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校长上课?

(2023-04-23 15:33:48)
标签:

校长

分类: 教育论坛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校长上课?

据说,在20177月,浙江省开化县教育局发布的《开化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周任课时数暂行规定》就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上课,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校长课时数,为普通科任教师课时数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当地的中小学校长每周课时数大都不少于5节。该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项传信表示,全县55名中小学校长都要进课堂,否则不予聘任,这项政策已坚持6年。(411 浙江教育报)

校长上课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毕竟,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想要具体了解一线教育教学情况,首当其冲,就得坚守讲台,才能保证自己的决策不至于脱离实际,真正意义上为教育教学服务。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许多一把手校长并不在一线上课,就算上课,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很难至始至终地在讲台上坚守。据说,有些学校校长为了实现自己在一线上课,只能在排课表时有意的集中在一两个半天,很难做到每天都能涉及。当然了,也有避重就轻的,只是在常识课上下功夫,对于整个学校来说,自然是不痛不痒的。

我想,浙江省开化县的政策初衷无疑是对的,到底有没有落实到位,落实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很难予以厘清。如果说仅仅是进课堂,到底上什么样的课,达到什么样程度,恐怕有必要探究之。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进课堂,而不注重实效,就会好心办坏事,反而不值得提倡。

当然了,不是校长们不愿意上课,或者从事关键学科,如陶行知一样,一心一意从事教育教学,致力推行平民教育。事实上,校长之所以难以在关键学科上胜任,就算是曾经的教育教学能手,恐怕也是有其岗位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校长一方面固然是教育教学之人,另一方面还是管理者,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自然大事小事,都得需要负责任,来不得半点马虎。

曾经,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时,坚持每天听两节课,魏书生哪怕做了局长,依旧在一线上课,可当下,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杂事,我们的校长可能就要绷紧心弦,随时都得考虑并予以决策落实。学校作为基层单位,需要校长们开许多会,看许多文件,迎接许多检查,几乎事事都是一把手负总责,用幽默的话说,学会在鸡蛋上跳舞,而且还要保证鸡蛋没有被踩坏,舞蹈还要特别精彩。

许多学校的一把手校长,本来年纪轻轻地上任,等到几年下来,往往会白发苍苍,整个脸面迅速衰老,几乎换了个人似的。一把手校长,在一定程度上,职位愈高,负的责任愈大。学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得自己抓在手上。正如魏书生先生所说,只要学校有一个人反对,自己的工作就寸步难行。

也许有人会说,做校长非常风光,在学校里可以呼风唤雨。可事实上,真正做了一把手之后,恐怕很难觉得如何的风光,反而肩上的担子重了,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操作不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说,如今的校长,脾气一定要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狮子,哪怕有着血盆大口,都得如绵羊一样,咧着嘴,对着每个人微笑。

校长们,不缺乏能力突出之人,我想,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战战兢兢走上工作岗位,在焦头烂额中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无论什么事儿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正因为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行政上,我们的校长们想要做到教学与行政两不误,恐怕就有些费劲脑筋了。

一些明智的家长,他们不怎么会把孩子放在一把手校长的班上。哪怕一把手校长曾经在教学上再怎么出色,也会因为精力有限,在质量上大打折扣,至少在因材施教上很难落到实处。教学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需要其他方面予以补充。再说了,如今的孩子,家庭关系复杂多变,我们想要真正了解,一心一意关注其成长,就得花费更多的工夫。如果仅仅注重课堂讲什么,而不关注学生接受知识时所拥有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校长上课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一方面,固然需要苦练内功,多学习教育管理前沿的杂志与书籍,多向一些优秀的学校学习,把管理的水平提上来,不墨守成规,不裹足不前,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地把学校力量聚集在一个点上,做到人人都爱干事,都乐意干事,而不是人浮于事,手忙脚乱,尽可能从繁杂的管理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走进课堂,从事教育教学就应该实实在在负起责任来,对得起每个孩子,真正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挂着自己的名,让别人负责,搞得孩子们没办法得到进步,拿着有许多其他工作干扰自己来予以搪塞。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在自己的领导下,办得有声有色,幸福无限。(图片摘自百度  钱永华)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校长上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