慈悲,懂者生慧,不懂者茫然依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