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油子别传
标签:
贾油子 |
分类: 文学创作 |
贾油子别传
贾油子,姓贾,不叫油子,真名是天下,父母取名时,希望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可惜的是,贾油子似乎不是这样的命,只要谈到读书,脑袋就大,仿佛要炸裂一般。当然了,小时候,父母没少说,挨过打也算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贾油子到了人高马大之后,父母亲渐渐地有些底气不足。可能是看不到希望的缘故,贾油子的母亲选择了离开,毕竟,是从外地嫁过来的。世界这么大,想要走,到底还是有走的地方。父亲老实巴交的,只知道一味地出死力气,成日里在外面工作,只有节假日才会捎点钱回家。
贾油子不知从何时起,学会了怼人。也不知啥事,父子两在电话里来了火,贾油子竟然大声冲着电话吼道:“什么天下,我不过是假天下,压根儿就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再说了,又不是非得读书!”老爸在那头似乎还有些不甘,说什么吃了许多苦,不就是希望小子有点出息。
哪里知道不说还罢,说了贾油子火气更大了,闹嚷嚷地说起来歪理邪说。什么自古一些坐天下的人,比如刘邦、朱元璋,都是流氓出身,不也照样风风光光吗?也不知小子从那本外史里悟出的道道,害得老父亲只能闭嘴。
谁让山高皇帝远,贾油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能够管他的人似乎没有了。在青春泛滥的年纪,贾油子的眼中只有自己,似乎就是高高在上的汉高祖、明太祖。也许你会想,成绩不如人意,哪里来的勇气,可以鼻子朝天,看不起别人呢?当然了,不是所有的人认同贾油子,首先在讲台前的老师们,他们可以呵斥来呵斥去,其次,就是那些跟在老师后面的优秀者,他们眼里只有老师,老师的判断就是自己的言行,最后,还有那些力气更大的同学,与贾油子一样,只有自己,当然也不把贾油子放在眼里。
贾油子,又何尝不希望出人头地?哪怕是过一把嘴瘾也在所不惜。在课上喜欢做一些出人意外的举动,大家伙都知道,无非是吸引别人的注意,刷一些存在感罢了。可惜的是,人们似乎都特别势利,毕竟,在校园里,三六九等是与成绩紧密挂钩的。有时,贾油子也希望能够脑袋瓜灵光一些,恨不得把老师教的都记在心底。哪里知道,天不遂人愿,刚刚背了两句,就觉得龇牙拗口,愣是进不了脑子里。更可气的是,背了前面忘了后面。
人家王奇,实在是超级记忆王,什么文章,不需要读几遍,就能倒背如流,一字不差。每每看到他得意的样儿,贾油子就是哭笑不得。想要天下,连个王奇小子都没办法拿下,又何况天下那么多青年才俊呢?
老父亲本着眼不见为净的原则,选择了教育不了,还躲避不了。隔一段时间,寄点钱回来,就是希望贾油子不至于饿死。可悲的是,贾油子到底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不会像同桌虎二,只要手头有了一点钱,马上嘚瑟起来,狐朋狗友聚一聚,不出三两顿,就过着凄惨的日子。贾油子知道,虎二没了钱还可以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去哭穷。自己却是吊儿郎当一个人,钱没了,就真的没了。想要坐天下的人,连生活费都保障不了,又有什么资格成为孩子王呢?
三两个小子,聚在一起,你说他说,无非就是希望贾油子出点钱。可人家贾油子其他都行,就是嗜钱如命,难怪有好事者在背后说什么铁公鸡一毛不拔。贾油子,在学习上近乎绝望,在生活上又啥都不是。青云之志,在现实面前,似乎愈来愈没有了说服力。在学校里浑浑噩噩十来年,等到毕业了,只能到职校去混日子,能学什么呢?脑袋瓜不灵光,又有些心高气傲的?等到三年后,也没学出个头绪来。
本来,贾油子希望到部队里去找门路,可部队不是茶馆,想进就进,需要对其履历严格把关。也不知贾油子得罪了多少长辈们,愣是没有人愿意证明他的清白。人武部的同志,只能摇着头,贾油子只能走老爷子的路。在家里没脸混,毕竟左邻右舍都看着长大的,说什么娃娃的名字不能过分讲究,还不如阿猫阿狗的随便叫叫就可以了。村里的一个大学生,叫王二狗,如今发达了,改了名,王富贵,贾油子却成了正名,反而什么贾天下,不再有人叫了,更何况,贾油子也不希望提及,如果哪一天有人叫了,就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
贾油子选择离开,他希望如阿Q一样,来个半路中兴。当然了,家里的活儿顺理成章的扔给了老父亲,自己乐得在外面逍遥。按理说,子承父业,到底也能够干出一点名堂来,可一切都变了样。也不知贾油子哪里的筋出了问题,干什么都不在行,老是被老板骂,自己又不是低头谦虚的主儿,三句话不到,就相互火光十足。老父亲没少在老板面前打招呼,可愣是没有了贾油子的立足之地,不到一个星期,就没了工作,在城里胡乱走着。
哪里知道,有一次,实在困得不行,躺在公园的藤椅上迷糊了一下,破帽子丢在一边,等他醒来,竟然有人丢了一点钱。贾油子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相信老天爷还没有放弃自己。他刚开始还有些腼腆,可随着时间推移,竟然慢慢适应了。凡是也未必顺利,不知什么时候,他本能地钻进桥洞里,希望暖和一些,可曾想,已经有人了。还没有说上话,就被整个人丢进水里,亏得会点凫水的功夫,呛了一点水,总归是上岸了。
贾油子与我是小学同学,我上一年级,他上一年级,我上五年级,他还在上一年级,如果不是废除了留级制,可能只能一年级的水准了。这些年,工作太忙了,我也很少与之相见了。回到老家,我也没办法得到他的消息,似乎整个村庄这个人没有存在过。
一天,我在大街上散步,有一个戴着破帽子,穿着棉大衣,嘴里咬着别人扔下的烟头,胡子邋遢的,眼巴巴地瞅着路边的人,大概是贾油子,又有些不像……(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