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教育有必要回到日常轨道上来

(2023-04-07 09:10:24)
标签:

教育日常

分类: 教育论坛

学校教育有必要回到日常轨道上来

学校教育有必要回到日常轨道上来

许多人误以为只有轰轰烈烈干教育,才能干出成果来。为了出成果,绞尽脑汁地宣传,到底几分真几分假,恐怕只有真正懂教育的人能看出几分。学校教育之大跃进似乎难以销声匿迹,许多弄潮儿老是想着办法造出奇迹,无非就是得到更多的受益。

我不知道教育到底是不是应该乱出花样,只不过从良知出发,真正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回事,把教师的进步当回事,才能真正意义上把一所学校办好。学校教育,最最关键地就在于回到日常轨道上来,而不是悬在半空中,看上去冠冕堂皇,实质上只不过是糊弄外行人罢了。

为什么一些教育弄潮儿敢于乱出花样呢?搞什么胡夸风,说到底决定一个人是否晋升的不完全是教育主管部门,关键可能就是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员,他们当然希望不断地创新出新的花样,目的就是抬高一方教育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说不定让学区房上涨,无疑能够拉动一方经济。

学校教育出花样并不奇怪,几乎很难说对与不对,但是,如果花样维系在造假的基础上,恐怕就违背教育之本质了。奇怪的是,一些造假弄花样的高手,往往成为座上客,似乎无所不能,一个个花环如涌而至,自然身价就快速往上涨了。明眼人有没有发现,许多机构评出来的一些教育方面的荣誉,十之八九不是普普通通的教育者,往往都是一所学校的位置关键者,似乎学校的发展完全是一个人的功劳。

有人说:“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我想,这位好校长绝不是折腾来折腾去,老是变着花样来宣传自己,而是实实在在让广大师生得到持久的进步。蔡林森先生在永威,不怎么关注如何去应酬,而是一心一意地钻进教学一线,走进课堂,去了解师生的动态,遇到问题不回避,实实在在地把师生的进步当回事。可能刚开始,老师们不怎么理解,家长们也不怎么放心,等到大家都有了进步,再回过头来,蔡林森先生就功德无量了。

师生共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管理者的行为目标。我们不反对设计一些活动,但所有的活动无论形式如何,都得能够让所有的人能够得到进步,而不是折腾下去,搞到最后众叛亲离。如果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心中始终装着广大师生,时刻为他们的进步服务,就不会说一些不着边的话,干一些出格的事儿。

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如何回到日常轨道上来,绝不是一会儿一个念头,看上去突发奇想,实质上是朝令夕改,当然没办法和谐幸福地办好教育了。学校教育想要回到日常,需要我们的管理者们集思广益,多到一线去看看,多听听意见,就会发现自己躲在办公室里的设想,有时是多么的简单粗暴。

合理而科学的教育日常绝对是来自于一线,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到一线去,扎根下去,就会发现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隔靴搔痒,看上去做了许多,其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始终是其中一个,而不是飘在外面,搞什么公关,似乎唯上不需要关注下面,殊不知,教育之生命恰恰是来自基层。一些脏乱差的学校,为什么不能安静下来,就在于管理者所做出的努力,纯粹是做做样子,而不是抓关键所在。

一线教师,只要能够在管理者那边有求必应,就能够安安心心地从事教育,学生自然能够得到实惠。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李希贵校长没有具体的说,事实上,在睿智的李希贵校长心中一定有答案。我觉得学校里的所有人都应该在管理者心底有位置,哪怕是门卫、食堂人员、保洁员,他们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不要小瞧不起眼的人,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地尊重并理解学校的所有人,你就会发现,教育有时并不难,反而能够干出意料之外的成绩来。

我们可以想一想,门卫有时就是学校的门面,与外界沟通核心所在,如果门卫能够为学校管理者所用,自然会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待人接物也就自然而然地热情,可以想象,外人来了宾至如归,又有什么不好呢?食堂人员,心情好了,做的饭菜用心了,自然口味会变好,广大师生员工吃起来也会特别香,锁住了所有人的胃,我相信,大家一天下来,心情也会变好,学校又怎么可能不进步。再说保洁员,每天辛辛苦苦打扫卫生,完全是可干多,也可干少,如果得到应有的肯定,就会在意没人注意的死角,校园的卫生自然会更进一层。

学校就是这么奇怪,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尽心尽职,干事情能够尽可能地给校园带来幸福,如此的教育恐怕会离日常轨道更加接近了。人心齐,泰山移,管理者们最怕的是孤家寡人,殊不知为什么会变成尴尬的角色,就在于自己有没有多从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际利益出发,真正地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实惠,做到赏罚分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学校教育回到日常轨道,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我想需要每天都在走路,主动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去发现,好的表扬,问题出来了及时处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坚持每天都要去听课,了解课堂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课堂是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场所,谁抓住了课堂日常就抓住了质量的关键。

多少人在校外大声疾呼,要怎么样怎么样,殊不知,真正理想的教育,就在于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进步,所谓因材施教、教学相长,都在阐述之。教育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李镇西先生想要办一个没有特色的学校,我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让教育回到日常轨道上来,不要玩多少花样。曾经,许多地方都在推行课改,固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到底不是长久之计,等到弄潮儿高就了,往往又偃旗息鼓了。

真正的的日常教育,需要学校里一代代的管理者,学会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行,而不是想着一出是一出。等到学校的发展变成了人人都是主人,事事都有人在想、在做,人人都在想着事情,我想,教育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浸润出希望之花,等到校园里百花齐放,幸福的春天就来到了,又有什么不去追求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