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着,不是赶路

(2017-10-20 21:33:36)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婚恋

情感

分类: 一路风情

前些天,朋友对我说:“我觉得我每天都活在一种急躁的情绪中,每天早上起来,就想着赶紧做早餐,把早餐吃了;到了中午,就想着赶紧做午餐,吃了午餐赶紧和孩子一起睡觉;晚上就想着赶紧吃晚餐,吃了可以早一点睡。”

“然后呢?”我问。

“然后一天就过完了啊。”她一愣。

“一天天过完,然后呢?你想过吗?”我认真地问她。

她认真地想了一下,又一愣。

生命是一趟生而向死的列车,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将逐渐靠近死亡,那么当我们急着把每一天过完,意味着什么?不论我们愿或不愿意,我们总是要死的,又何必那么着急?

人生也如旅行,终点是死亡,所以我们既要有旅行的心情,又不能有旅行的功利:要如旅行般欣赏沿途风景,不要如旅行般直奔目的地,因为人生的这趟旅行,美好的风景不是终点,而是沿途。

 

前些日子给学生布置了一些行为作业并设置了一些小奖励,有些人完成得快,有些人完成得慢,完成的快的有些欢喜,完成的慢的有些压力,忍不住表达困惑:老师,为什么一些同学那么快?是不是我不如她们?或者我的方法不对?

我说这不是比赛,而是一种专注力训练,每个人的需求和状态都不同,不要比较。

这就是当代人的问题,做一件事,我们常常不知道为什么而做,或做着做着忘了最初是因为什么而做,成了为做而做、为别人而做。成长归根到底是借助一些方法、一些途径,让我们磨砺性情,扬长改短成为更好的自己。可是哪怕最初的想法确实是这样的,慢慢路走着、走着也会忘了自己的初衷,比如一些人最初选择成长是因为生活遇到了大问题,觉得成长能解救自己,但危机缓解了,成长便变成一项任务,因为选择了只能做下去。比如最近看一些团体课的学生,每到周五小心翼翼地请假(团体课学生),把内心的愧疚投射成为老师的严厉,就像成长是为了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固然报团体课程时我会要求大家尽最大努力上课,不要轻易请假,这是基于对课程效果的负责,但如若真的缺课,于我又有何影响?一个人的课和一百人的课我都会同样投入地上,请假损失的只不过是自己知识的漏缺,所以与其要对我说抱歉,不如对自己说。

做一件事情,质比量更重要,正确的动机比盲目跟风更重要。尘世间行走,何处不修行,莫忘初心,方向始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