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叛逆从何处来?

(2018-12-21 05:04:19)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孩子的叛逆从何处来?

孩子的叛逆从何处来?

孩子与大人之间矛盾之所以复杂多变,我们常常一棒子打在孩子身上,说什么叛逆期来了,似乎一脸的无语。事实证明,真正民主的家庭教育,孩子是不存在叛逆期说法的。

许多孩子之所以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叛逆行为,就在于心智方面不断觉醒,尝试着与父母进行斗争,是不是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一旦发现,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取得胜利,就会暂时性顺从大人的意愿。等到年龄的增大,尤其是青春期的到来,个子长高了,一个个几乎都可以与大人平视了,长年累月集聚起来的怨气就会如火山般的爆发出来,形成水火不容的尴尬局面又有什么奇怪呢?

孩子的叛逆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大人的不正当行为,可以说,大人愈是没有民主教育意识,愈是专制下去,得到的可能就会是更大的反抗。当然了,也有些大人强势了一辈子,孩子从出生到成长,都生活在其阴影之下,变得畏畏缩缩,试问,又怎么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呢?

孩子的叛逆反抗其实就是重新定位自己,是成长过程中所无法绕过的弯弯。只不过是大人们不正当的教育行为,让孩子自我定位变成了可怕的反抗而已。

一个孩子,他来到世上,都在不断适应环境并以最恰当的方式来定位自己到底向何处去,可以说,大人的教育行为决定了其到底走什么样的路。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就有可能使得大人与孩子之间像冷暖空气一样,不断争斗,时时刻刻都在抵消力量,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当然,是不是孩子与大人就没有可以谅解的时候,一切都在未来的什么时段,恰恰需要相互扶持,才有可能得到一定的体谅,殊不知,时过境迁,砍下的伤痕却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

我们每天几乎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大人扮演狮子吼的角色,只要孩子稍不如自己的愿,马上涨红了脸,似乎不可一世起来,马上以强暴的手段来处理一切。可怕的是,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又会以哭闹来予以抵抗,搞得彼此间如屠宰场,似乎谁都不服谁式的。一旦相互之间没有了和和气气,整日里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试问,孩子的成长没有叛逆,那才叫奇怪呢?

如果大人一身正气,可能说出来的话还算有些分量,就怕自己是行动的矮子,言语的巨人,那么,孩子可能更加不会从心底服气,随着年龄的增长,矛盾只能加剧,绝没有消停的意思。大人老是说孩子怎么样的叛逆,甚至有些专家也在自我安慰,说什么过了叛逆期,一切都会变好,殊不知,只要大人不从自身去找原因,可能一辈子都会与孩子处于斗争之中,想来,生活又怎么可能变得和谐与美满呢?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兴旺发达的家庭,绝不是火气十足,而是相互谅解,彼此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才能得到合力,最终战胜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老是想着如何压倒对方,似乎高高在上才觉得舒服,恐怕整个家庭就会分崩离析,又怎么可能得到兴旺发达,幸福美满呢?

一个孩子想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平和地看待环境,学会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就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在后面予以支撑。实际上,孩子并不是那么不讲道理,关键是我们的大人不善于讲道理,老是得理不让人,似乎高高在上,得到的恰恰是孩子不认同或者不理解。长期的不认同或者不理解,就如一堵墙,随着愈来愈厚实,等到双方不再存在可以商量的余地,大人似乎绝望透顶,孩子把自己紧紧锁在狭小的空间里,可以想象,教育往往会失去作用。

不是有许多大人抱怨,自己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可孩子愣是不能理解,殊不知,我们大人的教育行为到底有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才能赢得最好的教育环境。世上最伟大的教育,就在于理解,而不是压迫,如果以压迫为准绳,就会得到无休止地反抗,相反,假如以理解为核心,就有可能形成合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家庭里每个成员都会齐心协力,自然就不会被再大的困难所吓倒。

我觉得,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制定并遵守共同的约定,不是削弱大人的威信,相反,却是在规范的言行中树立了整个家庭的威信。不是有许多书香门第,尽管没有多少约束,可是大人们人人都在追求上进,当然孩子们也会个个向上,又怎么可能彼此争斗,出现所谓的叛逆期呢?

总之,只要大人放下姿态,懂得尊重孩子,坚定不移地与孩子商量彼此间存在的问题,共同想办法去战胜一切困难,可以肯定,世上叛逆期就不可能存在,又有什么奇怪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