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一步就是一方之福

(2023-03-16 09:03:02)
标签:

多一步

分类: 谈天说地


多一步就是一方之福

多一步就是一方之福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能是随着年龄变大的缘故,常常丢三落四,搞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晕头转向。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可能会纳闷,年轻时,可不是如此的,现在怎么变成这样。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发现,年轻时期,脑袋瓜好使,手脚麻利,固然有些事没干好,等到隔了一小会儿,可能还能回忆起来,当然不会耽误什么事儿。随着记忆力的下降,尤其是人到中年,身体大大小小都会出现一些小故障,有些人甚至可能需要做手术才能勉强恢复原位。

有人说得好,一个人一旦上了手术台,打了麻药,哪怕过去再怎么聪慧,都会大打折扣。当然了,年龄不饶人,许多时候,记忆力下降也是人类衰老的标志。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唯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开开心心打理生活。如果我们不能适时调整自己,就有可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君不见许多时候,我们想着要干什么事儿,一旦走到那里,又忘得一干二净,似乎什么都不记得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愈是人到中年,愈是要凡是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尽可能把手边的事儿及时处理完毕,就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东南西北了。也许有些人不以为然,总觉得事情有的是,今天做了明天还有,本能地希望能往后拖则拖,殊不知,事情就是这么回事,如阴天的穰草,愈积到最后,愈是麻烦。

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不用说普通工作人员,就是那些管理者,都得有多想一步,多干一步的意识,否则,等到事情愈来愈多了,就有可能给下属带来麻烦。闲的时候,闲得慌,干的时候,干的烦,心底自然会失去平衡,又何谈开开心心工作呢?

真正优秀将军,一般情况下,都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而不是着眼于蝇头小利,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千世界,杂事层出不穷,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忙得焦头烂额,简直要双脚离地,还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

如今的世界,绝不是一个人逞英雄的时代,而是需要一群人共同合作才能应付方方面面的困难与难题。我为什么提倡“下沉”工作方式,就在于许多事情,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想这想那,不一定能够找到合理的工作方法,就算有了看似完美的行动方案,一旦面对实际,也会变得不接地气,最终受伤地依旧是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

许多红头文件,为什么一线人员看上去头昏脑涨?就在于制定方案的人没有学会多想一步,多干一步,只是在闭门造车,搞得本来简单的事儿都异常复杂起来。所谓“下沉”工作方式,就在于一项政策地出台,应该到一线去多听听,多看看,再多想想,说不定,就会带来比较符合地气地指导意见来。

不要老是想着干什么事都异常困难,也不要想着什么事儿都可以一蹴而就。事情,无所谓大小,关键在于执行者的行为方式,只要抓住了关键点,合理分配,实际上,许多时候,可以在运作中把许多问题都克服的。

我喜欢遇到事情到下面去找一些民间高手去商量,也许有人称之为民主管理,但是,从常识的角度看,这是干工作的基本规律,无需冠上多么美妙的词汇。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意见听多了,建议看多了,方法自然变多了。

人贵在坚持,养成习惯,而不是半途而废。许多工作,有时候似乎催得比较急,人会本能地选择急于下结论,早点出台政策。殊不知,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有定性,而不是草鸡毛一样,胡乱为之。

一切按照工作工作程序来形成政策,比急急忙忙上马可能要事半功倍。如果我们急急忙忙出台一项不成熟的政策,就会给下面干事的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可能一切重来,难免会让下面的人有苦说不出。最佳方案,应该是主动到一线去调研,敢于下沉,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做到运用合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也许有些人会说,我的政策都是来自一线,他们都说挺好的。殊不知,有时,眼见未必为实,尤其是在权力面前,一些人不敢说真话,自然敷衍了事的人比较多。再说了,许多决策者所见到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下层管理人员,他们许多时候未必要亲自操劳,又何必抹红了脖子说真话、实话,让上级主管者下不来台阶呢?

正因为如此,决策者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是一线的人说错了话,也不要嗓门高高的,好像得理不让人了。谦卑在决策者心底应该是最大的美德,它能让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如果我们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就算到下面再怎么实地设计了许多问题,恐怕也未必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话,决策又怎么可能方面做事的人呢?

形式主义有时与与官僚主义是相伴而生的,只有真正的放下架子,敢于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一切,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里立足,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又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