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从拥抱自然、体验生活开始

标签:
生命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生命教育从拥抱自然、体验生活开始
天地间,万物皆有灵,作为万物的尺度——人类,如果忽略了一草一木,就会对生命本身特别漠视,自然不会看到阳光下一丝丝的温暖,又怎么会得到幸福的人生呢?
人不是一开始就对生命冷漠,我们的孩子自从来到世上,就对身边充满了好奇,那一双灵动闪闪的眼睛可以证明。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孩子,哪怕还在姗姗学步,依依学语之时,不喜欢被束缚在固定的区域,恨不得如天上的鸟儿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小孩子只要大人愿意带到大街上,看哪怕再普通的花花草草,都会本能地嗷嗷嗷地发出声音,似乎世界并不像成人所认同的那样枯燥无味。
许多婴儿,如果老是放在枯燥无味的房间里,不用多长时间,就会又哭又闹,等到抱着往外走,迎着阳光,就会咿咿呀呀地,拍着小手,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我发现,再怎么简单的游戏,再怎么无趣的环境,孩子都会瞪大眼睛,张大嘴巴,非常幸福地去拥抱。孩子们从来不拒绝大自然中所发生的改变,只要我们大人给予机会,往往会玩得满头大汗,也不会觉得又苦又累。
教育的悲哀在于大人常常以自我的意识来代替孩子们的想法,结果孩子们愈来愈脱离自然,学习与生活也会变得无趣起来。为什么许多孩子提到写作文就会特别头疼,恨不得把头发都从头上抓下来?原因就在于没有了生活体验,就算写出来的东西,也不过是空洞无物、胡编乱造的。
孩子们那双神奇的眼睛,也不知从何时起,失去了功能,变得盲目起来。我想,大概是大人功利性的行为约束了孩子们的思维,蒙蔽了孩子们的双眼,久而久之,孩子们神经迟钝,目光呆滞,又怎么可能写出别样精彩的文章来呢?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常生活中,我们成年人谈得最多的莫过于赚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官,得到了多少实惠,很少去关注生活中存在的温暖阳光。
孩子们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本能地愿意去观察美好大自然,可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老是把走进大自然当成不务正业,把淹没在题海中当做唯一应该做的事,结果大人与孩子之间就有了隔膜,教育也就变得复杂起来。
事实上,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孩子走进自然,去关爱自然中所发生的一切,如果我们老是约束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就会在需要体验的试题上没有了准心,测试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学习优异的孩子,他们似乎没有拒绝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是想尽办法去拥抱大自然,笔下的文字自然会拥有温情。
成功的家长,他们绝不会武断地阻碍孩子去接近大自然,而是想办法与孩子一道去欣赏大自然。许多家庭也不大富大贵,但大人们愿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去游学,这样的家庭所教育的孩子,情感丰富,思维开阔,学习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相反,如果家长急功近利,老是把孩子锁定在狭隘的空间里,就算孩子悟性再高,恐怕也不会学出多大的名堂来。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给孩子拥抱自然的权利,主动开设一定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大自然带来的美和幸福,坚定不移走下去,我们才可能赢得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新新人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体验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左右孩子未来的大人——家长和教师,我们有必要引起重视并赋予行动,而不是局限于错误地应试学习中去不能自拔。
孩子一旦对天地万物保持着永久不变的热爱,我相信,生命教育才有了着力点,否则,在讲台上大声疾呼要重视生命,也不会有什么震撼力。生命教育从何处下手,我想,有必要从大自然的体验开始,用杜威的话说,教育即自然,生活即教育,我们只有真正让孩子热爱自然,乐意去体验生活,教育才变得精彩起来,否则,脱离了大自然,失去了生活,教育就像高高悬在天上的楼阁,无论外表如何华美,都会倒塌,没有多大的作用。
我喜欢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不知为什么,与他们聊着、聊着,渐渐地发现,孩子们其实并不缺乏精彩的生活,关键就在于缺乏体验意识,可能与大人的偏见有直接联系。我们似乎忌讳与孩子谈生活,老是喜欢谈学习,似乎除了学习,其他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殊不知,学习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们完整的教育内容,就有可能让孩子们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自然也会阻碍孩子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个孩子,尤其是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眼睛都是闪闪发光的,面对大人提出的问题,往往会主动去研究并解决,而不是被动应付式的去完成训练。主动体验生活,积极拥抱大自然,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如果人人都能够主动为之,我想,就算基础再怎么差,教育的效果也未必差到哪里去。
冯恩洪先生曾经在上海建平中学做校长,就主张多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李希贵更是大胆提出了学生第一的口号,似乎并没有过多影响其学业,相反,却能够促进孩子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孩子们就是那么神奇,一旦心底的激情被点燃,无论遇到多大的学习难题,又怎么可能选择逃避呢?
生命教育之所以苍白无力,其原因就在于孩子们在单调无味的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失望占据了整个心灵世界,试想,教育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发挥出来呢?许多教育悲剧之所以发生,不就是孩子们没有一个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整日里惴惴不安,担心这,害怕那,如此下去,走上绝路也就不怎么奇怪了?由不得每个教育人去慎思之。(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