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情味向诗偏
(2022-03-26 00:14:39)
标签:
文化育儿情感时评 |
分类: 散文 |
3月25日,周五,晴天。
“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这是米芾53岁写的一句诗,载于蜀素帖《重九会郡楼》。
崇宁三年(1104年)七月,米芾知无为军,守政二年余。期间,他曾主持修建了无为城南门九华楼、东门明远楼,并亲题匾额。某年九月九日,米芾与宾客登楼赏景,写下了这首名诗。
三十年来,我于《蜀素帖》临摹何止百遍。但是,很遗憾,心追手摩,一门心思全在其书法上了。年过半百后,我也崇尚简素生活,慢慢体会到“诗书自娱”的况味,这才蓦然醒悟:米芾的“向诗偏”,不仅指“诗”咧,也不是指“诗书”,很可能是指向“诗意化”生活,也即“诗书自娱”——这才是诗书作者的最高境界。
当然,我这是瞎猜。但也不是胡说。想想看,爱上“秋英”的人,不正是陶渊明式士大夫吗?幸运的是,米元章深得朝廷重用,崇宁五年,迁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大观元年三月,米芾知淮阳军,卒于任上,葬于润州。享寿五十又六岁。
今年,我恰好五十六岁。反躬自省,于诗于书于画于官阶,与米老夫子比较,那是云泥之别,惟有寿命略长耳。但是,贫病之躯,徒然虚增岁月,又有何益呢?
我想到了赵孟頫。他也是诗书画兼工的大师,但他显然患有二型糖尿病。四十多岁时,赵孟頫慨叹:“我今未半百,鬓发是已白。牙齿复松动,行当为去客。”在《老态》诗中,他又自述:“老态年来日日添,黑花飞眼雪生髯。扶衰每藉齐眉杖,食肉先寻剔齿櫼。右臂拘挛巾不裹,中肠惨戚泪常淹。移床独就南荣坐,畏冷思亲爱日檐。”如此看来,他比我严重多了。揽镜自照,我又何必多虑?
哎!人生何谓老?生死两茫然。还是戴表元说得好:“老态谁能脱,中年子自知。”齐命,不齐富贵,活着就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