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密关系,有接纳方有改善的平台

(2014-09-21 16:55:28)
标签:

情感

秋心

婚姻师

心理师

育儿

分类: 一路风情

秋心老师,我现在越来越讨厌自己的亲妈。我今年32岁。之所以说越来越讨厌,是因为我小的时候,我就不喜欢我妈的大喊大叫,强势,总强迫我接受我不喜欢的东西;我也害怕我妈的叹气,我妈一叹气,我感觉我就要钻到地缝里躲起来;我害怕我妈突然发脾气,突然摔东西…

活了32年,我妈从没表扬过我,也很少给我肯定,即使我大学得奖学金,工作突出受表彰…我都是活在否定中,批评中。我觉得我长这么大,还能这么乐观开朗,实属不易!如今,我也当妈了,可我却越来越讨厌我妈。近几年,我妈总说我有心理疾病,让我看心理医生,我要不看,她就成天墨迹我。我去看了,分别看了2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医生,2个医生都说我没有心理疾病,连心理问题都算不上,只是母女之间沟通的问题。我和我妈说了医生的话,我妈就说,“那你没病,我有病呗!” 哎,我现在根本和我妈沟通不了。一说话,她就喊,没完没了,收不起来。让我都不想和她说话。不说话,我妈又说我不尊重她,给她脸子看。 小时候,我听我妈话,想叛逆也不敢;长大了,我有我的主见,可我妈还要把她的想法强加于我,我不听,她就说我不孝顺,我顶撞她,她就哭的死去活来我尝试着多次和我妈沟通,我没说两句,她就开始呜嗷喊上,我根本没法说;后来我尝试着以短信的形式,我妈就说,她快60岁了,想改变也不可能,已经定型了,而且她当了那么多年领导,有那么多的朋友,怎么就我看不上她?

秋心老师,我该怎么办?我现在不跟我妈说话,我感觉我一天都开心,轻松,无负担…因为和我妈的相处问题,我已经好几个晚上失眠了,请帮帮我。谢谢!

 

秋心回复:

这封求助信收到有一些日子了,如果按来信的顺序回复的话,这封信应该早于近期文章的答疑回复,可是一直迟迟没有回复,不是因为它不属于答疑范畴,也不是因为我不想回复,而是我想慎重地、更好地给予回复,因为我自己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因为这是常常在处理个案时遇到的问题:母子(母女)关系的困惑。

就在两个小时前,我和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沟通,倍感困难:除了上学之外,他现在最爱的娱乐便是和小区的小伙伴踢足球,为了和小伙伴踢足球,他应付例牌的家庭日,旅游也不想去。踢足球本身问题并不大,我其实是对他的一些小伙伴不满意(一个是父母年龄很大无心管教放任他自生自灭的男生,一个是学习很差无心向学的男生)——当然,我并非不满意他的小伙伴就不同意他和他们玩,而是我期望他有更多良性的伙伴,也期望他的爱好多样化一点,比如花一点时间和学校的同学交往熟悉起来(刚上初一认识20天),比如尝试多样的体育运动,也不要因为玩而连家庭日和旅游也不乐意参与。我企图让他明白这些道理,但是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这样没问题,不理解妈妈的苦心。于是我想起在处理个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成年后对父母的怨和愤,也好奇我的父母要有多坚定的爱和耐性,才把我养育成人。

在多年处理个案的过程中,惊觉原生家庭对人终生的影响,也看到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父母不懂爱不懂做好父母,所以带给他们人生深重的伤害,生活已经走到当下无力追悔,唯有承担后重塑信念系统重新启程,用自己的努力、用新的理念创造幸福人生。这也便罢了,成年人本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幸福也该由自己来创造,但是令他们苦恼的问题:他们在成长,他们懂得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但他们的父母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父母,不会因为他们的成长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和生活的姿态,于是伤害一直在重复,成长起来的心懂得要对父母有孝义之心,不敢对抗父母的伤害又不想伤害的言行一直重复,如何是好?于是我会听到哭诉:“老师,我真的很难过,我妈又指责(否定、控制)我了,我知道她不是存心伤害,是因为不懂得爱我才这样对我,可是她总是这样,我真的很难过。”

昨天《活在喜悦中》中的课程讲“活在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接纳,没有接纳,没有当下。什么是接纳?在我看来,接纳有几个步骤:①看到;②接受;③修整。看到什么?如果在亲子关系上,看到便是看到父母,包括他们的样子、年龄、人生阶段,更包括他们性格上根深蒂固的问题;看到也是看到自己,自己对父母的复杂情感(义无反顾的爱、怨和无力感),自己对父母的客观情绪(哪些是对客观事实的反应,哪些是先入为主的抵触)。接受什么?接受父母已经是这么大年纪的人,要有大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接受他们是自己的父母,没有人能挑选父母,没有他们,没有自己,他们的恩情如山重;接受客观的自己,不要责怪他们,已经成年,能够能自己负责任了;接受自己必须爱父母、并且和父母终生相处的事实……这种种都不是不喜欢、抵触便能够改变的事实。修整什么?人如果接纳不了当下的客观事实,力量便用于负面情绪上:怨恨、愧疚、抵触或逃避,可是不论你怎么不满父母甚至和父母对抗,都对人生无益,力量是用于负面情绪消耗上的,对人生无法产生正面建设。如果接受了一切,力量便能用于行动:OK,我父母确实不够好,他们确实不懂得爱我,我确实也不足够完美,虽然我的不幸有他们的责任,可是没有他们也没有我,改变不了他们又不想人生便是如此,那我这基础上,让彼此过得更好一些吧!能做到接纳,从此看父母眼神会更温柔、态度会更包容,这样能看到父母的优点和爱自己的之处,没有了抵触也会愿意做些对彼此有建设性的行为,如此循环,彼此的关系方有可能改善,自己才能成长——怨愤父母,只不过是逃避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其它关系的责怨,也同有此理),没有接纳,亲子关系好不起来。

从你的求助信看,你母亲的个性强势自我,控制欲强,作为她的孩子你确实会比较苦恼,也度过了极不愉快的童年,深为你心疼,懂得原生家庭对你人生带来的影响。从你的描述看,我不认为你有心理问题,你妈也不见得有心理问题,只是性格问题和不懂教育、不懂爱的问题。我不清楚你看了什么心理专家,但我可以肯定说的是,合格的心理专家不会只告诉你有没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应该能看到你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如因为从小不被接纳而极度欠缺的自我价值感,这导致你成年后很不自信,非常在意妈妈的态度话语,对别人观点意见在意敏感,因为不自我接纳极易发生种种投射。外控者的性格特性唯有成长起来,才有可能拥有更好的人生,你也许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32岁的人,成长、完整人格却是你必不可少的功课。

至于你妈妈,综上所述,要改变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了,不过如果你能放下与她的对抗、对她的期待(期望得到她认可鼓励),你一定懂得怎样与她这样性格的人相处,如果能成长为“成人”,你一定懂得怎样哄仍然如孩子的她。你已经32岁了,你的优秀与否请看世界给你的掌声和眼光回应,而不仅仅是看你妈妈的态度,你的妈妈已经老了,而你已经渐渐迈向中年,她的接纳和认可也许终生不懂得给予,你又是否要让你的内在小孩一直活在等待中?

也许这篇文章,我写得很不通俗易懂,因为它不仅仅写给你看,也写给我很多学生看。最后,我想通俗地告诉你:中国人一向是很含蓄的,不擅于表扬(这非常不好,但改变需要时间),所以老一辈的中国父母往往很少表扬自家孩子,因为担心孩子骄傲了,也因为觉得自己人不需要表扬那么矫情。但对于自家人(孩子、伴侣、亲人等亲密关系),中国人又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有责任帮助你成为更完美的人——所以人们常常挑着自家人的毛病提醒改正,改正了一个之后又提下一个,但人又终生难以完美,所以中国的亲密关系里,常常有挑剔、指责和不满。吝于表扬,又善于挑剔,欠缺认可和鼓励的关系里爱意难以流动——但是这些被挑剔着长大的人们,长大了又挑剔着亲密的人去了,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观念:自己人不需要表扬和认可,但我因为爱你,所以我要帮助你完美起来,帮助你完美的方式,就是找出你的毛病并责令你改正。

好吧,但愿你看得懂我的回复,然后从此不因与母亲的关系问题而失眠。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问,到底什么人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咨询师?除了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必备的技能之外,我想生活的阅历和一颗开放式成长的心是必不可少的,就像进行婚姻观点分享和处理婚姻个案的咨询师,如果自己有婚姻经验的话,他会更懂得婚姻生活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心理。养育孩子,使我更明白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懂得父母的艰辛,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使我更懂得父母和孩子之间角色的各自苦衷。感谢这多年的个案经历,我要借着这些力量,期望自己成为温柔与严格兼备的好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